智能应用 影音
EVmember
Event

防疫推昇技术新需求

图说:台湾口罩贩卖机。李建梁摄

让世界措手不及的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资通讯产业链。典范转移,也推昇了新技术的需求:各国不断寻找有效、快速的检测、治疗技术,甚至全球被迫采用全新工作、生活型态。这样新的模式,也必然会产生新的需求。

病毒快速筛检为当下最重要的技术需求。临床检测发现,CT (电脑断层扫描)检查具有简单、敏感、快速等优势,善用近几年快速发展的深度学习技术, CT立体影像检测近几个礼拜来备受瞩目。实验发现CT摄影之后几秒钟,立刻自动判断是否为新冠肺炎,在数千多个实验病例中更可以达到90%以上的正确率。 此外,诸多团队大量使用高速运算设备加速基因体计算,协助开发有效疫苗或潜在标靶药物。

除了被动的检测治疗之外,更可以主动侦测、预警流行病逼近,过去已有多年先期研究,相关技术也已使用在数码广告以及移动查找服务中。利用大量文字串流,侦测其中流行病相关的关键字:如病症名称(发烧、乾咳等)、行为(口罩、长程航班等)、用药等。这些大量文字来自于社群媒体、聊天群组、新闻等。另一个重要信息来源为医疗纪录,特别是台湾健保中完整实时的信息,实为境内流行病侦测的最好来源。技术挑战是如何透过自动探勘的方式呈现这些早期(微弱)信号。

依照这些流行病关键字的时空分布,利用类似trending (趋势)侦测或是无监督分群的演算法,我们可以推估感染的可能地区,以及时间点,甚至利用图形演算法(Graphical Model)来逼近交通、人际关系网络等,进而预测流行病可能受影响的地、爆发的时间、以及感染程度。

过去回不去,但是未来的机会已来到。我们看到医疗系统成为主战场,急需效率化。如降低营运成本、因应医疗人力缺乏,如何自动化整个诊疗的过程,甚至主动追踪每位病人以及医护人员的位置、身体状况。线上医疗照护,检测仪器如何在线上运作、自动判读等。检测设备必须更加智能化,以降低检测时间以及提升正确率。很多雏形都已经存在,这次突发疫情,似乎引爆了接下来的机会。

工作、教育、会议、运动竞赛等被迫在在线线上进行,甚至我们习惯的食衣住行育乐等。可是这些原本在线下才有的「体验」如何被满足?如何数码化?如何将「体验」纪录、分享?分散的庞大、片段数据如何知识化?过去的产品开发经验学习到,好的线上体验绝对不是只靠镜头以及带宽而已;目前的会议系统如何再精进?AR/VR产品如何成为传递「体验」的必须工具?能否利用这段时间,真正落地为刚需,不再是小众的产品?

特别在智能技术上,如何在各个领域善用机器来弥补人力的不足?如何快速部署智能机器?机器如何更自主的运作,即使是不曾面对的状况、数据型态等,依然可以正常运作?面对常见的标注数据不足的问题,之前提过的少量样本(few-shot)以及预处理(pre-training)技术更是面对这类变革最先考量的设计策略。

面对病毒影响产业链以及国人健康,这绝对是国安问题。如何善用台湾资通讯技术结合生技产业,打一场世界级的战争,甚至挺进因病毒疫情所开启的典范转移,绝对是我们必须以正面态度积极面对的。

徐宏民(Winston Hsu)现任富智捷(MobileDrive)技术长暨副总经理以及台大信息工程学系教授。哥伦比亚大学电机博士,专精于机器学习、大规模影像视讯查找与识别。为讯连科技研发团队创始成员,慧景科技(thingnario)共同创始人,NVIDIA AI Lab计划主持人;曾任IBM华生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美国微软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习惯从学术及产业界的角度检验技术发展的机会;十余年产学合作及新创经验。曾获2018 IBM Research Pat Goldberg Memorial Best Paper Award 、2018伪装人脸识别冠军、杰出信息人才奖、吴大猷先生纪念奖等国内外研究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