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智能城市标准及发展 智能应用 影音
Event
EVmember

国际智能城市标准及发展

  • DIGITIMES企划

BSI英国标准协会台湾分公司总经理蒲树盛。
BSI英国标准协会台湾分公司总经理蒲树盛。

所有的城市都会在十字路口设计红灯停车,但不管横向车辆数量有多少,红灯等待时间通常都不会改变,以至于让许多车辆只能停留在路口空转,或是在许多地方排队,如医院候诊排队、假日塞车的等待时间等,如果能被事先告知还要等多久,相信会减少等待的焦虑感。

BSI英国标准协会台湾分公司总经理蒲树盛指出,过去的城市经验不够智能,是因为没有想到以市民为中心,如搬家时,必须要通知很多单位新的地址在哪里,造成很多的不便。

蒲树盛指出,以前不能同步更新数据,是因为没有这方面的技术,但现在有了物联网技术,可以将人跟物、物跟物、人跟人连结起来,才能让智能城市的未来概念-创新、智能、永续、连结、开放(数据)、包容得以实现。

但蒲树盛也强调,智能城市需要具备的特色,不是做出很多很酷的APP,而是真的能够提高效率、降低健康及环境的风险、创造价值,让人类生活更美好。蒲树盛以新加坡樟宜机场为例指出,如果待机太久,会指引旅客有哪些地方可去,现在也有许多游乐场会提供游乐设施目前的排队状况,让游客知道还要等多久等信息,减少排队雍塞的困扰,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厂商只要能够掌握智能城市的元素,就可以从其中找到发展的机会,尤其是能够帮助生活提升效率、降低风险的元素,更为重要。蒲树盛以台北市为例,许多教育及知识信息,都已开放民众自由取用,交通及医疗领域都有很大的商机。

从技术的观点,智能城市一定要广设传感设备,如伦敦几十年来装了非常多的CCTV,犯罪率大幅下降,但蒲树盛强调,智能城市还需要数据分析师,分析传感设备蒐集到的数据,如超商扫描的顾客数据,分析年龄、性别等,进一步做数据交叉分析,才能找出数据更多的价值,如果能再透过开放数据分享,让更多人可以使用传感设备所蒐集的信息,还可因此产生跨业别的服务。

从数据流的观点,不管是收集、传输、储存、分享或数据分析,蒲树盛指出,很多步骤都跟安全有关,如身份监识在智能城市提供服务,就有非常重要的功能,但以前使用ID及Password来识别身份的方式已经落伍了,现在必须改用生物识别,如指纹、视网膜及脸型,视状况采用哪一种识别,而这些识别技术其实都有标准可以依循,让城市治理者可以迅速建立身份识别的机制。

但智能城市同时也正面临许多挑战,包括如何凝聚各方意见,形成共识,设定目标和和衡量进展情况,众多异质设备和系统间的沟通如何进行,以及如何管理风险,确保市民的安全等。

蒲树盛认为,熟悉并导入智能城市的国际标准有其必要,如PAS 180:2014(SC)针对各种名词加以定义,如存取权限(access rights)、巨量数据(big data)等,建立共通语言,有助形成共识。

PAS 181:2014(SCF)则是提供一个策略规划的框架,可以做为决策参考。如首先要先有愿景,并建立起收集市民信息及想法的神经中枢,数据不但要数码化,同时还要能做到开放及分享,要让谁来整合这些设备及厂商,如何蒐集利害关系人的想法,确保走的方向是正确的,才能避免城市治理者只做容易做的亮点,却不见得是市民想要的,同时确保利益会被实现,以迎接未来的挑战,实现未来的希望。

PAS182:2014年(SCCM)则是提供信息互动操作的模型框架,可以将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适当的分类及使用,不但可以让更多信息得以被发现,同时也让民众可以更容易透过这些信息,发现自己的需求。

蒲树盛认为智能城市推动的关键成功因素,包括清晰的策略、领导能力、关注使用者需求、更多利害关系人的参与、整合及规划的能力等。如台湾城市之间的供应链的问题就相当值得关注,如食安问题其实就是食品供应链有问题才会发生。

蒲树盛最后强调,遵循智能城市的国际标准,可以确保数据有可用性,订定具体的量测指标,才能定出愿景及目标,如知道人口成长的状况及运输。目前智能城市已经有着各式各样的标准可以依循,包括环境面(水、能源及碳管理)、绩效面(财政、反贪腐)、安全面(基础设施、网安等),是智能城市应该优先参考的标准,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才能用技术力改善人民的生活。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