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BIM达成智能建筑生命周期管理 智能应用 影音
Event
member

善用BIM达成智能建筑生命周期管理

  • DIGITIMES企划

台湾世曦工程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协理 李万利
台湾世曦工程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协理 李万利

台湾世曦工程顾问公司BIM整合中心协理李万利指出,一旦深入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尔后在建筑产业的相关场域,必然不时可见一群人围着讨论3D创意与应用,但他们关注的焦点,并非模型美观与否,而是端详模型所呈现的数据,以作为决策依据,因此BIM即是一种崭新的「3D+管理」模式,不但是新技术,更是新视野、新赛局。

李万利说,BIM有几个重要意涵,一是挣脱牢笼,把从前的不可能变为现在的可能;二是「必须让每一个人都进来」,并非团队中仅一人懂BIM即可,而是形成全体成员的共识;三是「新舞台需要新演员」,举凡建筑业主、营建企业、营建专业技师、系统整合、软件专业、智能组件制造…等等,都必须共襄盛举。

为什麽是BIM?李万利归纳主要理由,即是因为人们总是习惯不用视觉本能进行营建!人们习惯性的浪费,导致现今营建产业商业模式,产生高达57%的非加值性工作或浪费,只是为了弥补不符需求的设计错误,因而重作虚工。

此外,因为人们习惯性的消耗,造成营建工作团队必须耗费50%时间,作为成员彼此间的讨论、描述。

因此为了得到更好的设计,花同样功夫创造更多设计创意,同时也为了提前确认验证性能,不要等到最终惊觉闯了大祸再来调整,所以需要采用BIM!

BIM触动了CAD的变革,从过去的2D、3D,再加入时程而变成4D,最后因添加愈来愈多应用主题,发展成为「nD」。而BIM的核心能力为何?简单来说,它可以整合3D可视化与数据连结能力,不管是机电图、结构图、建筑图,都因而能够与设施项目的材质、重量、面积、体积、尺寸、单价、维修信息连结在一起,足以涵盖智能建筑的完整生命周期,不管何种角色,都可运用BIM来实践其工作任务。

此外,BIM还蕴含了其余一些值得留意的特性,例如提供数据与软件间可交互操作性,让做土建的人、做系统的人,彼此不会鸡同鸭讲,更重要的,BIM也正在改变建筑营建流程,举例来说,原本可能需要历经1、2、3,直到第8步骤才能完事,如今可能简化至4个步骤,就大功告成。

BIM与智能建筑的关联性为何?李万利则归纳了几个重点。第一,智能建筑需要精确系统施工,更需要可靠的系统维运,业者最怕的就是众多信息在维运过程中容易出现断裂,而BIM最大的本领,便在于让数据随时连结到视觉化模型,确保信息之永不断裂。

第二,运用BIM可为建筑增加智能基因;主因在于,一旦运用BIM,可进行建筑优化及智能性能设计,也可提前进行智能性能分析及验证,更可提供智能建筑维运的整合架构。若以智能性能分析及验证为例,举凡声、光、热等性能项目中的自然光环境,抑或自然热源、室内温度分布、室内舒适度分布、自然气动环境,通通都可藉由BIM获得分析与验证。

第三,运用BIM可藉由较智能的方法营建建筑;此乃由于,透过BIM,有利于建构精准的营建沟通机制、高效率的建筑团队协同作业,且可望以BIM为核心执行智能建筑之系统工程。比方说,可运用BIM促成仪电组件、系统与建筑之间的精密整合,除此之外,亦可据以形塑一个全3D、全生命周期的营建平台。

至于全3D管理平台的实作,除了需要有一个3D引擎作为核心,另外则需符合四个主要精神,一是适合全生命周期,可供相关人员操作,而无须专业绘图软件;二是可于网络上执行,以及允许多人同时操作;三是模型可与数据库连结,并进行数据交换;四是具备开放架构,具备可扩充及定制化功能。

而在操作机能部分,全3D管理平台所须具备的基础功能项目,包括了网页化?移动化、多用户?多群组、管理作业信息互动、模型与数据连动、3D引擎?跨平台操作3D、多设施?多场址、直觉视窗简化操作界面,以及整合异质模型物件。

但除了基本操作机能外,该平台亦须具备全3D操作机能,例如可以快速定位检视目标模型,可以依管理任务规划模型显示、俾使作业更简化更精确,可以依处理目的规划物件群组、方便执行批次管理,可管理事件相关的视点、物件及信息、并能互动移转作业,可整合模型物件与时间信息、让3D管理续升级为4D管理,最后则是得以移动App方式,执行盘点、巡检、报修、修复及养护等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