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嵌入式趋势探讨产品竞争力提升因素 智能应用 影音
工研院
Event

从嵌入式趋势探讨产品竞争力提升因素

资策会智能网通系统研究所经理林敬文
资策会智能网通系统研究所经理林敬文

在观察今年初电子业盛事CES大展后,资策会智能网通系统研究所经理林敬文指出,2013 年消费性电子展(CES)的重点几乎都集中在「大尺寸」和「智能」这二大重点上。

首先,所有设备的屏幕都愈来愈大,除了能为使用者带来更丰富的使用情境以外,也对耗电量提出了极大挑战。

「智能」则意味着嵌入式设备不再是单一产品,必须与其他的设备或服务相结合。在CES展中也看到了「智能」特性为嵌入式产品带来的变革,厂商们都在思考如何让产品更加完善,甚至向消费者推销第二支手机的概念,也就是说让消费者建立针对特定用途使用专用手机的概念,如上班使用的手机和娱乐用的手机。因此,厂商必须知道这些不同用途手机之间的差异化何在,也是未来探索的重点。

林敬文指出,他在今年初在CES展中看到了一项相当引人瞩目的手机防水技术。一家厂商将涂布了纳米防水材料的iPhone丢到水中浸泡几分钟,在捞起时居然还能使用。这项技术吸引了众多目光,因为在智能手机几乎将纳入所有手持嵌入式装置功能之际,未来朝生活面的需求发展,如手机防水技术,将为厂商们带来另一种不同角度的思考面向。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重点是可挠式显示技术。林敬文指出:「最早由像E Ink这类公司提出的可弯曲显示器现在已经不再是实验室中的技术了,已经有一些原型机问世,这也是后续值得观察的部份。」

嵌入式主流OS现况

除了手机以外,本届CES展中出现了许多整合Android操作系统的镜头,其诉求是拍完照立即可分享出去。事实上,不只是镜头,许多厂商都透露,包括门禁系统、汽车导航系统业者都曾提出能否加入Android的构想。愈来愈多的资通讯和嵌入式装置希望藉由各式各样的软件创造更丰富的使用情境,例如,投影机也能透过软件添加更多功能。

今天的硬件发展几乎都遇到规格突破的困难了,如数码镜头,感光元件和影像处理芯片的技术都已经发展得非常好,在这种情况下,厂商唯有不断寻找差异化所在,如Nikon和三星(Samsung)便都推出主打Android的数码镜头,甚至诉求带出门时可以镜头上玩游戏。虽然这种功能未必实用,但无疑地,软件将为嵌入式装置带来更多附加价值。

从市场面来看,去年底开始,Android全球市占率已超过50%。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是Windows Phone势力逐渐成形。林敬文指出,消费者对微软操作系统期待的不只是从 PC经验延伸而来的众多应用软件,还包括扩充兼容方面的便利性。

目前以移动设备而言,主流操作系统排名依序为苹果iOS、Android和Windows。这些操作系统决胜负的关键正是应用程序市集。目前苹果iOS应用程序数量已超过77万。林敬文指出,苹果的App Store是这家公司最成功的策略之一,因为应用程序市集的概念延伸了手机的使用范围。早期购买手机几乎都只能做单一用途,功能无法扩充,但iPhone改变了这种情况,让手机可以不断扩充功能。后期的Siri更带起了手机语音风潮,创造了全新使用情境,也让所有手机制造商起而跟进。不过,林敬文也指出,苹果周边商品的高价位,也成为了该公司拓展市场的限制。

而Android市集目前位居第二大。但诉求免费、开放式作业平台的Android同时也因为这些特性面临了极大挑战。早期开发Android应用程序的工程师无一例外,都遇到了Android频繁更新的情况。对使用者而言,Android是一个随时都有新功能的系统,但对程序设计师来说,却是个稳定度仍有待加强的操作系统。因此,开放性同时对Android带来了优势和挑战。

而Windows虽然应用程序数量最少,但微软诉求Windows 8使用情境能完全复制到平板和手机上的做法,确实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许多Windows界面都开始改采触控方式进行。但Windows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Android已占据半壁江山,iOS也有20 %~30 %的占有率,如何在剩下的20 %市场中脱颖而出,将会是Windows最大的难题。

嵌入式生态系统面临巨变

早期嵌入式生态系统是以硬件为主,厂商的诉求都围绕在硬件规格上,如从双核心进展到4核心、8核心;镜头像素或时脉速度等。其次是诉求核心技术的转移,例如,早期每一代Android都会有一支代表性手机问世,这部份主要彰显的是厂商们移植核心技术到新一代装置上的能力有多强。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诉求都不再是手机厂的重点了。以HTC为例,自第一代Android至今,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所有机型,这也意味着手机大厂已进入机海战术时代,传统硬件加上核心技术的作战方式已不再适用。

今天的手机厂商必须加上应用程序,像WhatsApp、LINE或是GoogleMap等,热门的应用程序会激励人们去使用新的手机。另一个重点是服务,未来手机可藉由应用程序连接到特定服务。在结合应用程序和服务后,才能建构完整的生态链。

建构嵌入式产品竞争力的三大要素

林敬文指出,创新功能、用测试提升品牌价值,以及确切掌握使用者行为,是提升嵌入式产品竞争力的三个关键要素。

今天的嵌入式产品若缺乏创新功能,基本上是无法销售的。林敬文表示,以Android为例,早期开发产品时,业界便不断出现是否会出现百元电脑或百元平板的声音。早期Android技术门槛和硬件成本较高,开发不易,价格还具优势;但时至今日,有能力快速开发出一款Android设备的厂商非常多,导致设备价格迭创新低,业者们势必要添加创新功能,或是通过某些特定规格认证,才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以目前的嵌入式产品功能创新而言,有几项技术相当值得注意。林敬文指出,首先是Wi-Fi Direct,这项技术改变了过往两部终端必须透过一部中间设备才能交换数据的做法,实现了真正的P2P概念,两支手机的使用者可以立即互传照片或等信息;甚至未来手机、平板都能透过该技术直接控制智能电视。另一种使用情境是在记忆卡上附加采用Wi-Fi Direct协定的芯片,让镜头拍完照便可直接分享。

第二项值得注意的技术是NFC,尽管各国仍有法规限制,但已经有愈来愈多厂商开始采用这项技术了。第三项是HTML 5,其最大的特色是可跨平台。过去要为不同操作系统开发软件,必须做不同的开发,但HTML 5的问世,为系统厂商提供了跨平台的便利性。

接下来是品牌认证问题。林敬文表示,对消费者而言,一个已通过相关测试认证的嵌入式产品是具有更高价值的。对厂商而言,早期测试可发现缺陷,大幅减少后期发现的测试及修改成本,最重要的是当面对山寨市场挑战时,透过测试可提升品牌价值。

目前业界针对移动操作系统已经出现了许多相应的测试套件,如Android系统用的Compatibility Test Suite、Google Mobile Service;针对iOS的iOS Xcode UNIT Test、Tools Workflow Guide for iOS;以及针对Windows 8的Marketplace Test Kit、Windows App Certification Kit和Windows Hardware Certification Kit。应用程序方面,随着手机应用程序数量急剧增加,应用软件不仅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新蓝海,也将成为台湾产业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资策会MIC预估,2015年整体App市场产值将高达250亿美元。目前在市场上已经有针对多重执行环境的Multi-Thread稳定性测试,以及针对各种多媒体应用的多媒体测试等。

最后是精准掌握使用者行为。林敬文表示,厂商必须确切了解使用者在使用了一项应用程序或服务后的满意程度如何,包括安装软件后的耗电量、使用顺畅度或是效能等,再从中改善软件品质。例如,若将iOS 6内建的苹果地图与iOS 5内建的Google地图做比较,在进行相同的查找定位和放大缩小动作时可发现,Google地图每个动作的平均下载数据用量为1.3MB,而苹果地图却只需要271KB,明显在耗电量和时间方面有着显着差异。

而WhatsApp和LINE虽然同为IM软件,但后者在待机时使用了较多的存储器和CPU资源,因此,软件设计对移动设备的耗电影响甚钜,未来也将成为使用者采用软件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