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车电动化 宏佳腾获青睐
新北市三重区公所日前举办51辆宏佳腾智能电动摩托车Ai-1 Sport交车启用仪式,冀望透过购置电动摩托车等低污染型车种做为公务车辆,落实低碳绿能交通,以及永续发展城市的愿景。 三重区公所此次交车的15辆将作为三重区公所人员日常勤务需求用车、36辆为各里里长及办事处同仁代步车与关怀里民及公务使用。之所以选中宏佳腾,除了其为本土品牌且已经深耕多年智能电动摩托车外,全台Gogoro N
以口气认身份 精度达97.8% 嗅觉识别为何难以伪造?
由东京大学(University of Tokyo)及Panasonic领军的团队,提出以人工嗅觉技术为基础,对人物识别精度达97.8%的嗅觉识别技术。 目前研究的人工嗅觉识别,是以使用16种不同高分子材料的传感器,测量人类体味,由于目前人工嗅觉技术还在初步发展阶段,传感器的识别极限是2~10ppb,远不及狗来得灵敏,因此研究团队应用独特气味分子浓度达皮肤1,000倍的口腔呼
Leica携手Panasonic共同以L² Technology展开影像赛局
Panasonic娱乐互动株式会社与Leica镜头共同于5月31日宣布建立全面策略合作,徕卡镜头(Leica)CEOMatthias Harsch表示,今后将以L² Technology为名,展开各式合作。Matthias Harsch指出,这次合作将强化双方核心竞争力,此外,「L² Technology」中的两个「L」分别代表Leica与Lumix。 L² Technolo
一度让养乐多销量变3倍 安眠商机有多大?
以经济先进国家为中心组成的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统计,日本每日人均睡眠时间7小时22分,比38个会员国平均的8小时24分少了62分钟,睡眠不足造成的经济损失,据日本经济新闻(Nikkei)报导,约达15万亿日圆(约1,170亿美元),带来日本厂商研究安眠市场的动机。 根据日经报导,目前睡眠相关IT应用市场,可分成四类:一、医疗服务的失眠症治疗App;二、医疗设备的检测装
疫情让城市更「智能」 新创投资见端倪
当2020年疫情爆发,居家上班、线上教学、卫星办公室等形成热潮,大企业从人口密集的都会区撤离,例如Panasonic把东京总部的一部分功能与人员,分散到关西的淡路岛。城市以及智能城市的前景,一度不被看好。然而,对于智能城市相关新创的投资,在2021年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最高水准。 CB Insights、日经新闻(Nikkei)等报导,疫情其实刺激了智能城市的发展,包括网络基础
电池技术新纪元 Gogoro导入固态电池看重3面向
日前Gogoro释出与台湾固态电池厂辉能共同研发的全球首颗交换式固态电池原型。根据Gogoro、辉能说法,有望于3年内导入Gogoro能源交换网络。 综观全球电芯厂目前于固态电池的布局,包括丰田汽车(Toyota)、QuantumScape、Panasonic、三星SDI(Samsung SDI)等大厂在内,规划于2025~2027年开始量产固态电池。相较之下,辉能在推动固态
疫情下电动自行车快速成长 巨大、美利达乐观看待
经济部次长林全能表示,2021年台湾自行车及零件总出口值约51.47亿美元,与2021年同一时期相比,涨幅达35~40%,众多自行车厂提前布局电动自行车(E-bike)关键技术与开拓创新应用。 巨大机械CEO刘涌昌即表示,接下来的布局会透过物联网(IoT)辅助,把「人、车、电骑网」构成自行车生态系,同时也不排斥异业合作,但这最困难的是面对终端消费者,预计5年后会将此生态系成真
智造产业升级 罗昇、中光电智能传感抢攻
台北国际工具机展与台湾国际工具机展首度联展「TIMTOS × TMTS 2022」登场,罗昇结合友通、台达、松下(Panasonic)等业者的软硬件设备参展,展现深耕自动化领域的成果;而中光电子公司中光电智能传感携手新代科技,发表一系列次时代智能工具机整合方案,可针对主轴电机、主轴、润滑系统进行状态监控。 罗昇这次展出主题为「智能机械数据蒐集及整合」,结合友通工业电脑、台达D
Bird推新电动滑板车电池管理系统
环保电动交通服务领导厂商Bird Global表示,为提供包括使用者与城市合作夥伴最佳微型移动车辆与体验,推出创新电动滑板车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在全球协助供电数百万辆的微型电动车,提供实时监测与回报以确保车辆安全、准备就绪、永续。 据Intelligent Transport报导,随着电动车与微型移动日益普及,强化电池设计
电池也有创新空间? 合谷新能源抛弃成本思维、拥抱效能
过去长时间以来,碍于产品为中心的制造思维,电池组通常受限于产品空间、最小化需求,多仅针对既定产品打造既定规格,被视为3C类产品的零组件之一,因而时常为符合空间、尺寸等而牺牲电池功能性。然而,这种以载具为中心的电池设计原则,将于接下来的电动车、新能源时代彻底翻转。 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统计,直至2030年,全球共计将有1.45亿辆电动车挂牌上路,这将远比2020年的1,000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