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线话题:企业实现ESG(二):落实生产者责任
R3再使用(Re-use)到R7更新用途(Repurpose),不仅是直接对应艾伦.麦克亚瑟基金会的循环蝴蝶图右侧工业循环模型,也正是客户服务维修系统(CS & RMA System)的关键核心流程。 R3再使用,企业可透过客服维修系统完整的退货流程、检测功能及规格、补充周边配件等必要的整理作业,使产品仍保有原来功能、规格及使用性之后,再转换给其他需求者,不影响产品经济价值,
火线话题:企业实现ESG(一):从客服维修开始
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地球暖化,2050达到净零碳排已成为全球共识。欧盟于2021年7月14日正式公布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对特定高碳排产业产品进口欧盟时,将依其碳含量徵收碳税,定于2023年生效,并将于2026年正式实施,未来不排除扩大至各个产业。 欧盟政策与台湾的关系 反观台湾,产业结构是以出口导向的生产制造业为主,
【企业ESG环保作为系列报导-17】宁德时代废弃物处理与信息揭露待优化
随着环境永续概念的发展,带动消费大众对电动车的青睐,全球电动车在2021的销售规模相较2020年成长109%,也连带提升动力电池产业的需求量。而宁德时代作为2021年市占率达32.6%,连续5年蝉联全球市占率最高的电动车电池公司,其在电动车浪潮下因应环保永续概念的商机与挑战所提出的作为,动见观瞻。 近年宁德时代除了持续扩张事业版图,在国内大陆、德国等地增建电池工厂,未来也预计
【企业ESG环保作为系列报导-16】麦格纳力争2030年达成碳中和
近年来,ESG已成为全球关注议题。国际社会无一不重视ESG与联合国发布的「2030永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对于汽车产业来说,巴黎协定提出2050达成零碳排的目标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随着欧盟、美国、日本、国内大陆等地区提出了严格限制碳排放的法规,这不仅仅是一级汽车制造厂必须面对的挑战,更会牵动整体汽车产业的上下游供应链。身为汽车产业Tie
【企业ESG环保作为系列报导-15】Alphabet 2030年以无碳能源营运为目标
查找引擎巨擘Google母公司Alphabet的环保作为,是国际ESG评等机构眼中的优等生,得分接近行业最优水准。 S&P所公布之Alphabet 2021年的ESG分数为47分,自2017首次评等的26分后连年攀升。单就环境层面来看,Alphabet获得了74分的高分,而同业最高为75分。从环境层面再细分,单看「环境策略」之分数为84分,而此更是同业中的最高分,可谓环境策略
新兴科技助产业数码升级 远传治疗转型痛点有妙方
近年来,「数码先行」已成各产业发展与转型的重要关键字,包括台湾传统制造业在内,皆想一探数码转型能否带动产业转型,进一步提升效能、降低成本、强化台厂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对此,IDC于2021年底提出预估,认为直至2023年,全球将有超过52%的GDP来自于数码转型及数码技术投资,而亚太地区则至少有约65%的GDP来自数码技术相关贡献。 该惊人的成果也将带动ICT产业大跃进。回头
【企业ESG环保作为系列报导-14】亚马逊的包装、运输与能源永续作为
亚马逊(Amazon)是全球最大的网络购物零售商,营业以在线购物为主,且在全世界各国建立本地化的网站。若将亚马逊按事业体区分,可分为北美电商、国际电商和亚马逊网络云端服务(Amazon Web Service;AWS)服务3个事业体。其中AWS服务提供企业租用云端运算服务器服务,响应全球企业云端转化的趋势,2013-2021年营收成长19倍,也成为亚马逊营收动能。亚马逊要如何满足遍及全球、大量的网
【企业ESG环保作为系列报导-13】LGES以100%环境友善为产品目标
近年来因永续与二氧化碳减排的观念盛行,电动车与动力电池市场蓬勃发展。根据调研机构Trendforce估计,电池制程中最重要的正极材料需求量于2021年达60万吨,在2025年将突破215万吨,5年间需求成长率高达258%。而 LG Energy Solution(LGES)作为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第2高的公司,市占率达22.7%,仅次于市占率第1的宁德时代的30.7%,近年业务量也随电动车需求持续成
【企业ESG环保作为系列报导-12】微软以软件赋能和投资气候科技促减碳
经常与苹果(Apple)竞逐全球市值最大公司宝座的微软(Microsoft),是科技产业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在全球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微软在ESG上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优于产业平均表现。虽然微软的事业体以软件为主,却也有涉及硬件产品如XBOX、Surface及云端事业部所使用的服务器等,因此其ESG策略方向,与其硬件供应链夥伴息息相关,也值得科技同业参考。 微软已经连续5年
COVID-19是分水岭 全球制造业进入「工业5.0」新秩序?
自2011年「工业4.0」首度被提及,至今已历经超过十年的发展,随着少量多样跃升制造业极为重要的生产模式,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也成为企业在追逐智能制造路上的终极目标。但疫情却是个分水岭,由于疫情加深世界局势的不确定性,后疫情时代制造思维也跟着产生极大转变,像是从先前的降低成本变成降低风险,再加上极端气候来临,全球更加重视节能减碳意识,这也使得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变得更加「不纯粹」,随之开启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