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ch收购高精地图方案商 提供一站式自驾系统服务
以高分辨率3D数码地图(高精地图)为汽车自驾传感系统提供路况辅助判读,是支持轻松且安全的自驾体验所不可或缺,Bosch收购Atlatec纳入其跨领域运算解决方案(Cross-Domain Computing Solutions)部门,可促进多元化与扩充产品组合,成为自驾技术组件一站式供应商。 根据The Robot Report报导,3D数码地图涵盖车辆周遭环境以及车载传感器
做自驾车的隐形双眼! 勤崴看好高精地图于自驾车应用
随更高等级自驾车发展需求上扬,再加上激光雷达、雷达等传感器价格迟迟居高不下,使得各车厂对于高精地图的需求更加鲜明。根据市调机构Markets & Markets预估,自驾车市场的高清地图市场市值将于2030年达到169亿美元高峰,而从2021年至2030年复合成长率将会达到31.7%。 在技术端,由于视觉AI技术持续进展、实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准确性也有了显着的提升,使得
从高精地图到无人车应用 勤崴:自驾的完成有赖循序渐进
「自驾车短时间仍难以落地,究竟是技术问题,还是法规问题?」勤崴国际总经理黄晟中在专访中不只一次丢出这道命题,他认为,所有技术皆是渐进式的,难以在缺乏上路条件、商业化机制的情况下一步到位,在自驾车议题亦然,现阶段并非技术门槛难以跨越,而是法规推进过于保守。 自驾上路难一蹴可几 全面联网
台湾首辆自驾物流车上路 新竹物流加速物流营运
疫情及后疫情时代,宅经济爆发促使物流业最后一里路运送需求成长,国内外物流业皆积极投入,5G、物联网等技术发展,亦带动各国自驾技术成长,许多物流业者开始积极抢进自驾及智能物流服务,包括Waymo、Otto、Walmart与Gatilk在内,皆投入无人自驾物流技术开发。 在台湾,新竹物流首创自驾物流与工研院合作于新竹道路实测,誓言未来欲结合自驾货车、大型联结车解决物流业长期人力短
智能交通实践仰赖「PPP模式」 吴盟分:产业标准由产业来订
有鉴于5G、AI技术成熟,智能城市乃至于智能交通,皆已升级为国家战略目标,各国无不加紧脚步,针对人、车、路、网进行整体规划。而城市规划的根基在于基础设施的完善,包括光纤网络、智能灯杆、智能交控、大众运输的轨道通讯、智能电网、城市防灾等,都是城市基建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台湾产业链具竞争力 PPP模式输出国际因地制宜 皇辉科
联发科、南亚科都参投 台厂、创投看上台湾电动车产业哪些优势?
当汽车电气化、智能化蔚为国际趋势,台系各厂无不开始想方设法切入车用市场。聚达创投董事总经理乔国筌指出,未来无论纯粹投入车联网、抑或往自驾车发展,在汽车产业转型过程中,定有一部分是与台湾产业优势绑在一块的。即便台厂难于汽车产业扮演颠覆式创新、创造新型态车用软件、改变营运及销售模式的角色,然而当半导体及电子零件逐渐成为车用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台湾企业便仍有相当多的切入机会。 以2
台湾智驾弯道超车 超前部署车联网打破国界限制
「有朝一日,人、车、路无缝沟通的界面诞生,像现在智能手机的通讯软件般跨越电信业与国家的隔阂,台湾智驾成为下时代的警广,我们的目标就达成了!」这样的愿景,已是台湾智能驾驶(以下简称台湾智驾)在自驾车市场摸索近3年半后确立的营运方向。 台湾智驾CEO沈大维与市场开发总监刘宜鑫共同表示,当开放道路上的自驾车已经进入战国时代,不仅是传统车厂转型争霸,全球科技巨头Google、Tes
兴创知能运用民生公共物联网 发展智能防灾监测
兴创知能总经理郑锦桐博士原任职于中兴工程顾问社防灾科技研究中心,目前是中央大学地球科学系的兼任副教授,因工作上需要各项环境保育与天然灾害调查之需求,熟悉掌握各项创新之地理空间信息采集与分析技术,举凡卫星、航照、UAV、物联网等多元空间信息。 他所率领的软件工程团队擅长人工智能(AI)与地理空间信息(GIS)工具,长期累绩空间图资所标记的样本,进而来训练AI预测模型,AI模型可
落实交通智能化愿景 成大高精地图中心打造台湾自驾公路
自驾车是目前全球汽车与科技两大产业的重点发展技术,透过各项传感、运算与自动化技术,实现无人驾驶愿景。不过自驾车要安全且顺利的上路,不能只靠车辆本身,还需搭配完整的基础建设,因此行政院近期推动了「智能自驾公路计划」,并希望透过高精地图与AI识别技术的应用,加速台湾自驾车发展。 成大测量及空间信息学系教授王骥魁先介绍何为高精地图。他指出,目前汽车导航系统所使用的地图,其信息与介
打造更安全行车环境 政府、成大发展智能道路识别关键技术
对于日常行车来说,路面坑洞、交通标志、标线的完整性,大大影响行车安全与舒适度。如何有效且快速掌握路况信息,进而降低行车风险,成为打造优质行车环境当务之急。 近年内政部地政司会同经济部、科技部办理行政院列管之「智能无人载具关键系统领航纲要计划」、「无人载具实证上路计划」已于高精地图获得关键性自主生产技术。2021年持续扩大与交通部公路总局合作,导入「智能电动巴士DMIT方案-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