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佳腾携微星 推全球首款摩托车智能后照镜
由宏佳腾成立之安全车联网联盟(CROXERA)推出首款与微星科技共同研发的「智能后照镜(CROXERA M)」,此为继「智能仪表板(CROXERA Q)」之后实际具备商业化可行性的摩托车车联网产品。宏佳腾董事长特助钟亚成指出,该产品于未来市场上,将可突破既有品牌、指定车款限制,让使用者在无需换车的前提下,以后装方式进一步升级骑乘安全。 在技术合作上,微星主要投入无线通讯测试、系
阔别两年重登场 智能城市展聚焦低碳、能源与韧性转型
2022智能城市展于22日率先于台北开展,而高雄场则紧接于24日登场,经济部长王美花、台北市长柯文哲、和硕董事长童子贤、桃园市长郑文灿、国发会主委龚明鑫等皆出席22日开幕仪式。 阔别两年,智能城市展终于以实体形式登场,展会采在线线下同步开展,尤其今(2022)年采北高双主场,一举扩大展会规模,预期参观人数将比去年增加50%。往年智能城市展一向由台北市政府主导办理,但台北市长柯
简立峰谈台湾黄金十年关键:软硬整合、时代携手
身为Google台湾第一位员工,2020年1月底刚卸下Google台湾董事总经理一职正式退休的简立峰,11日受邀担任台湾网络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协会(TiEA)举办的「以创新思维走向国际 台湾数码发展的机会与挑战」论坛的讲者。 简立峰一开口便表明,台湾现在正处于近代史上的黄金两年,COVID-19(新冠肺炎)至今仍是许多国家挥之不去的挑战,但台湾的产业、人民展现了坚强的韧性,台
机械业今年「处处是商机」 智能服务成各家主菜
睽违三年,工具机实体展于二月底圆满落幕,这是首次台湾两大工具机展首度携手举办联展,在目前入境管制仍未解禁、少了国际与会者的情况下,「TIMTOS x TMTS 2022」一连六天还是吸引了在线线下超过4万人参与,参展厂商更是接单不断,捷报频传。 而从此次展会中也释出许多信息,展望未来,大厂不约而同抱持正面看法,乐观看待2022年景气;而工具机业者近年转型有成,业界观察,本届展
Tesla台湾充电站幕后功臣 创玖科技建桩三策略
Tesla继2016年进军台湾市场后,便号召在地充电站建置、营运夥伴,直至今日在全台已设置逾40座超级充电站。 2019年起加入Tesla特约厂商行列的创玖科技创始人李俊毅表示,目前全台共有16~18家厂商与Tesla签订合作关系,其主要业务除了协助其车主安装家用充电桩之外,亦协助公共场域建置超级充电站。 李俊毅指出,截至今日创玖于新竹、南投等数家7-1
追求车桩黄金比例 台厂进军全球供应链强调「本分」
随着电动车市场近年蓬勃发展,充电桩需求也爆量成长,不过整体市场仍有缓不济急迹象。面对全球充电桩商机,多家切入全球充电桩供应链的零组件业者认为,虽然在减排净零趋势下,充电桩日后将成为基础建设的一环,但仍需随着技术与时俱进,才能随时满足客户需求。 据Gartner预测显示,2022年全球的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总体出货量将从2021年的400万辆增加至600万辆以上,为了要让这
富士康、台医光电、工研院 强强携手抢攻精准健康及线上医疗商机
数码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为全球产业带来改变,疫情的肆虐则加速了整体的进展。在成熟技术的支持下,生产制造、医疗照护均成了优先往智能化、线上化发展的产业指标。但智能生产端有类似灯塔工厂的样版场域可提供业者指引参考,而如何为线上医疗照护产业提供类似的样版,就成了产业发展上的重要关键。 根据Frost & Sullivan预测指出,数码健康市场包括数据分析、云端运算及线上病患监控等商
复制PC、手机成功模式 开放标准引领IIoT市场倍速成长
工业物联网(IIoT)被誉为制造业下一时代的骨干网络,随着5G专网即将释照,面对广大的制造场域应用商机,各界皆摩拳擦掌。不过5G落地虽正逐步完善IIoT版图,然业界认为除此之外,产业生态走向开放标准也是关键之一,工业4.0如果走向开放标准,才可以更好整合产业上下游,而智能工厂亦能展开突破性的进展。 工业4.0说穿了,其实就是意在将IT与OT两大系统整合。过去制造业为了专业分工
宅经济助阵 物流商机旺 天眼卫星欲做物流业数码转型推手
过去一年可说是全球物流业百花齐放的一年,根据未来流通研究所数据显示,台湾整体物流运输业营收于2021年本土疫情最为严峻的5月,创下惊人涨幅,尤以海运受惠于全球运价攀升,欧美各大城市逐渐解封,订单数量因此暴涨,业务量亦创下历年来新高。 股市小金童万海、长荣、阳明、裕民在2021年年中便以惊人业绩达到100%的营收成长;而在台湾本地陆运部分,新竹物流、宅配通以及嘉里大荣物流也在电
台湾工具机产值挑战全球8% 科技部启动智能制造专案
工具机公会2021年曾发表创会15年来第一本「产业白皮书」,建议政府扩大工具机领域研发创新与工业基础技术研发投入,使2030年台湾工具机产值全球比重由4.7%提升至8%。科技部为呼应业界的诉求,决定2022年6月将执行「次时代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发专案计划」,以4年为期,补助学界、法人与产业界共同努力达成目标。 据科技部工程司公告,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发专案计划团队每年最高补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