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上太空 卫星天线直接印
日本电机兼航太设备大厂三菱电机(Mitsubishi Electric),公开最新的3D打印技术,装在卫星上的3D打印机,能在太空中打印碟型天线,让通讯卫星的天线不用从地面搬上太空,大幅改善卫星设计,节省火箭酬载空间,且这种3D打印机可装在10~30厘米小型卫星上,实验证明可打印出具实用性的天线。 [video=www.youtube.com/watch?v=ebZqaOBZ
从预测走向决策 数码分身与AI应用整合趋势
数码分身(Digital Twin) 此一概念最早在2002年被提出,随着物联网及人工智能(AI)技术进步、制造端追求最大效率、最小成本,加上整体制造产业逐步发展数码化、自动化的基础建设,数码分身的导入不只更容易,应用范围也扩大。从制造业到服务业、元件到系统、设计到维修,都可以透过数码分身提供实时的模拟,达到预测与决策辅助。 工业4.0加上后疫情时代,企业对物联网与数码化需求
自动化非缺工造成 制造门槛拉高才是主因
业界普遍看好,生产和组装的自动化在未来几年内会迎来爆发性成长,而过去制造业客户多将焦点放在机器手臂与工具机等的生产设备上,然随着全球制造体系迈向新技术、新应用,再从单机思维出发,已经过时,重点该是「如何用」,应用才是关键,才能有效解决客户的痛点。现今许多先进制造国的自动化大厂,都已朝此方向发展。 德国最大工具机精密夹具和自动夹持系统设备制造厂雄克(Schunk),总部邻近德国
最大化生产效率 机器人的关键「第七轴」是什麽?
当前制造业积极导入机器手臂,以透过自动化替代人力作业,但随着近来市场环境变化迅速,至今制造业仍积极寻求自动化生产的最大效率。其中传统机器手臂因其多为固定式因而在使用上还是受到某种程度的局限,因此当制造业者有了更高效的生产需求,能否突破其使用限制,极大化机器手臂的使用性,也成制造业者的关键竞争力。 不确定的时代下,制造业比以往更加重视弹性,因为只有提高弹性应变能力,才能随着市场
强化离线编程功能 Robotmaster降低机器人开发门槛
疫情扩大自动化需求,被视为自动化核心设备的机器人市场跟着水涨船高,另一方面因应半导体、新能源车、绿能以及医疗产业等高端制程市场,对于自动化生产的导入更是有迫切需求。业界分析,因应市场对机器人的需求增温,可预测机器人未来发展,将走向开发灵活性高以及可弹性配置等。 而机器人程序开发在机器人采用总成本上,通常占比很高,随着市场导入机器人比例升高,任务的复杂度不断增加,业者对产品的品
5G无人机助电网检测 改善工安加速复电
2022年4月中澳大利亚配电商Endeavour Energy经过成功飞行展示后宣布将部署5G网络,支持在Blacktown、Penrith、新南威尔斯等部分电网使用5G无人机(drone),以利作业人员在处理天然灾害等不可预期因素造成的停电时,能改善安全与加速恢复供电时间。 根据RCR Wireless报导,Endeavour Energy为260万澳大利亚人供电,营运范围包括Bl
英特尔与洛克希德马丁合作 强化美军5G通讯能力
英特尔(Intel)与航太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Lockheed Martin)将联手为美国军方设计新的5G基站设备,目的在提升军方人员、飞行器、船只与地面车辆间的通讯安全。 据CRN报导,英特尔与洛克希德马丁将为美国国防部提供新的5G软硬件解决方案,双方并已签署合作备忘录延续在5G技术方面的合作。事实上,英特尔与洛克希德马丁先前为提供军方云端与边缘运算技术,合作已有10年以
高科技产业横刀夺爱 传统产业叹人才难寻
产业面临人才荒,从科技业到传统产业无一幸免,其中因电动车、AI等新兴领域的高速发展凸显半导体的重要性,半导体产业更是抢人才跑第一线,然有庞大人才需求的,不只科技业,传产人才需求近3年也大幅成长超过7成,且在智能制造趋势下,这些传产甚至还要跟科技业抢同一种人才,在这场全台抢人大战中,传统产业兴叹,不只人才难寻,现在恐怕连有钱也请不到人了。 机械业不只抢不到人 还
翻转硬件思维 制造业从售后寻找新获利空间
因需求放缓以及竞争加剧而导致毛利率被无情压缩,为许多制造业者带来莫大压力;制造业者同时也开始意识到,许多既有的营运方式和销售模式,在未来的市场中恐将丧失竞争力,这也迫使业者必须积极寻找新的获利成长空间。如今有愈来愈多制造业者不再只是专注于产品的销售,而是将自身重新定位为服务业,透过搭配软件或服务形成「制造服务化」战略,重新塑造企业竞争优势。 根据资策会数据显示,全球有44%的
实现智能物联基础工程 智能传感生态系渐成形
传感技术为实现智能物联愿景的重要基础工程之一,随着新兴应用市场持续催生创新智能传感器技术,并创造新商业模式,也促使全球传感器市场持续成长中,并使得「智能传感生态系」正逐渐成形中。 工研院智能传感与系统科技中心CEO朱俊勳指出,传感器是有效数据的撷取技术,目前有许多厂商皆透过数据服务提升竞争力并加强差异化,以工业用传感器为例,包括振动、力觉、视觉、雷射3D扫描等都是市场普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