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新创以Wi-Fi HaLow SOC做为IoT解决方案
总部位于加州Irvine的新创公司Newracom在2021年12月与物联网(IoT)装置夥伴Deviceworx合力推出全球第一个Wi-Fi HaLow商业化传感器解决方案,而在那一个月前,Wi-Fi联盟才刚通过HaLow成为运用IEEE 802.11ah技术的认证。 DIGITIMES记者与分析师专访Newracom的CMO Hyun Seok Oh 及全球业务与行销副总
台湾进入大缺工元年?「机器换人」悄悄上演
在2020年全球受到COVID-19(新冠肺炎)的影响下,零接触的防疫需求刺激无人化的趋势,而全球制造版图的迁徙,也带动新一波工厂建置与扩产需求,同时,5G技术的推波助澜,致使市场对于自动化的需求不断增长,这当中尤以自主移动人(AMR)的表现最为抢眼。根据Interact Analysis与LogisticsIQ的市场研究指出,AMR市场近五年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并且预测未来五年内,AMR的市场安
从自动找零到自动生产 Glory转型有成
负责日本东京奥运相关宣传,横滨钢弹工厂启动实验的厂商,日本基础建设厂川田工业(Kawada),在机器人自动化生产领域也打开市场,藉由旗下机器人子公司Kawada Robotics与日本自动找零机大厂Glory的合作,2021年底已有30个客户,2022年预计将增加13个客户,令其他机器人厂侧目。 而Glory与Kawada Robotics合作成功,抢下如化妆品大厂资生堂(S
有订单却没产能! 检测流程自动化能解决七成缺工问题?
在终端消费需求增温、新兴科技应用及数码转型的持续扩展下,制造业景气持续畅旺,然订单虽满满,生产量能却供不应求,制造业得跟时间赛跑,也让近来业者对于自动化的导入意愿升高。业者指出,目前制造业工厂中有七成的人力都集中于检测流程,因此不论是因应更高效的产能,或是疫情之下缺工带来的省思,将传统人力检测提升到自动化层面,绝对是目前产业最亟待升级与改善的部分。 迎接工业4.0与数码转型的
缺字当道 智能化能纾解压力
受到疫情天灾等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少产业界人士认为,2021年的代表字可用「缺」来总结,同时,多数业者也认同,各种缺字当道的情形,将会持续到2022年甚至更久之后。也因此供应链业者们加速了智能化的建置,希望能借此舒缓因各种缺所导致的压力。 疫情自2020年开始蔓延后,随着全球染疫情况的上升,自2020年下半开始,陆续出现航运缺柜、物件缺料等情况,同时受到人口结构的改变,缺工
奇巧冷冻食品智能化 成就感性与理性平衡折冲
距今四十多年前,对于面食文化兴致勃勃的陈义在,开始制作冷冻水饺在菜市场贩售;许多人一吃成主顾,于是陈义在开设家庭式工厂,期望增加冷冻水饺产能,并进一步在1978年正式成立「奇津食品」(为奇巧冷冻调理食品的前身)。 公司成立后,奇津开始在全台湾延揽许多加盟主,开着发财车穿梭于各县市的大街小巷,沿路叫卖冷冻水饺;在当时超市、超商等代理还未普及之际,奇津靠着这个模式闯出一片天,不断
智能制造需求大增 微星、工研院大秀机器人、自动化应用
2021年「台湾机器人与智能自动化展」登场,包括上银、Panasonic、三菱(Mitsubishi)、盟立、台达电等大厂,因应数码化、线上化需求提升,展出关键零组件与解决方案,并透过串联整厂设备系统达到监控与虚实整合,而服务型机器人专区则有纬创、微星等大秀接触智能服务,超前部署人机协作未来生态系。此外,工研院亦展出应用在水五金、汽车钣金、人机协作、制造场域智能化的整合服务等成果,包括台湾首创「R
AI人才供不应求 企业数码转型进度恐受影响
科技部曾提出5年投入新台币160亿元经费建构台湾AI创新生态环境,政府和民间携手合作培训超过1万名AI菁英技术及应用实务人才的政策。不过经济部的一份报告指出,随着AI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愈来愈广,就业市场上对于拥有相关技能的AI人才需求也快速增加。尽管学校端已不断加开课程、增加入学人数和开发新学程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但就业市场上仍普遍出现AI人才短缺的情况。 科技部曾向行政院提出「
面对制造基地移转 Gogoro以人工智能克服异地限制
全球制造业供应链转移、布局海外第二生产基地刻不容缓,但在制程移转的过程中,恐怕最大的变量在于「人」。睿能创意(Gogoro)过去五年着墨智能制造,资深经理黄至伟指出,并非每个产业都能够达到高度自动化,目前人仍是许多制造业最主要的生产力来源,要如何将人的制程移转到第二生产基地,特别是克服文化、语言的限制,会是未来探索智能制造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环。 2020年底纬创印度厂区发生员
为了帮机器人「学聪明」 安川电装跨界次时代农业
日本丰田集团(Toyota)旗下零组件大厂电装(Denso),以及日本工业机器人大厂安川电机(Yaskawa Electric),现在都宣布在2022年推出崭新农业机器人服务,乍看之下是不务正业,但电装表示这是事业转型重要一环,安川电机甚至指出这是工业机器人发展史的新里程碑。 日本经济新闻(Nikkei)报导,指出目前工业机器人应用扩大到其他产业的最大难题,在于从规格化到去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