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ICT永续绿战队成立 助企业ESG「健检」
ESG风潮兴起,落实净零碳排不仅是企业的目标,也是政府积极想达成的里程碑。台湾微软(Microsoft)在Microsoft GreenTech Day高峰论坛正式推出微软永续云(Microsoft Cloud for Sustainability),帮助业者透过自动化与数码化加速永续管理进程。与此同时,台湾微软也宣布汇聚台湾夥伴成立台湾ICT永续绿战队,以资通讯产业力量,一起达成台湾2050净零
智能制造下半场 数码转型如何接轨净零趋势?
制造业发展ESG、迈向净零碳排成为近年产业努力目标。台湾中小企业面对现今少量多样生产型态、急单产线变动等,如何运用新兴科技,加速产业数码转型,一直是近年产业热议的焦点,但随着全球加快净零脚步,如何在数码转型同时兼顾减碳节能,也成为产业能否接轨国际的关键。工研院因此建议,企业可从网络环境、生产设备、营运管理三面向着手,透过5G专网、工业物联网、AI虚拟助理等强化企业净零碳排竞争力。
火线话题:企业实现ESG(一):从客服维修开始
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地球暖化,2050达到净零碳排已成为全球共识。欧盟于2021年7月14日正式公布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对特定高碳排产业产品进口欧盟时,将依其碳含量徵收碳税,定于2023年生效,并将于2026年正式实施,未来不排除扩大至各个产业。 欧盟政策与台湾的关系 反观台湾,产业结构是以出口导向的生产制造业为主,
新兴科技助产业数码升级 远传治疗转型痛点有妙方
近年来,「数码先行」已成各产业发展与转型的重要关键字,包括台湾传统制造业在内,皆想一探数码转型能否带动产业转型,进一步提升效能、降低成本、强化台厂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对此,IDC于2021年底提出预估,认为直至2023年,全球将有超过52%的GDP来自于数码转型及数码技术投资,而亚太地区则至少有约65%的GDP来自数码技术相关贡献。 该惊人的成果也将带动ICT产业大跃进。回头
【企业ESG环保作为系列报导-12】微软以软件赋能和投资气候科技促减碳
经常与苹果(Apple)竞逐全球市值最大公司宝座的微软(Microsoft),是科技产业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在全球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微软在ESG上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优于产业平均表现。虽然微软的事业体以软件为主,却也有涉及硬件产品如XBOX、Surface及云端事业部所使用的服务器等,因此其ESG策略方向,与其硬件供应链夥伴息息相关,也值得科技同业参考。 微软已经连续5年
碳净零学院课程开跑 企业积极培养绿色转型人才
台湾碳净零学院经过二个月甄选,20位来自半导体、制造业、律师、会计师事务所的企业学员齐聚一堂,正式开始为期18个周末的碳净零永续工程师学程。台湾碳净零学院结合产官学共90名顶尖学者专家,推出长达216个小时的学程,目的是在2030年前培育出2,000名熟悉环境科技、财务分析、及跨国资源整合能力的碳净零工程师,协助企业完成碳净零路径图。 台湾碳净零学院创始人吕原一表示,碳净零工
【企业ESG环保作为系列报导-1】ESG策略的实践为企业永续经营关键
「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是观察企业经营能力的重要「非财务」因素,了解其重要性的企业家把它看作是「投资」,不了解的则把它看作是「支出」。然而从近年ESG成为显学,各国政府积极推动,愈来愈多企业开始认真实施的现象看来,由资本市场投资方与国际组织所引进的ESG浪潮,已经成为一股善为者可载之,而敷衍怠惰者恐被覆之的力量。 国际ESG评等机构标准不一,的确有争议空间,但Tes
BCG: 全球净零经济4.5万亿美元商机 台厂减碳可转为竞争优势
波士顿顾问公司(BCG) 2日在台北举行的「供应链减碳大趋势」记者会上表示,在欧盟2023年即将开徵碳税,品牌商也要求供应链夥伴一起低碳转型的情况下,运用人工智能(AI)系统工具减碳为当务之急,而主要在产业链中上游的台湾厂商须积极因应,除了能提升本身营运效益、进取商机,更可避免被「净零海啸」淹没。 BCG董事总经理暨全球合夥人陈美融强调,全球必须在2030年将碳排放减半,才有
【春节编辑精选】碳税上路在即 企业面临减碳压力淘汰赛
2020年底爆发的COVID-19疫情,冲击了全球产业,对国际产经、社会、民生带来相当程度的影响,但是在疫情管制和疫苗研发的进展下,终将能够在短期内获得控制;然而,人类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带来地球暖化的长期问题,才更是影响人类生命存续的重大挑战。 全球温暖化造成的影响不胜枚举,大家熟知的情况包括极地冰原融化,海平面上升,岛屿沈没、沿海陆地退缩;全球恶劣气候增加,不正常暴雨、乾旱、
助下游业者减碳 中钢导入AI智能炼钢
面临未来碳中和的趋势及挑战,中钢近年积极投入智能制造,透过制程改善、精简制程等计划,进一步从上游材料端就力行减碳,以协助下游业者落实低碳转型。先前已完成智能高炉建置,近日轧钢三厂冷轧智能制造产线也完成建置。中钢董事长翁朝栋曾表示,未来零碳挑战不是个别产业的事,而将是整体供应链的竞争,因此上下游必须共同面对。 钢铁业一向被视为排碳大户,因此在碳市场机制上总被列为头号对象。中钢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