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挹注500万美元 助台湾大车队55688蜕变超级App
2020年,当全世界都仍在观望Covid-19可能为产业、市场带来哪些冲击时,Headline Asia合夥人黄立安便于社群媒体写下「预期COVID-19将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娱乐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各行各业都将被这种病毒给颠覆。」 与此同时,Headline Asia的投资旅程并未停歇,黄立安认为,疫情将为该数码经济产业带来与其说是冲击,不如说是新的契机。而其中,尤以交通、
「One ID」为移动服务新战场? 数据运用成转型关键
移动载具的服务化,以及移动服务的多元化,为近年相关企业主要的转型方向,前者包括近期以iRent共享汽摩托车及Yoxi在线叫车等服务朝向会员整合之路迈进的和泰汽车,也包含透过整合会员系统,整合总部链结线下车行数据流,并提供更多元化移动服务需求车款的三阳工业。 而后者,则包含原先便以移动服务为主要商业模式的台湾大车队,近年期以「多元化生活服务」为核心,将服务蓝图扩展至其他生活及消费
车用网安产学对接 企业应以「精准网安」为目标
有鉴于联网车的普及使得汽车信息安全风险急遽上升,以及欧盟针对车用网安规范于2022年7月开始进入强制实行阶段,让各车厂及其供应链对网安议题的重视拉至最高点。 针对联网化趋势带来的网安冲击,长期研究网安议题的中山大学工学院院长、中华民国信息安全学会理事长范俊逸提出「精准网安」概念,建议企业可从理论、技术、法规、环境、成本、管理及效能等七大面向来进行网安需求检验及后续解决方案拟定
汽车进入智能化时代? AI于自驾、座舱中的应用
波士顿顾问公司(BCG)预测,2025年全球自动驾驶车(简称自驾车)市值将上探420亿美元,而部分实践自动化、智能化车辆将占整体车市的12.4%,而直至2035年止,预期该智能化车辆市场规模将持续呈倍数成长,智能化、自驾化在汽车产业将成为不可逆的发展趋势。 欲讨论人工智能(AI)于车载方面应用,则不可不提及此三大方向:首先为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衍伸出的Level 5以
和泰在线商城「Hotai购」开台 开启移动服务新里程
和泰会员生态圈在日前正式祭出在线商城「Hotai购」后正式启航。自2021年10月起,和泰集集团整合全集团资源,一方面整合跨平台会员数据库为「One ID」,另一方面基于会员数据的整合,推出和泰Pay、中信和泰联名卡、和泰Points等数码新服务,提供全平台会员跨界刷卡购车、售后服务、消费、移动服务的全方位支持。 老牌创新、全公司上下齐心的数码转型得来不易,除了「Top do
看准南科通勤补电潮 源点科技携统一精工建超充站
电动车充电服务品牌源点科技28日发布与统一精工合作打造之超充站,正式于台南永康速迈乐加油站启动营运。据悉,该超充站将作为源点与统一精工结盟起点,未来预计有更多合作站点释出,目标结合具地利之便的速迈乐加油站点,提供电动车车主无痛转换补电路程,建立更为便捷且密集的充电生活圈。 据统计,截至2022年3月底全台电动四轮车数已增长至1.8万辆,且随平价车品牌如起亚汽车(Kia)、丰田
拿下欧美共享平台订单 正崴以「轻型二轮车」抢攻市场
台湾自1990年代起便享有「自行车王国」之称号,直至2002年,共有11间主要自行车零件厂,包括台厂、外商及国内台商在内,成立台湾自行车产业联盟(A-Team),并在当时工业局、中卫发展中心的协助下,导入丰田汽车(Toyota)自动化、实时生产(JIT)模式,促使台湾自行车产业朝向高值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打造如捷安特、美利达等国际知名品牌。 近年来,二轮车电动化及移动共享化趋势
未来车联网产业4大要件 智能交通「地桩」先打好
汽车联网化发展、通讯技术的革新,带动人、车、路三方信息整合,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成为未来智能城市、智能港区、智能交通发展相当重要的基础。对此,华电联网董事长特助吴荣煌表示,过去长时间以来,产业多半将自驾发展的焦点锁定于「车辆」本身,然而,要使Level 3以上自驾车得以上路,其背后更重要的是如何针对车辆、道路、路侧及号志设定符合国际认证的标准,同时,完善道路基础设施,
奥义智能联手菱镜共建车联网网安生态系
近期持续深耕车用网安发展及解决方案的奥义智能 (CyCraft) 日前公布,将与于网安领域具深厚技术背景的菱镜(Trapa)策略合作,打造台湾车用网安研究团队,以加深奥义于泛物联网软、硬件网安威胁侦测与防护的研究量能,同时,也期以串联台湾新创动能、网罗网安领域相关技术及研究人才,建构更稳健的车联网网安生态系。 奥义指出,未来将持续深化于电动车网安领域的研究,并串联MIH联盟,
产业创新重在气长 微笑单车刘丽珠:接地气为创新基石
企业以规模化、效率化作为赢在起跑点指标的时代已过,此次大肚山产业跨域创新高峰论坛以「高值创新」为题,谈企业如何在数码转型呼声极大的此刻,踩稳自身本业脚步,同时跟上市场发展,成就具备高附加价值且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针对企业创新可能遇上的困难,台湾智库CEO吕曜志表示,企业创新成功与否,其战略因素占其中重要性约7成。过于快速的创新应变,容易导致创新管理失当、收购失利,甚至连核心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