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电网稳定性堪虑 东元电机看好储能市场
近期台湾电力供应的稳定性成了广受瞩目的焦点,东元电机董事长邱纯枝表示,解决缺电是政府课题,台湾不是缺电而是电网的稳定性堪虑,也因此储能将成为刚性需求;特别是2025年后台湾离岸风电将进行并网,不稳定性还会增加,东元希望藉由清晰的规划蓝图,积极争取相关市场的发展。 邱纯枝表示,节能、减排、智能、自动是东元发展的愿景,希望集合集团智能生活事业部门,提出绿电、社区仓储、生鲜采购、社
富士康电动车进度曝光 刘扬伟:Model C预计10/18开放预购
富士康积极推动电动车产业发展,旗下鸿华先进动作不断,继3月3日在高雄将电动巴士交付高雄客运之后,22日起则携手大都会客运,在智能城市展期间以电动巴士Model T提供接驳服务。 富士康董事长同时也身兼鸿华先进董事长的刘扬伟表示,未来随着智能城市的解决方案不断演进,Model T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一个结合智能交通、生活、娱乐等不同需求的市民服务平台,也期待能够尽快投入台北市
扮演智能城市脊梁骨 智能建筑成长潜力大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显示,2018年时全球约55 % 的人口居住在都市中;但随着都市化的发展,预计2025年时,将会有68%的人口居住在都市中。伴随大量人口涌入,都市如果缺乏相关规划,很容易就将产生资源分配上的问题。而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等技术的成熟,则让智能城市被视为是解决都市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面对智能城市近年在全球各地快速的形成风潮,各地方政府皆以从
追求车桩黄金比例 台厂进军全球供应链强调「本分」
随着电动车市场近年蓬勃发展,充电桩需求也爆量成长,不过整体市场仍有缓不济急迹象。面对全球充电桩商机,多家切入全球充电桩供应链的零组件业者认为,虽然在减排净零趋势下,充电桩日后将成为基础建设的一环,但仍需随着技术与时俱进,才能随时满足客户需求。 据Gartner预测显示,2022年全球的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总体出货量将从2021年的400万辆增加至600万辆以上,为了要让这
布局浮现 富士康强调数码健康着重产业生态系统建置
在富士康3+3策略布局中,身为3大产业之一的数码健康,一直是外界较难了解的一个新领域。富士康集团B事业群总经理姜志雄透露,富士康在数码健康领域已经发展多年;同时,在发展目标上,并不会着重在单一产品,要以服务人群、社会为念,以提供整体开发方案、建置生态系统的方式,结合各产业界力量,为产业生态发展及社会创造最大价值。 姜志雄指出,数码健康产业是富士康在3+3策略中的重要方向,虽然已经投入
富士康、台医光电、工研院 强强携手抢攻精准健康及线上医疗商机
数码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为全球产业带来改变,疫情的肆虐则加速了整体的进展。在成熟技术的支持下,生产制造、医疗照护均成了优先往智能化、线上化发展的产业指标。但智能生产端有类似灯塔工厂的样版场域可提供业者指引参考,而如何为线上医疗照护产业提供类似的样版,就成了产业发展上的重要关键。 根据Frost & Sullivan预测指出,数码健康市场包括数据分析、云端运算及线上病患监控等商
东方矽文明结合人本智能 施振荣吁艺文界齐攻元宇宙
元宇宙(Metaverse)议题受到各界关注,艺文领域也积极思考如何掌握元宇宙的新机会。宏碁集团创始人施振荣24日呼吁,艺文界也应该要在这波元宇宙的大趋势下,藉由艺文内容的创新及跨域共创,开拓在元宇宙爆炸性成长的新机会。 施振荣指出,元宇宙才刚开始,台湾已掌握元宇宙在半导体与资通讯硬件的机会,对推动硬件的普及化扮演重要角色,但未来内容的创新在元宇宙更是决定关键,这就需要与艺文
抢食智能医疗大饼 业者拓荒也创新
全球人口持续向高龄化方向发展,再加上近年疫情影响,都促成了医疗产业朝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动力。面对全球智能医疗市场持续成长,台湾资通讯业者也期望从中获得一席之地。 但是,业者们期望的不仅是单纯从事医疗终端电子产品或相关硬件平台的供应,更希望藉助智能化的过程,将产品以解决方案的形式导入。另外,新兴的东南亚市场,也成了业者们在欧美之外,优先布局的新区域。 因为
研华在越南打造智能医院 抢进东南亚智能医疗市场
在全球人口环境的变化下,智能医疗已经成了各国共同发展的新领域。为了争取东南亚地区智能医疗商机,研华1月8日宣布与越南泰和综合医院(Thai Hoa General Hospital)策略性合作,将共同打造越南首家最大规模、最全面进行数码转型的智能医院。 研华越南子公司总经理Do Duc Hau表示,越南政府相当重视当地产业数码转型,并以推动相关政策支持各产业快速落实,医院藉由
缺字当道 智能化能纾解压力
受到疫情天灾等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少产业界人士认为,2021年的代表字可用「缺」来总结,同时,多数业者也认同,各种缺字当道的情形,将会持续到2022年甚至更久之后。也因此供应链业者们加速了智能化的建置,希望能借此舒缓因各种缺所导致的压力。 疫情自2020年开始蔓延后,随着全球染疫情况的上升,自2020年下半开始,陆续出现航运缺柜、物件缺料等情况,同时受到人口结构的改变,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