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协助拯救病态胖?Neuralink力拼2022年下半进入人体试验
由Tesla创始人Elon Musk所创立的Neuralink致力于开发植入式脑机界面,Musk在2021年曾表示,正努力确保自家脑植入技术的安全性,也积极与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FDA)进行沟通,希望能在年末进入人体试验阶段,虽然没有如期进行,不过最近有迹象显示,Neuralink的首度人体试验时程是愈来愈有谱了。 根据Teslarati报导,Neuralink在2022
构思6G超低延迟应用 Docomo提人间扩张概念
线上医疗因应2020年开始的全球疫情,快速推广,在日本,透过网络的线上看诊已经制度化,无人车无人机线上运输药品实验也已成功,但线上外科处理还仅限于手术机器人执行的大手术实验,小手术甚至简单伤口包紮行为的线上医疗,反而进度最慢。 理论上,日本已经在展示场甚至便利超商应用的遥控机器人中,以穿戴式装置遥控让机器人能执行与人类相同动作的技术,执行线上手术不成问题;但实际上因无线通讯会
气压驱动触觉回馈 新手术机器人功能升级
随达文西手术机器人(da VinCi Surgical System)专利到期,许多国家的厂商竞相推出类似产品,日本新创Medicaroid的Hinotori在2020年底上市后,另一家手术机器人新创Riverfield的Emaro,以气压驱动及有触觉回馈的技术为卖点,预计2022年上市。 手术机器人的优点,在于进行复杂度高的手术时,可以靠远比人手更细小的设备深入人体,把本来
手术机器人市场大增 下一步靠AI取胜
随美国手术机器人大厂Intuitive Surgical手术机器人专利过期,投入手术机器人市场的厂商快速增加,现在连以心脏手术为中心的全球最大医疗设备厂、爱尔兰的Medtronic,都推出获得欧盟认证的手术机器人,预料在2022年将取得日本认证,现在日本相关厂商都很紧张。 根据日本经济新闻(Nikkei)报导,日本虽然也有自己的手术机器人,如川崎重工(KHI)推出的Hinot
精准医疗新方向 工研院发表智能影像结合手术创新
全球防疫需求持续攀升,医疗器材产业也因此受惠,前景备受看好。工研院日前在「BIO ASIA-Taiwan亚洲生技大会」中,锁定精准医疗需求,发表多项将智能影像与手术治疗结合的智能医材创新技术,让医生开刀更精准。 据行政院统计,在个人化医疗等趋势带动下, 2020年台湾生医产业与数码医疗营业额达新台币6,423亿元规模,其中医疗器材产业受惠于全球防疫等需求提升,营业额成长率达到
手术机器人加5G VR 线上手术实验成功
日本在2020年4月放宽线上医疗规定,实现技术门槛最低的慢性病定时回诊线上医疗,经过约1年应用后,2021年推动初诊的线上医疗,还展开容易造成医护与病患交互感染的外科手术线上医疗实验,据2021年9月日本电波新闻报导,日本已在7~8月完成2组必要实验,确认线上手术可行性。 这2组实验是由2个不同团队进行:1,NTT Docomo与手术机器人厂Medicaroid合作,以首款日
掌握机器人「心脏」 利茗机械国产减速机出头天
廖家宜/台中 在工业4.0的浪潮中,机器人被视为最关键的自动化设备,但其关键零组件之一的减速机,过去因掌握在欧、日少数厂商手中,导致机器人成本居高不下,也成为机器人普及的最大障碍。所幸近年台厂努力耕耘,包括传动元件大厂上银与利茗机械,都在精密谐波减速机市场中拥有自制能量,藉由掌握关键技术,台湾或在未来机器人与自动化设备商机中,在全球供应链取得一席之地,也推动台湾智能制造更加往
手术机器人夯 CMR Surgical估值达30亿美元
李昕瓴/综合外电 英国机器人公司CMR Surgical宣布拿到D轮融资6亿美元,本轮由软银愿景基金二号与汇桥资本集团共同领投,加上原来剑桥创新资本(CIC)的投资3.848亿元,整体估值达到30亿美元。 根据TechCrunch报导,手术机器人近年成为投资机构热点,另外一家Memic也是在D轮获投9,600万美元,在新创企业方面,2016年成立的美国公
疫后健康照护新趋势 生医新创价值大挑战
蔡腾辉/台中 21世纪的医疗照护已进入精准医疗、再生医学、智能医疗、全人医疗的时代。因为疫情的爆发,促使医疗照护有了全新的开展,现在疫后的医疗服务包含非接触性照护、智能医疗信息、智能后勤、线上医疗及教育训练。 传统医院的范畴开始解构,服务的层面往前拓展到家庭,往后延伸到社区。云医疗的介入更让疫后的医疗生态,有了一个全新的面貌。在这样充满变化的环境中,生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