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软件定义下一代数据中心 智能应用 影音
Event
DFORUM

用软件定义下一代数据中心

  • DIGITIMES企划

工业技术研究院云端中心 组长 孙魁科
工业技术研究院云端中心 组长 孙魁科

在网际网络时代,数据中心已经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建设。工业技术研究院云端中心组长孙魁科回顾云端中心在四年前刚成立之际,指出当时有不少人认为云端运算应用,很可能只是一个泡沫,但时至今日,大家都已注意到存取云端数据的重要性,一旦没有数据中心,数据将无处存放,进而加以应用。

以云端储存为例,成长的速度之快,加速了数据中心的成长,许多传输需求成长也是如此,导致全球数据中心,尤其是国内市场的成长速度相当惊人。但孙魁科指出,数据中心的运作,也已经开始碰到问题,从成本角度来看,很多人可能会以为数据中心的主要要成本是服务器或网络,但其实是人,第二是软件,第三是能源(排热),第四才是服务器,第五是网络,所以真的想要降低数据中心的成本,从服务器着手,其实是不对的。

若要订定数据中心的成本控制策略,孙魁科认为,想要节省人力,就是要设法让数据中心运作模块化、标准化,也就是设法精简,才能够可以很快复制成功经验,进而减少维护或训练的成本。

将数据中心设在偏远地区,也是节省成本的方式。孙魁科以Google为例指出,Google设立的数据中心,都不会选择人口稠密的精华区,如设于台湾的数据中心就选在彰化,在生活成本较为低廉的情况下,也因此可以降低人的管理成本。

而在节省软件成本方面,孙魁科建议数据中心,可以采用开放源软件,如OpenStack或工研院的Cloud OS来取代VMware,或是用Linux来取代Windows,虽然这些版权软件的授权费用已经开始下降,但还是会有基本费用。至于数据库软件,由于非常重要,孙魁科认为可能比较无法使用开放源ㄖ软件,至于SaaS,就有很多开放源软件可供使用,如Trouble Ticketing等。

数据中心若想要降低服务器费用,孙魁科的建议是直接设法跟ODMs,而不是去找代理商,如Google就是直接跟台湾ODM业者(如广达、英业达、纬创)下单,预估可以省下30%到40%的服务成本。但孙魁科也提醒企业,如果没有够大的订单,ODM是不会接单的,因此中小企业可能就无法直接跟ODM业者做生意,此时就考虑可以选白牌业者。

数据中心为了怕停电或供电不稳,多半会买UPS,但Google觉得没必要特别去买UPS,而是用12V的摩托车电池,节省很多费用。其他的范例还包括储存技术,孙魁科指出,很多储存技术都采用JBOD,成本也会比专业储存要少很多。
孙魁科强调,光是人员成本加上软件成本,就占数据中心的营运成本超过50%以上,而不是资产采购或建置,所以营运效率非常重要,而其中的关键就是用软件来定义数据中心(Software Defined Datacenter;SDD),可以让控制变得实时又方便,并发展出弹性、速度、效率、成本的特色。

孙魁科之所以看好SDD的未来,主要是因为透过SDD,数据中心可以根据使用情况,动态地分配跨越设备(机架、数据中心)资源,加强灵活性;而在配置资源的速度方面,SDD有助于将资源在「真正需要」时,分配给「适量」的用户(按需配置),还可以有选择地关闭空闲的资源,以提升数据中心的效率,并透过工作负载整合,设法降低成本。

孙魁科分析目前的技术,包括运算(CPU)、储存、网络、不断电及电力元件,其实都可以用软件来代替,唯独冷却系统(Cooling Systems),目前没有特别的解决方案。孙魁科表示,数据中心的冷却系统会碰到的问题,就是采购时的产品吨数都很大(通常都在50吨以上),又很难慢慢扩充。

因此,数据中心在建置阶段,还没有开始提供服务,往往就得在冷却系统花上一大笔钱。孙魁科认为,数据中心冷却系统的下一步发展,其实非常重要,包括模块化及用软件来控制,都是降低冷却系统建置成本的方式。

事实上,许多冷却系统都是专为大型数据中心所设计,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数据中心,超过60%以上装置的服务器数量都不到300台,而且服务器的体积愈来愈小,是否还需要庞大的冷却系统,不无疑虑。

此,冷却系统软硬件设计目前多半都采专用封闭设计,系统备用元件的成本也因此偏高,都是冷却系统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孙魁科提出另类思考,200千万瓦的冷却系统,能否用数百台家用冷气来取代?就像将1000台个人电脑结合起来,就可以与超级电脑匹敌?

孙魁科强调,云端运算应用的推广,不断地推动数据中心的构建,建设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从成本角度来看,模块化可以简单化,也就容易控制,设法用软件来控制,将是数据中心的重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