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转型服务化 建立全新绩效指标 智能应用 影音
Microchip Q1
ADI

制造业转型服务化 建立全新绩效指标

  • DIGITIMES企划

如何协助品牌客户掌握销售或维修的资源,减轻商品库存的压力,是制造业可以思考的转型方向。DIGITIMES摄
如何协助品牌客户掌握销售或维修的资源,减轻商品库存的压力,是制造业可以思考的转型方向。DIGITIMES摄

过去依赖大量生产,压低成本的代工生产型态,再就不是台湾制造业面对竞争日益剧烈的国际环境时,所能仰赖的营运模式,即使是设法掌握关键技术,面对先进国家的专利布局或技术门槛的阻挡下,仍然不是长治久安之计。

因此,即使是强大如富士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还是于「致股东报告书」中宣示,2013是富士康关键年,富士康将从制造与技术往「科技服务」延伸,并以贯通第一里路(first mile)到最后一里路(last mile)为发展目标,也可看出「制造服务化(servitization)」已经成为制造业未来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能力。

制造服务化一词最早于1988年由Vandermerwe和Rada提出,强调以顾客为主的(customer-focus)「bundle」概念,结合产品、服务、支持、知识和自助服务,而服务为最重要的元素。

而根据国家实验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与信息中心的定义,科技服务亦即制造业服务化,是在现有有形产品制造的基础上,往宏碁创始人施振荣提出的「微笑曲线」两端延伸。

往左延伸,就是往研发延伸,透过提升研发能量,提供客户新产品规划与设计的服务能力;往右延伸,则是往末端客户的方向走,除了发展品牌策略外,如何协助品牌客户掌握销售或维修的资源,也是制造业可以思考的转型方向。

但制造业究竟要如何检视转型的方向?究竟是要向右延伸?还是向左延伸?抑或是两者都应该发展?而转型的具体评估标准或方法,又该为何?其实深深困扰着业界。

为了能让台湾本土制造业对于转型制造服务化,能有所依循,长荣大学经营管理研究所副教授庄立民指导硕士生李豫伯,在2012年以国内制造业如台积电、东台精机等共计14家个案公司,以及216份实证问卷为研究对象,建构「制造业服务化能力衡量量表」,作为制造业提升服务能力的参考指标。

企业战略目标需重新订定

第一个评估指标为定制化能力,企业是否经常利用顾客调查,分析市场现在及未来对服务及产品的需求。对长期仰赖代工订单的企业而言,这方面的能力显然不足,而且过去常会认为,只有发展品牌的业者,才需要了解市场,但现在为了能够提升服务能力,即使是代工制造业,也必须要能提供市场需求的产品规格及预期效应,并针对市场需求的服务型态、产品品质、售价或交期进行分析。

但就算企业愿意分析市场信息,企业本身是否有能力充分运用资源及设备,达到最大的生产效益,控制产品生产费用,规范产品的升级流程并付诸实施,也是评估的重要指标。

最简单的判断指标,就是企业是否有积极针对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对顾客进行满意度调查,如果连满意度调查都付之阙如,制造业想要达到服务化的转型目标,其实只是缘木求鱼。

因此,制造业服务化必须要有全新的价值主张,除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监控产品品质以及服务效能,并且能根据结果对各项参数进行修正,而不是等交货后,有客户抱怨才修正。

此外,朝服务化转型的制造业,也需要具备对外采购货物和服务的能力,并经常推动有关销售、市场行销、服务等顾客关系管理的活动,如举办公开研讨会。企业内部也要经常综合运用企业资源、透过计划、实施、组织、控制,来实现企业的品牌战略目标,经常针对品质、交期、售价、品牌等各项因素与目前或潜在的竞争者进行比较。

组织、管理、规范 都要有全新面貌

要达到前述的策略目标,制造业显然需要全新的企业组织,如要参与公开研讨会,中高端主管就需要公众表达能力,而非人际沟通能力而已,企业人力资源政策,是否有因应新型态的需求,鼓励员工学习第二专长,就成为观察指标。

此外,由于交易形式变得更加复杂且快速,企业的IT管理系统,要有能力整合制造、转运、分销与销售,甚至要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来整合采购、开发、业务、销售、制造各部门,以管理内、外部的各项事务,做最妥善的资源规划与运用,并针对每套制造或服务流程,进行精致的管理。

制造业要朝服务化转型,也必须要订定全新的交易规范,包括产品或服务条款、买卖双方各项服务权利义务等,都要加以规范。尤其是因为定制化过程,买卖双方常会共享许多智能财产,包含设计开发、制程条件与服务模式等商业机密,不但要做到必要的保护,买卖双方对于知识产权使用的授权与权利归属,也都必须更加重视,并有进行规范的能力。企业也必须更重视内部控管能力,如信息安全及商业机密保护等。

重视企业品牌价值

制造业服务化的最终目的,应是以顾客导向为主,提供结合产品和服务的附加价值,以提升企业和顾客的一致目标。由于其中涉及「制造系统的创新」,包括全生命周期的思维、新的价值主张、营运模式、内外组织流程与能耐、人力训练等配套措施,想要转型服务化的制造业,不但要建立一套衡量制造业服务化能力的指标,以作为企业自行诊断分析本身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组织如何培养成员更强的职能,来强化企业制造服务化的能力。

尤其是对于品牌价值及行销活动的认识,更是长期以代工模式为主的制造业,相当陌生的领域,但由于现在的客户多以产品品质为主要诉求,制造业服务化也必须重视包括产品市占率、客户满意度等品牌绩效指标,否则将难以彻底转型服务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