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萤时代的应用服务实践关键 智能应用 影音
EVmember
ADI

多萤时代的应用服务实践关键

  • DIGITIMES企画

中华电信数据通信分公司处长吴坤荣
中华电信数据通信分公司处长吴坤荣

2007年,苹果(Apple)推出iPhone,标志着通讯应用和移动设备开始迈入蓬勃发展阶段。接下来,iPad于2010年上市,率先以平板电脑结合应用服务平台提供创新的使用体验,在消费者端正式带起了云端服务风潮。在5年多的时间里,这些产品为移动通讯产业记录了深刻而鲜明的发展足迹,当我们回首过去科技变化的历程时,更应借此思考未来要走的方向。

中华电信数据通信分公司处长吴坤荣指出,不管是电脑、电视或电话、网络,我们都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观察这些科技在近年来的发展,它们实际上都呈现出一个共通的趋势──汇流与整合。以网络为例,从垂直面来看,传统定义上,网络包含公众电话网络、移动网络、网际网络、有线电视网络等。随着技术演进,这些分类间的界限已日渐模糊,但它们的方向却清晰而一致:都正朝向汇聚之路发展。

数码汇流趋势终成形

吴坤荣表示:「我们今天所谓的网络,都着重在接取、传输及应用的服务平台层,整个网络的区隔不再明显,对使用者最重要的是语音、数据传输、媒体和应用程序,这些是使用者最容易感受到的。」

带宽的加大,带动了许多新兴应用,许多产业的生态系统都出现了突破性发展,吴坤荣表示,不管是广电或内容业者、硬件制造商及IT业者,大家都在布局数码汇流市场,我们也是这个时代的一环,在这个产业者都拥有机会,虽然每个环节的厂商角色各不相同,但大家的目标一致,都是数码汇流。

对使用者来说,他们需要的是数码生活。吴坤荣指出:「使用者需要的很简单--让终端装置能方便地看到和得到他们所需的信息,如交通、电子化政府、新闻、健康照护、观光等信息。所有硬件的进步,最终都是要让使用者感受到应用服务的便利性,而今天的应用服务更需要汇聚,不可能让一位使用者带多种装置出门,我们希望,每个使用者只需1至2个装置,就能得到他所需要的各式服务。」

这意味着终端设备更需要融合,今天的电话、电脑和电视,都已经数码化、移动化和个人化,但接下来的重点在于智能化。吴坤荣表示:「未来的装置必须知道使用者要什麽,这可以透过各式各样的硬件来达成,如传感器,因此,所有技术的发展,都推动移动设备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这样的结果,让人们拥有了各式各样的屏幕。传统上,各种尺寸的屏幕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如电视与平板便各有其作用。但今天情况已经改变,所有的装置都开始朝汇流之路迈进。

多萤趋势加快电子装置智能化脚步

吴坤荣表示,从最具代表性的2013年CES展中,可看到几个趋势,首先是屏幕不仅要大,分辨率还要高。再者是移动设备与家电的整合。第三是消费者对智能化功能的需求日益升高…在每一代智能手机问世时,消费者都在期待它还能带来什麽样的智能功能,这所有的一切,就是智能化的过程。

他进一步指出:「所有的应用服务供应商在考虑要提供哪些服务之前,都必须先观察使用者行为,看他们到底需要什麽,然后才能开发出符合需求的服务。」

Google稍早前曾进行媒体使用行为调查,访问了1,600多位受访者,结果显示,有90%的消费者属于「Screen-based」的使用族群,也就是说,这90%的受访者都习惯从「有屏幕」的设备获取信息;而仍锺情于报纸、杂志、广播等非屏幕(Non-screen based)传统媒体的比重只有10%。因此,吴坤荣指出:「未来,没有屏幕的设备,很难获得消费者青睐。」

使用者需要的屏幕数量也随着应用服务的多元化而不断提升。从电子看板、投影机、电视、电脑到平板、新一代智能手表(如iWatch),甚至是Google glass,从大到小,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搭载了显示屏幕。

吴坤荣表示,使用者之所以需要多萤使用情境,是因为每一种设备的特性不同,像智能手机,其主要作用在于让别人找到你;电脑的作用是提供丰富的生产力;平板则用来娱乐。另外,各种设备吸引使用者停留的时间也各异。根据一项在美国进行的调查,消费者每次使用手机的时间平均是17分钟、平板电脑约30分钟、电脑约39分钟,而电视是43分钟。所以,应用服务供应商的任务就在于如何在这些特定时间内,根据不同设备的用途,提供满足消费者对该设备需求服务或应用程序。

吴坤荣指出,两种使用模式,正在对应用服务供应商带来全新挑战。首先是如何延续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吴坤荣表示,愈来愈多终端使用者在外使用笔记本电脑、平板或手机,一回到家,他们就希望能立刻转换到家中的电脑或电视,而且能延续之前的应用,像是把外出时在手机上观看的影集,在回家时无缝转换到电视上接着播出。

其次是对同时需要使用两种设备的情境,如同时玩游戏和看影集,或是看电视时将手机当做选台器--代表着厂商必须为这类特定应用开发出专用服务,才能为消费者营造出无缝的使用体验。

善用云端为多萤应用打造稳固平台

回过头来看,在多萤时代,要怎样做才能具体满足使用者需求?

在开发应用程序以外,还要考虑如何实现它们。吴坤荣表示:「当然,终端运算的储存、处理和联网能力必不可少。但应用愈来愈多,许多负载往云端转移已是必然趋势。吴坤荣以少年Pi的奇幻漂流电影摄制过程为例指出,若使用一部普通PC,该电影的视觉特效大概要运算1.1万年才能完成。」

没有一家电影公司能负担如此多的硬件运算设备,因此,云端运算便成为首选解决方案。吴坤荣表示,中华电信为少年Pi提供了全球视觉特效云端服务中心(CAVE)。少年Pi的特效公司R&H位在温哥华、洛杉矶、孟买、海德拉巴、吉隆坡的动画专家共同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后制,许多运算都在该平台上完成。

根据IBM不久前进行的一项调查,31%的主管认为:「降低IT成本、用多少算多少」是他们采用云端运算的主要诱因。以Etsy公司为例,该公司每月分析约10亿笔Page View Data,以产生产品推荐清单。在云端运算商业模式出现以前,只有大型零售连锁商付得起这样的运算资源开销。

同一项调查中,有三分之一的主管认为,Scalability是他们采用云端运算的主要理由。如Netflix公司则运用云端运算来解决尖峰时段电影/电视观看人数急遽增加带来的容量问题。另外还有三分之一的主管指出,云端运算能让他们的产品易于搭配各式各样的终端设备。例如一家名为ActiveVideo的公司,现已开始提供能支持各种屏幕装置的CloudTV平台。

吴坤荣表示,具体来说,多萤时代中云端系统是最主要的基础架构,透过宽频网络提供无所不在的服务,各种终端如PC、NB、平板、移动电话,都能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存取运算资源,创造出融合多萤装置的应用环境。因此,云端运算是数码汇流的大平台,「多萤一云、一网打尽」是整个资通讯产业必然的发展趋势。

吴坤荣进一步指出,云端运算带来了极具建设性的创新价值,多萤融合应用则激励业界开发创新的商业模式、海量运算和更智能的服务,进而提升服务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