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绿建筑成效卓着 结合园区建设创更高价值 智能应用 影音
Microchip Computex
Event

智能绿建筑成效卓着 结合园区建设创更高价值

  • DIGITIMES企划

因应全球气候变迁引发的灾难不断,从20世纪后期起,全球就开始重视「环境永续发展」议题,运用网络科技,设法与环境共生共荣的智能绿建筑,便逐渐成为世界的建筑发展主流,希望在确保舒适健康的环境下,尽量减少资源、能源耗用及制造较少废弃物,同时可以提供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有着更高的生活品质。

智能绿建筑已近5,000件

导入智能化设施至建筑物内已成趋势。

导入智能化设施至建筑物内已成趋势。

相较于世界各国,我国面对的挑战更为严峻,内政部建筑研究所指出,台湾过去百年来平均温度上升约为全球的两倍,且台湾能源99%以上仰赖进口,加上都市化人口集中的热岛现象等,均迫使台湾必须及早因应环境恶化之问题,也因此台湾不但是全世界第4个订定绿建筑标章,同时也是第1个对高温高湿气候进行绿建筑评估的国家。

为了有效促成智能绿建筑的成效,内政部建筑研究所更于2012年完成绿建筑家族评估系统,将绿建筑评估内容依建筑类型分为基本型、住宿类及厂房类,同时订定旧建筑改善类及社区类等5类绿建筑,并自2013年1月1日起实施,不但扩大绿建筑评估范畴,鼓励既有建筑进行改善,并有效提升我国绿建筑设计水准,促进绿建筑政策节能减碳成效,及达到建置更全面、更优质居住环境的目标。

建筑研究所指出,获得绿建筑标章之建筑物,平均可节电20%,节水30%,截至2014年4月底止,台湾已有4,475件绿建筑标章或候选绿建筑证书,每年约可节省用电12.53亿度,节省用水约5,768万吨,合计减少之CO2排放量约等于1,842个大安森林公园面积人造林所吸收的CO2量,估计每年节省水电费约达35.9亿元,确实达到节能减碳又省钱之目标。

目前内政部建筑研究所除持续加强推动绿建筑标章外,配合行政院2010年核定的「智能绿建筑推动方案」,整合绿建筑技术与智能化设备系统之智能绿建筑更是当前工作重点,期望以公有建筑物带头引导业界共同追求更佳品质之智能绿建筑,以建置一个更安全健康、节能永续、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

设计范围扩大到园区  智能绿建筑效益更明显

内政部表示,「智能绿建筑推动方案」执行期程自2010年起至2015年止,共计6年,预计投入总经费约为32.36亿元。本案将结合绿建筑基础与运用资通讯高科技优势,推动智能绿建筑,以促进建筑节能减碳、提升居住环境品质及带动产业发展,预期成效将促进约新台币260亿元的投资、带动约新台币7,493亿元产值,并创造24万个以上的就业机会。

截至2013年12月底,已累计1882案,民间参与也从6%提升到29%,民间绿建筑数目已达180栋。每年能够节水5549万吨、节电12.13亿度,减少69.1万公吨二氧化碳的排放。至2013年底,整体减碳量达389万吨,每年平均节省水电费达34.8亿元。

除了全国9,800间绿色便利商店认证外,政府建筑物也积极达成智能绿建筑的目标,如交通部公路总局办公大楼,利用环保节能建材,能够减少3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双层建筑外墙不仅能增加隔热性能与开窗面积,减少空调能源53%及照明能源34%的消耗。另外还有太阳能板和风力发电,每年可提供1.2万度的发电量。

另外经济部也提出「中台湾创新园区」,从2008年规划至今,将于2014年9月开始运转。建筑外观有绿屋顶、外遮阳板、大面积照明窗、太阳能光电板、雨水回收系统等;此外,园区内还设置了监控系统,能自动传感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并引进外气调节。经济部指出,此园区的规划及施工过程均有纳入碳足迹计算,预估完工后总碳排为400kg/m2,较一般研发中心减少23%的碳排放。

经济部表示,「经济部中台湾创新园区」配合在地环境的特色与需求,为台湾首案同时取得智能与绿建筑双钻石级候选证书的建案,兴建完成后,可望成为中部地区推动智能绿建筑最具亮点标竿的钻石级智能绿建筑典范案例。本园区的推动,充分落实行政院推动「四大新兴智能产业」以及带动产业发展之政策目标。

朝智能社区及工业园区目标努力

导入智能化设施至建筑物内,以达到建筑物节能、减碳,并提高生活品质及永续生活的概念,这些年已经在各类型建筑物设计与兴建的同时被广泛采用。未来的智能绿建筑的发展方向,除了持续在信息与科技日新月异发展迅速的同时,能与建筑物有着更为完美的结合,更能进一步掌握智能绿建筑所带给建筑物的实质效益,并进一步发展到智能社区或工业园区,诱导民间投入智能建筑的建设与开发,创造安全、健康、节能、省力、高效率及人性化的智能城市,进而带动设备制造业的技术提升、自动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台湾的产业发展注入一股新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