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穿戴装置电源管理设计与充电技术 智能应用 影音
工研院
member

微型穿戴装置电源管理设计与充电技术

  • DIGITIMES企划

在有限手表空间内,AGENT Smartwatch(上)走省电路线,Omate TrueSmart(下)走全功能路线。(图片来源:AGENT/Omate)。
在有限手表空间内,AGENT Smartwatch(上)走省电路线,Omate TrueSmart(下)走全功能路线。(图片来源:AGENT/Omate)。

传统的手表功能单纯、简便、耗电量极低,一颗水银电池就可运作一年以上,不需要常常脱下来换电池。然在穿戴式装置上,因为功能增多,使得以年计的电池续航力很难实现,也是穿戴式装置最大的痛点之一,因此采用低功耗技术元件、搭配好的电源管理、与更方便的充电技术,来延长穿戴式装置的电池续航力,加速市场普及…

应用在穿戴式装置的低功耗技术

各种智能手表或手环的有线或无线充电设计。(图片来源:Nike+/Sony/Samsung/Qualcomm)

各种智能手表或手环的有线或无线充电设计。(图片来源:Nike+/Sony/Samsung/Qualcomm)

穿戴式装置的应用很多,举凡穿戴在身上的电子产品,都可以称作穿戴式电子产品。由于其应用广泛,功能也非常分散,厂商想在穿戴式装置开发出一款产品来吃遍天下,恐怕不容易。虽说科技大厂都是以丰富的移动设备开发经验,来挑战开发穿戴式装置,但由于穿戴式装置属于跨电子、纺织、时尚…等产业的产品。而各产业在设计这类产品的构想与概念,不一定相同,PM(产品经理)在规划这类产品时,除了要懂规格、懂应用、必要时还得具有时尚的元素,才能让产品既美观又好穿戴。

不同于移动设备,穿戴式装置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像是智能手表、手环、戒指等类别的产品,以穿戴舒适度来说,最好不要超过200g,因此穿戴式产品的重量可是「克克」计较,且电源设计上也是要尽量发挥能效,「分秒必争」,以提升电池续航力。所以在选择穿戴式装置的系统元件,增加功能与维持续航力下必须做一定的取舍。

以CPU元件来说,采低功耗SoC(单芯片)已成主流,而在芯片封装技术部份,也从MCP(Multi-Chip Package;多芯片封装),进化到3D立体堆叠(3D Stacks),将CPU、存储器、RF、与各种MEMS统统整合在一颗IC里面,除可微缩线路间距、减少PCB面积,亦可降低电源的耗损。

低耗电MCU部份,有Freescale(飞思卡尔)的Kinetis Mini MCU,采用Cortex-M4架构,速度最高达150MHz。而ST(意法)的STM32F系列,采用32-bit Cortex M3或M4 ARM架构,依产品等级将DSP与FPU整合,也有Cortex-M0的Ultra low power(超低功耗)的MCU,以STFM32F01 MCU的功耗来说,可到128µA/MHz、而在Stop模式下更可低到9 µA。

也有厂商直接拿移动设备专用的AP(应用处理器)来设计穿戴式装置,大多是ARM Cortex-A7、A9或A11,采双核或异质架构设计,这类的产品通常有搭配屏幕显示,有些还具备触控功能,产品功能多,耗电比较凶,也必须配置较大容量的电池。

各穿戴式装置的硬件配置与续航力分析

上述主打运动健身的智能手环产品,大多采用上述的MCU(微控制器)来当成其主要处理器,采Cortex-M0、M3或M4架构,搭配省电型RAM,配置大约1MB以下,快闪存储器也不超过16GB。可提供基本的系统运作、动作数据(Motion Data)收集;在无线通讯方面,几乎清一色采用低功耗蓝牙4.0标准(BLE),耗电量小于15mA。这类手环有Nike+ FuelBand、Jawbone UP、Fitbit Flex,Sony Smartband SWR10,续航力可以超过5天以上。

在主打信息娱乐的智能手表产品,采低功耗MCU+黑白屏幕达到节电效果的有Pebble、Kreyos Meteor,皆是采用夏普的黑白Memory LCD,只有画面更新时才会耗电,也具备5?7天电池续航力。而采用低功耗MCU+彩色屏幕的产品,有Sony Smartwatch SW2、Qualcomm Toq、Samsung Gear Fit,这些产品约使用3?4天就要充电。

至于功能全面的智能手表产品,采用AP+彩色屏幕的,就大概跟智能手机一样,只能支撑不到1天。例如i’m Watch(采Freescale MX233 450MHz CPU)、WIMM One (ARM11 667MHz CPU)、Adidas miCoach SMART RUN (采TI OMAP 4430双核1.2GHz,仅4小时)。而全功能的智能手表手机产品,像是采MTK6572双核1.2/1.3GHz的Yingqu(映趣) InWatchZ/Omate TrueSmart 2.0,以及Neptune Pine (采Qualcomm S4双核1.2GHz),也都是仅有以小时计的电池寿命。

上述的产品可看到都是增加功能(效能)牺牲电力或增加续航力就牺牲功能。不过有厂商针对穿戴式装置推出低能耗的CPU,Ingenic(君正)的MIPS架构CPU,采用就号称其CPU运行时只需要1颗LED发光的能量。目前GEAK(果壳) inWatch与Smartdevices(智器)的Z Watch都采用JZ4775 MIPS CPU 1GHz,能做到 2?3天的续航力,以及近12天的待机能力。

充电技术大比拼

在充电技术方面,由于USB规范的最大电压与电流输出为5V与5A(充电模式),且是当今最广泛的周边连接规范,可与电脑做数据传送或同步,因此其家族规格,广被厂商用来当作各种移动设备的充电设计。以目前Android手机?平板大多采用microUSB插头的的充电头,以100?240V全电压输入,5V直流电1A/2A输出;至于苹果手机则是传统30pin接头或新款采用Lightning的8pin双方向接头,原厂Lightning充电线内部有配置有TI BQ2025的电源管理IC,与NXP NX20P3电源保护IC兼防伪用,来为移动设备充电。

在穿戴式装置的充电设计上,则各有不同。以手表和手环产品为例,有些产品是设计成主机和表(腕)带可拆离,以便更换或充电连接。在充电孔的设计部份,依方便度来排序的话,有第1类:直接设计成USB插槽直接插入电脑USB埠来充电(如Nike+ FuelBand);第2类:沿用传统microUSB埠的(如Sony Smartwatch SW2/Smartband SWR10);第3类:采用自家特制的充电接触点(pad),必须搭配专属充电装置来充电(如Pebble、i’m Watch、Mio Alpha、Samsung Gear 2/Neo/Fit)。

无线充电技术为穿戴式装置闯出一片天

穿戴式产品(如智能手表?手环?戒指?眼镜等),如果能采用上无线充电技术来设计,可以将产品完全密封,达到防水、防尘效果,不用担心弄伤充电接触点?孔。而目前已经有厂商采用无线方式来设计,并有实际产品推出。建议可以在消费者会脱下来的情境(例如洗澡时),设计成浴室镜台专用的无线充电基座。

无线充电(Wireless Recharging)技术上,可分成磁感应与磁共振两类,目前有三种无线充电技术联盟,包括:无线充电联盟WPC(Qi)、无线电力联盟A4WP、电力事业联盟PMA。其中以WPC联盟因成立较久,声势最浩大,Google、三星、苹果都力拱该联盟的规格,已有超过500种Qi认证的产品上市。据悉AGENT和Moto360智能手表采用Qi无线充电标准。

在扩充配件部份,Tylt公司的VÜ-Mate和Focuslink(中宇)的SP3FL-6系列,都是符合Qi标准的无线充电接收贴片,可以直接贴在Samsung Galaxy S4/S5/S3或Note 3/2的电池上面,搭配其专属的Qi充电基座,即可无线充电。电流输出为0.5A,能源转化率达到70%,充电时间比有线充电多1/5;此外,也有厂商推出iPhone的充电背盖。

然而磁感应的无线充电技术只限于一对一,而且只能是平面上,A4WP联盟(前身为WiPower)的Rezence磁共振技术,可以应用在一对多、非表面的产品上,因此可以实现一个无线充电板,同时为多支手机、穿戴式装置来充电。A4WP由Qualcomm主导,Intel也加入该联盟,目前已知Qualcomm的智能手表Toq采用A4WP的无线充电技术。

至于另一家PMA联盟采磁感应技术,虽也有微软加入该联盟,且在美国部分星巴克和麦当劳设置无线充电热点,并提供开放的Open Network API,但为了对抗日益庞大的WPC联盟,A4WP和PMA两家于2014年2月宣布合作,将一起制定并推出磁感应+磁共振双模技术的规格,搭配其开放式网络API来做管理。

已知博通(Broadcom)在5月28日正式发表了BCM59350电源芯片,同时支持A4WP、PMA、WPC等三种标准,让厂商在开发智能手机、穿戴式装置时,更容量将无线充电功能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