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加穿戴装置 引爆智能终端商机 智能应用 影音
Microchip Q1
ADI

物联网加穿戴装置 引爆智能终端商机

  • DIGITIMES企划

Gartner预估,时至2020年,智能穿戴式装置出货量将逾2亿台,连同终端销售与服务收益,蕴含约合新台币7.9万亿巨大商机。Android Community
Gartner预估,时至2020年,智能穿戴式装置出货量将逾2亿台,连同终端销售与服务收益,蕴含约合新台币7.9万亿巨大商机。Android Community

前言:
就一般人认知,智能终端无非就是指智能手机、平板装置,而台湾因习惯于Wintel个人电脑模式,以致错失这波智能终端典范转移契机;但事实上,智能终端绝不仅止于手机或平板等有限范畴,台湾仍有迎头赶上的空间。

本文:
研究机构Gartner预估,2020年包含智能手机、平板与个人电脑等联网装置,总数可达73亿台,然与此同时,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装置数量将达260亿台,较前者多出逾2倍;回顾2009年,IoT装置数量不过9亿台,此后11年时间竟爆增近30倍,想当然尔,其间必定蕴含莫大商机。

展望未来,全球智能终端战场,可望由物联网(IoT)设备所主导,传感装置需求势将水涨船高。ThingMagic

展望未来,全球智能终端战场,可望由物联网(IoT)设备所主导,传感装置需求势将水涨船高。ThingMagic

商机有多大?Gartner预测,时至2020年,物联网产品与相关服务供应商,将创造3,090亿美元边际收益;而各类型IoT终端装置的销售业绩,可望为全球带来高达1.9万亿美元的经济附加价值。

无独有偶,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去年底(2013)发布的报告,亦乐观看待物联网后势,认为物联网技术的转型力量,可望带动更高效率,在过去5年,具备联网功能的硬件装置足足成长3倍之多,展望未来,成长力道将持续增温。

看到这里,不免有人好奇,物联网装置的成长性究竟源自何方?怎可能大幅超越消费性电子商品?在解答这些问题之前,理应回归原点,先探究物联网为何物;根据微软创辨人比尔盖兹于1995年在「The Road Ahead」首度提出此概念,按其说法,IoT系运用网际网络使物件互联并交换信息,从而藉由电子标签、摄影机、传感器(Sensor)、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各式装置,满足智能监控等诸多需求,终至实现「万物联网」愿景,接续铺陈智能家庭、智能交通、智能建筑、智能城市、智能地球等各种应用。

面对IoT三层面商机 台厂皆具切入机会
在此前提下,环顾于人们周遭的诸多应用场域,举凡交通、医疗、零售乃至居家等等,都可望充斥着愈来愈多IoT装置。Gartner指出,今后将有各式各样的物联网产品现身,打入不同市场,譬如运用在工业机器人的工厂自动化传感器,攸关于大众运输、水利或电力配送等基础设施的监控装置,旨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传感器,以及随处可见的车用传感器、进阶医疗设备,全都可被归类为物联网装置。

不可否认,上述提到的各式应用,并非此刻才初出茅庐,而已存在世上许久,何以过去不走IoT技术,未来却全面拥抱IoT?论及个中关联,首先归功于技术演进,包含处理器、显示器、传感器、操作系统、使用者界面、网络、云端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将联袂为智能终端挹注旺盛创新动能,其中有关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MEMS)技术的发展,以及传感材料及元件的翻新,尤其扮演要角,可谓促使传感器持续走向智能化、数码化、网络化、微型化、整合化的关键力量,由此应运而生的全面感知能力,正是推升智能终端的最大柴火。

另一关键因素,则在于相关零组件成本不断下探,其中包含处理芯片的单价可望跌破1美元,使联网功能成为各装置之标准配备,影响所及,任何物件不论功能简单或复杂,通通都具备联网能力,便于使用者进行线上遥控、监测与传感。

有业者形容,伴随各类型传感器的全面感知,世界上绝大多数物体,都彷佛被安装了电子神经,可藉由不同传递模式,让这些电子神经与大脑(后端控制系统)链结,使得不同的物件与物件之间,或是物件与云端之间,皆可进行信息交换。

综上所述,经由物联网技术推波助澜,可望使智能终端带来另一波高潮,兴奋程度犹胜现今当红的智能手机或平板装置,好戏还在后头,因此此刻断言台湾经错失智能终端契机,似乎言之过早。

由物联网引爆的智能终端商机,究竟对哪些类型的台湾厂商有利?就多数人印象,工业电脑厂商必然是受惠者,此乃由于,此类业者所提供之嵌入式电脑、单板电脑、工业主机板、工业自动化产品,向来是嵌入式终端应用的核心元件,且部分业者对于医疗照护、交通运输、物流仓储、工厂自动化等IoT解决方案着墨颇深,所以工业电脑厂商可望得利,乃是无庸置疑之事。

然而,有望分食物联网商机的产业,仅限于工业电脑?当然不是!细究物联网技术架构,可分三个层次,由下而上依序是感知层、网络层及应用层,其中感知层负责感应、侦测与蒐集信息,相关产品包括传感器、二维条码、RFID或智能卡等等;网络层负责传递信息,涵盖范围遍及网际网络、无线区域网络、移动通讯网络、市话固网、广电网络、有线电视等等;位居制高点的应用层,负责统整并分析处理各方信息,终至产生智能决策,与此相关的资通讯(ICT)元件,多与巨量数据(Big Data)分析技术,以及数据中心的网络带宽、服务器、储存、信息安全等相关软硬件配备有关。

由此观之,纵使暂且撇开商机肥沃、且台厂着力空间不小的应用层不谈,单单是物联网的感知层与网络层,对于工业电脑领域以外的众多台厂,仍将挹注极大挥洒舞台,举凡提供天线、连接器,乃至4G、Wi-Fi、蓝牙等无线传输模块的网络元件供应商, 以及与IC设计、晶圆代工、MEMS微机电封装、3D IC立体封装相关的半导体业者,都可望找到不错的切入点。

比方说,随着物联网全面感知需求的提升,未来包括温湿度、血压、脉搏、动作…等多种传感器,基本盘都将逐步扩大,这些元件都亟需由MEMS技术加以封装,此对于MEMS芯片设计商、晶圆代工业者,无疑都是业绩大补丸。

智能穿戴前景看俏 值得布局抢攻
另一方面,随着移动通讯由3G迈向4G,再加上光纤网络基础建设日趋成熟,将使得网络覆盖范围、带宽及速度等条件同步优化,连带也给予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智能穿戴式装置丰沛活水,如今已可见Google Glass、三星Gear Fit或Gear 2、华为TalkBand、Sony SmartBand等相关产品抢市;由此可见,在广义的IoT智能终端范畴,智能穿戴式装置亦是极具未来性的一环。

Gartner估计,2013年智能穿戴式装置将以健康及健身用途为发展主轴,全球出货量上看3,500万台,然而时至2020年,出货量将激增至2亿台,含括终端产品及服务的销售总额可望达2,600亿美元水准,折合新台币为7.9万亿元;面对庞大商机,台厂自无置身事外之理。

综观智能穿戴式装置市场,智能眼镜因开发时程相对较快、且具备照相功能,因此前景最受看好,Gartner预估年复合成长率上看5成;在此前提下,当谷歌(Google)发布其Android Wear平台计划,包括华硕、宏达电等台系硬件产品供应商,乃至于台系芯片设计厂联发科,都率先予以响应。

业者分析,今后智能穿戴将朝高端、低端不同产品脉络演进,前者的核心价值来自于品牌与服务的丰富资源,Google眼镜为个中最具代表性产物,而后者则借力于专业与异业服务加值;面对上述两条路线,台湾ICT业者碍于资源所限,冒然投入开发可独立联网运作的复杂多功能智能装置,恐难在国际舞台出头,反倒应着力于连线延伸或搭配辅助智能装置之穿戴装置与服务,便可望提升致胜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