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会政策松绑 移动支付商转起步 智能应用 影音

金管会政策松绑 移动支付商转起步

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称金管会)于本月15日宣布,已备查银行公会订定「信用卡业务机构办理手机信用卡业务安全控管作业基准」,开放金融机构办理手机信用卡之相关业务,提供消费者更多元化的支付服务。有银行业者预估今年就会有手机信用卡产品正式推出。落后许多先进国家推展「移动支付」进程的台湾,终于迈向智能金融元年的里程碑。

金管会表示,为保障消费者权益,并确保新技术之信息安全控管、个人数据受到保护等,在安全控管作业基准中,有清楚规定办理该业务应符合之安全设计事项及发卡机构与持卡人间之权利义务关系,并要求非发卡机构不得留存信用卡敏感性数据;另外针对手机信用卡业务之重要元素,包括安全储存媒介、移动交易手机、空中传输(OTA)及TSM(Trusted Service Manager)服务平台之规范亦订有相关安全要求。

另外,金管会针对目前市场上已存在之非接触式信用卡交易方式——即运用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的无线射频识别通讯技术标准,于装有感应器的特约商店进行卡片感应后,完成信用卡交易——将依循2010年规定,免签名交易之单笔最高金额不得超过新台币3,000元。

日前已有国泰世华、国内信托、富邦、台新银等银行试办小规模的感应式手机信用卡业务。不仅银行业看好此块商机,运营商也倍感兴趣。中华电、台湾大、远传、亚太电信、威宝电信与悠游卡公司更早就投身此一战局,于2011年10月宣布成立信托服务管理(Trust Service Manager;TSM)公司,希望建置一个移动支付的后台认证。

不过目前仍在审理TSM数据的公平会仍有疑虑,担心会造成市场垄断的问题。相较之下,金管会政策松绑后,银行业现在等于是拿到了通行护照,可全力发展手机信用卡之新业务。金管会银行局副局长邱淑贞表示,手机信用卡业务是透过手机使用信用卡,就像实体信用卡一样,民众必须向银行申请,才能利用手机感应消费。当然消费明细等数据应由银行提供,向持卡人负责。

由于移动支付必须要能识别持卡人身份,并且要具备近距离的感应付款功能,因此必须要有智能芯片(Smart Chip)的加密功能来保障个人数据安全,并利用近距离无线通讯(NFC)技术作为近距离感应支付方式。

目前手机信用卡业务使用的界面,大致可分成手机背匣式、「Micro SD」及「SIM卡」等不同途径。而几种终端使用上的方案,主要区别就在于手机信用卡所依赖的两大关键——智能芯片及NFC天线——是依附在哪一个载体而定,可分为4种方式,未来就看哪一个方案符合消费者需求而能在市场上胜出了。

第一,背匣式。就是将智能芯片及NFC天线都建置在手机硬件上,等于是绑特定手机使用。缺点是成本高,而且如果更换手机,手机信用卡可能得再办一张。

第二,SIM卡方案。此为运营商主导的方式,将智能芯片及NFC天线都建置在SIM上,等于是绑门号使用。此一方案的缺点是安全元件的功能被绑在SIM卡门号里,消费者如要换门号较不方便。

第三,Micro SD加背匣式方案。此为银行业者目前阶段性采用的方案,把智能芯片封在Micro SD里面,但天线做在手机上,另在手机上做二个触点,用NFC感应POS的Reader时,利用那两个触点去和智能芯片做沟通。国内银联、重庆农民银行、建设银行以及台湾国泰世华都采用此一方案。但是银行要去订制手机,成本高。而且因天线建置在手机上,执行移动支付功能就只能用特定款手机,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第四,Micro SD方案。将智能芯片及NFC天线都建置在Micro SD里。此方案不绑门号,不限手机,即使是一般非智能手机,只要有Micro SD插槽就可感应支付。

随着金管会开放手机信用卡业务营运后,相信很快会带动安全芯片及NFC芯片的发展。NFC此一近距离无线感应传输数据的技术功能,其实还有充满潜力的各式应用发展,不只在智能手机,在平板电脑、智能电视、打印机、电玩游戏机等装置都能作更多延伸式的智能应用。例如三星S Beam,即运用NFC进行跨装置数据传送,将智能移动设备内的影音在电视上投放。相信台湾市场在手机信用卡的风潮带动下,会有更多实体商机布建NFC基础设备,加速推进物物相连的软硬件智能应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