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脚 智能应用 影音
EVmember
Event
「科技行脚」是DIGITIMES总经理黄钦勇记录旅行、阅读、摄影与产业互动的专栏,DIGITIMES希望能以更宽广的视野,与大家分享美好的生活体验。

新的时代,商业模式将遭受逆转 

  • 新的时代,商业模式将遭受逆转
0:00
0:00
过去,生产体系必须垂直整合,水平供应全球市场;未来将是「垂直深耕特定市场」,但「材料技术却来自水平的分工体系」,而我认为这与「物联网」时代的工业4.0、贸易保护主义息息相关。

2006年时,IBM的老板Sam Palmisano说,真正的跨国企业,已经不是运作的像个联邦体系的组织,而更像是一个Unitary的企业组织,他们跨越了疆界,掌握所有产品的价值。Warren Buffet更说,这些独占性的企业,是在家里就控制了世界。

但这些现象似乎有退潮的迹象。2016年全球对外投资FDI减少了10~15%,从2007年起,跨国交易进入停滞的阶段,跨国企业仰赖海外营收的比重在降低,贸易盈余占GDP的比重也降低,显示经营国际化的浪潮已经接近尾声。麦肯锡的报告:美国跨国企业贡献了私人企业就业机会的19%、25%的薪资与利润、48%的出口、74%的研发。当跨国企业,变成「垮国企业」时,美国如何因应?

1990年代开始的世界大解放,我们看到国内、苏联的融入世界秩序,而西欧的市场统一,更让跨国企业得以有效的运用资本、技术,而新兴国家也能利用原物料、廉价劳工换取该有的利益。这是个国际贸易的黄金时期。因此,原本被高度授权,运作的像是联邦体系的跨国企业分支机构,加上IT技术的普及、管理软件的跨国运作,分支机构的权限逐步被收回,现在很多跨国企业的反倒是运作的像是统一管理机制,能最有效的掌握资源的分配方式。

除此之外,汇率估值也影响跨国企业的运作,根据市调机构FTSE的调查,富裕国家的700多家跨国企业,过去五年的利润下滑了25%,总部设在OECD国家的跨国企业,在过去五年也下跌了17%,,其中美国公司由于技术专利上的优势跌幅是12%,欧洲公司是20%,但本土业者却增加了2%。

这些企业的ROE,同期间从18%降低为12%,他们海外投资的ROE分别降低了4~8%。而根据经济学人调查500大企业,在10个调查领域中,有8个领域跨国企业的扩张速度不如当地的竞争者,也有6个领域,ROE不如当地的竞争者。国内企业例如联想、中石化等这些公司,透过购并等手段,也成为改变这些变量的关键。一些具有独占优势的企业,例如苹果又拿走大多数的利益。以苹果去年获利460亿美元计算,他的获利比GE多出五倍,更扩大了之间的落差。

这意味着技术主导力越来越大,硅谷菁英与社会落差也越来越大。媒体批评社会菁英没有同理心,一旦Airbnb、Uber真正成为旅游业的一大势力时,他们不用缴税、线上遥控,影响力甚至高于传统的跨国企业。从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出现了政策上的分水岭。2009~2013年间,跨国企业对美国贡献的Net jobs仅有40万人,更多透过智财权、技术优势掌握的利益,流进了社会菁英之手,并且将资产留置海外。美国政府开始改弦更张,对于洗钱、反拖拉斯、金融管制等手段更为积极。

500大企业,很多将利益留在避税天堂,他们通常仅仅缴交10%的税赋而已。卢森堡首当其冲,而苹果也被控在爱尔兰利用政府优惠避税,而被罚款150亿美元。其他类似案例还有美国第三大药厂飞瑞等。美国国会已经在讨论,如何让将工作机会带到国外的企业,要缴交更多的税赋;福特汽车则被川普政府要求取消在墨西哥的车厂投资,苹果被要求掉转生产线回美国。

一旦这些事情成真,薪资上扬很难避免、税赋增加、在地生产将成主流,而将生产工厂搬回美国的,则不会受到影响。凡是仰赖国际供应链的企业,获利将会普遍性的受到挤压。接受投资的”Host countries”,例如国内,将会是主要的受害者。国内至少有30%的产出、50%的出口,来自跨国公司的贡献。但他们已经很难有太高的期待了。墨西哥刚刚出售一些油田给跨国公司,印度还在期待”Made in India”,而此刻却是吸引外资最差的时机,过去在国内成功的案例,已经很难再复制于印度、非洲。国内尝试挤压跨国公司,利用自己的智财权优势,升级当地的技术水平,甚至技术移转,以获得在地优势。美国Top 50的公司,海外的利益,有65%来自智财权相关领域,例如技术专利、药品规范与金融,相对而言,日本、欧洲在这一方面的好处就少很多。

谁会是新时代的赢家,仗刚刚开打,但美国还可能是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