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智动化系统 实现智能生产应用 智能应用 影音
EVmember
Event

虚实智动化系统 实现智能生产应用

  • DIGITIMES企划

制造业可藉由智能模型辅助,随时进行功能性模拟与制造能力模拟,藉以品质与效率,逐步扎稳智能工厂根基。德国DFKI研究中心
制造业可藉由智能模型辅助,随时进行功能性模拟与制造能力模拟,藉以品质与效率,逐步扎稳智能工厂根基。德国DFKI研究中心

综观工业4.0精髓,系藉由「虚(数据流)」、「实(生产机台)串连整体产品生命周期,其间涉及所有生产流程与系统、乃至自动化层面的垂直整合,及PLM、ERP、SCM、CRM等营运系统的水平整合,横跨IT、OT(Operational technology)两大象限,堪称复杂工程。

制造业欲从工业3.0电脑程序化控制之自动化层次,迈向以网宇实体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为轴心,并融入物联网、巨量数据及云端服务等大量先进ICT技术的工业4.0境界,终至成功创建智能工厂,无疑是一条不得不走、但绝非一蹴可几的道路。

按照德国工业4.0的精神与重要观念,最终形成的智能工厂(Smart Factory),将能实时控制整个价值创造网络,从订单到交货的连结,实现产品及其生产系统生命周期工程的整合;欲达成此目的,制造企业的工厂及内部管理流程必须形成网络化,借此避免无谓浪费,且进一步发挥降低存货、缩短定制化产品交货时程等多重综效。

由此观之,要想实现工业4.0,显然必须促使IT企业端、OT制造端等不同领域系统软件,皆能智能串接,意谓底层传感器、控制器所产生的数据,能够顺畅地经由I/O采集器、SCADA/HMI,一路传递至属于企业IT范畴的云端世界,从而在ERP、MES及APS等商用管理系统的支撑下,佐以巨量数据分析,再反向回馈至自动化设备之基础,据以实现智能化生产。

打造智能工厂 务须融合IT与OT两端
但问题来了,一直以来在制造企业的营运环境中,自动化系统往往彷若一座深不可测的孤岛,与企业IT分属两个泾渭分明世界,彼此间始终存在藩篱,如果未能透过有效的方式将此藩篱打破,则自动化设备所衍生的种种信息,恐无法顺利整合到企业数据中心或私有云环境,连带也就不可能让企业经营高层,随时随地都能透过移动设备掌握生产线状态。

麻烦的事情,恐怕还不仅止于此。先不谈IT企业端,光是在OT制造端,其间便充斥着不同厂牌的生产机台,要能彼此无碍沟通,就未必是一件轻松差事;此乃由于,不同设备各自走PROFINET、PROFIBUS、DeviceNet、Ethernet/IP…等异质通讯协定,彷佛操持不同语言的多人共处一室,意即光是在工业现场,就同时存在不同语言文化,若任由此现象持续存在,要想达到人机协同、或机机协同等智能生产境界,无异难上加难。

因此有意朝向工业4.0迈进的制造企业,其先决条件,便是需要设法统合OT制造端的纷歧信息,藉由一个可以跨越不同协定鸿沟的通用平台,妥善收容来自SMT、IP Cam、机器人、气动工具…等不同终端的输出信息,再结合集中式的上层管理机制与及加密技术,借此让这些大量数据,能在安全无虞的状态下,由身处线上的管理者集中掌控;先做到这些步骤,再来谈后续的关联分析、智能应用,乃至于藉由线上维运管理减少人力投入,才可谓顺理成章。

由此看来,无论产学界人士在探讨工业4.0议题时,总是将IoT闸道器、也就是所谓的CPS,置于承先启后、承上启下的关键枢纽地位,道理就在于此,只因为IoT闸道器无疑正是实现智能工业的最后一里路。

可以肯定,IT与OT的融合,绝对是推动工业4.0的必要条件,不容或缺,但要实现融合,势必有所挑战,足见制造企业意欲推动智动化,将有一番艰辛的苦战要打。

只不过,虽然导入设备智动化、系统虚实化及工厂智能化,并结合云端、物联网与巨量数据等技术,确实在在都是迈入智能制造新阶段的必经历程,看似其间蕴含诸多源自于技术层面的挑战,但这些考验,并非决定智能制造转型成败的最大关键,更重要的是,制造企业必须培养产业跨领域整合专业人才,如此才能顺利将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物流运输及销售服务当中的巨量数据,转换成为有价值的信息与决策,继而找出具有商业价值的创新应用模式。

云端、IoT及巨量数据 共筑生产力4.0内涵
尽管万事起头难,但台湾制造业藉由ICT技术推动升级转型一事,不仅不容偏废,而且必须尽速推行!一位政府官员曾说过,谈创新,台湾比不过美国;谈山寨,台湾比不过国内大陆;谈精实,台湾比不过德国;谈细腻,台湾比不过日本;谈政策鼓励,台湾比不过新加坡。可见台湾相较于这些国家,明显并非居于绝对优势,那麽既然这些国家都积极施展制造业升级计划,台湾岂有理由独坐壁上观?

然而台湾绝非一无是处,其优于上述国家的一大特点,便是兼具弹性与个性。只不过台湾制造业强调弹性速度、单打独斗,已有相当长期的背景,难免导致深度不足,展望今后必须吸收他国的优点,增加群体的精神,才有突围胜出的厚望。

在此前提下,台湾决定师法德国4.0精神,推展诉诸智能自动化、ICT加值的「生产力4.0计划」,期望引领广大制造企业善用机器人单元与智能决策系统,将过往倚重专用机大量生产的模式,推展至弹性换线、少量多样生产的新局面。总结来说,生产力4.0的主要内涵,便是实现「高值制造与服务」,举凡云端、物联网及巨量数据,都是强化此一内涵的关键技术,至于推动重点,则包含了设备智动化、系统虚实化,以及工业智能化。

例如手机制造商,即可打造智能手机制造云端平台,据以链结诸如机壳、电路板、屏幕、天线、电池、应用软件等上下游供应链,借此缩短彼此间交换规格设计、制造管理、加值服务、信息整合的路径,且一并提高制造附加服务与价值,以因应产品生命周期愈趋短绌之挑战。

此外,同样以手机制造商为例,接着可整合在工厂端、仓储端与服务端的物联网传感机制,全程管理产品从生产工厂出货至仓储与展示中心的历程,借此达到零库存浪费、客户零距离、设备高稼动、人员高效率、财货高流通等众多效益。另可藉助巨量数据分析预测,精准掌握消费者在智能手机产品的硬件装置、软件服务等需求信息,从而深化个人消费、店头销售等评估分析,藉以迅速回应市场脉动的演变,开发新一代智能手机机型与应用软件。

经由上例,即不难看出制造企业确实可以拜实践生产力4.0内涵之所赐,进而转型至高值制造与服务位阶,创造更大的商业利益;智能手机制造商如此,其余属性的制造业者也不例外。

当然,生产力4.0内涵绝非凭空养成,必须仰赖虚实智动化生产系统与智能工厂作为发展基石。针对堪称是生产力4.0核心的设备智动化环节,企业可循三路并进模式完成布局,分别导入智能机器人、智能化设备、智动化制造系统等「科技化硬件」,部署智能传感、高速运算、智能决策等「智能化软件」,并建构具备虚拟设计分析、生产模拟分析等机能的「虚实化系统」。

如此一来,企业即可藉由涵盖传感器、阀、泵浦、控制器、手持装置等数据蒐集基础,执行巨量数据分析,终至透过由生产管理?生产制造系统、智能工厂、应用平台所构筑而成的「虚实智动化生产系统」,一举实现诸如电子工单、生产过程透明化、生产过程可控化、产能精确统计、数码电子看板等高值化应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