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装置创造智能穿戴市场新商机 智能应用 影音
Microchip Computex
ST Microsite

移动医疗装置创造智能穿戴市场新商机

  • DIGITIMES企划

数码移动医疗车可提升偏远地区的医疗服务,或是队无法运至医院的病人提供所需急救医疗服务。(外交部)
数码移动医疗车可提升偏远地区的医疗服务,或是队无法运至医院的病人提供所需急救医疗服务。(外交部)

近几年来,智能穿戴装置已经成为科技产业的关注焦点,其中又以智能手表、手环及眼镜为三大主流,应用领域包括运动、影音娱乐、游戏、运动健身等,但在Apple Watch出现前,智能穿戴装置的销售量,并没有在消费市场出现爆发性的成长,为了提升智能穿戴装置的实用性,以提升销售量,愈来愈多的智能穿戴装置发展方向,开始专注于医疗领域。

竹科管理局指出,穿戴式装置满坑满谷,举凡手机、手环、项链、绑带、贴布,种类繁多,虽已深入我们日常生活。但对产业界而言,穿戴式装置本质上仍是利润不高的产品。如何在穿戴式装置的基础上,搭配网络、大数据及服务,发展移动医疗(Mobile Health;mHealth)产品,可望成为提升智能穿戴产业价值的关键。

穿戴式装置利润不高,发展移动医疗产品,成为提升智能穿戴产业价值的关键。(Wikipedia)

穿戴式装置利润不高,发展移动医疗产品,成为提升智能穿戴产业价值的关键。(Wikipedia)

竹科管理局指出,台湾具有良好的资通讯产业链,以及医疗临床环境,加上近年来,政府对医材产业的大力推动,在医疗影像、电脑辅助诊断软件、生理信号检测芯片,已经累积了许多研发能量,加上台湾还具有国际标准组织认证的塑胶射出、精密机械、生物芯片等完整的加工产业链,若能结合穿戴式装置与系统服务,将是台湾发展移动医疗产品的大好机会。

移动设备加强医疗应用开发

如Google预定在2015年夏天会开始试验医疗用智能手环,这款穿戴装置的传感器,能取得更具医疗价值的数据。这款新品是由Google X团队研发,Google生命科学部门主管Andy Conrad指出,虽然目前包括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智能穿戴装置,也能取得健康数据,但不够准确,无法用于医疗用途,因此Google将与制药公司、医疗研究人员一起加强设备的准确度,且在美国以及欧洲地区寻求监管单位的认证。

据了解,Google开发的智能穿戴装置将可测量使用者的心搏强度和频率、绘制心电图(ECG),也能侦测脉搏和皮肤温度,还能传感周遭光线和噪音变化程度,和用户健康状况做对照,可望带动移动医疗的应用市场发展。

由于新品将定位为医疗商品,而非现在市面上的消费型智能穿戴装置,因此不会在市面上销售,而是由医生来判定,是否建议患者使用;如心脏病患在出院后,院方可用此一装置监测患者心律状况,类似的技术也可应用于帕金森氏症患者的活动监视。

应用到医学研究,其实也是移动医疗产品的主要价值,透过移动医疗产品,使用者将可成为主动收集、提供数据的研究参与者,可一举扩大医学研究受试者的数量,让以往动辄需要花费庞大资金,以及冗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医疗研究,能够更为迅速取得研究成果,有助于医疗研究领域的发展。

工研院产业经济与趋势研究中心(IEK)副组长张慈映指出,根据BCC Research 2014年二月发表的研究指出,全球穿戴式运算装置,应用在健康照护领域的市场营收,在2013年已达到8.6亿美元,预估到2018年,可成长至30亿美元,2013?2018年复合成长率可达28.1%,其中亚洲地区成长幅度又较欧美地区为高,年复合成长率可达33.9%。

IEK认为,穿戴式移动健康装置的技术发展方向,未来将包含小型化且低成本的系统芯片、低耗电率的电池设计、传感器收集健康数据的种类、健康数据的运算与分析等面向;特别是收集信息的传感器与后端分析系统,将是穿戴式移动健康发展的下一个决战关键点,如传感技术的微小化与低耗能、后端数据的分析与特定参数分析结果的回馈等,这些都是提升消费者采用意愿,进而带动商机的重要策略。

医疗服务体系也正在移动化

除了个人使用的移动医疗产品外,医疗服务体系也正在不断地加强移动性,以克服交通不便所导致的就医可近性、方便性,同时也可改善偏乡地区医疗资源缺乏的窘境。

如过去要量测心率、心率变异或是睡眠侦测,只能到医院,但有了穿戴式装置,将可能为用户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如以色列InterCure公司开发的Respi-Low可携式装置,藉由腰带上的传感器,随时传感呼吸速率,并透过耳机音乐来提示、引导病患藉调整呼吸来调整自律神经,进而舒缓动脉动感反射(Baroreflex),不但可以降低血压,而且越年长者成效越显着。

即使是传统的医疗仪器或服务,藉由移动科技也可深入偏乡,提供医疗服务。如卫生福利部日前补助苗栗县泰安乡的「数码移动医疗车」,也已开始提供服务。这辆数码移动医疗车内配有无障碍轮椅升降设备、X光检验、腹部超声波、子宫颈抹片检查、口腔黏膜筛检及抽血等专业医疗检验设备,未来将不定期穿梭在山区各部落,提供预防性的健康检查与全方位保健医疗服务,如中老年病防治、卫生教育宣导、整合性预防保健服务─成人健康检查、妇女子宫颈抹片检查、口腔黏膜筛检、一般X光摄影等医疗服务。

移动医疗车不仅可服务偏乡地区,甚至也成为台湾援外的重要资源。如台湾在2014年底就曾赠与阿根廷世界社会发展基金会(Fundación Mundial para el Desarrollo Social)数码移动医疗车,将救护车变成「影像诊断移动医疗诊所」,内具备高科技医疗设备,透过网络与信息中央系统连接,供专业医师以远程医疗方式对病人提供相关诊断。

除了医疗看诊服务外,移动医疗车的价值,主要是可建置慢性病筛检、转诊、就医和后续追踪照护的模式,同时还可建构泰安乡慢性病数据档(健康数据库)及追踪名单,移动医疗车未来若有够高的使用率,未来也可望推广至其他偏乡地区,落实「偏乡照样有医疗,居民生病无烦恼」的目标。

大数据与个资保护值得关注

不管是移动设备或移动服务,便利性的提升可以让医疗服务针对不同用户与用途,开发更多元的应用,但只要医疗信息落入个资范围,亦将受到个资法的保护,相关业者应注意取得必要的同意与授权。

首先是确认蒐集的信息是否属于个资的范围,根据个资法第二条,个资的定义包括自然人之姓名、出生年月日、国民身份证统一编号、护照号码、特徵等及其他得以直接或间接方式识别该个人之数据,业者如有蒐集、处理或利用属于个资范围的信息,应依个资法规定办理。

其次则是要确认是否属于特种个资。根据个资法第六条规定,具有敏感性的特种个资包括医疗、基因、性生活、健康检查及犯罪前科等,依现行个资法规定,除非依法定例外情形,否则即使获得当事人同意也不能蒐集、处理或利用特种个资,未来修法需要放宽限制,如经当事人同意,应得蒐集、处理及利用特种个资。

最重要的是,业者在蒐集、处理及利用个资时,一定要告知当事人,而且要经当事人同意。因为根据个资法保障个人对其个资自主控制的权利,除法定例外情形外,原则上采取「告知后同意」的机制,业者有必要落实前述的保护机制。

由于各国的检测标准都非常严格,以美国FDA为例,产品从送验到上市至少要半年,通常要一年,甚至可能要两年,而且因为攸关生命,用户通常会选择既有的大品牌,一般的中小企业恐怕很难切入医疗保健类的穿戴式装置市场,业者若有意切入医疗保健类市场,可以选择比较不敏感的领域,如MTAC Miracle、W/Me可以量测心电图、Philips ActiWatch虽然价格高达新台币一万元以上,但因为得到医师认可,可以做睡眠侦测,相较于市面上同样获得医师认可的睡眠侦测器材,价格仍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