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医护已成趋势 相关技术前景看好 智能应用 影音
EVmember
Event

线上医护已成趋势 相关技术前景看好

  • DIGITIMES企划

随着网络时代来临,实时通讯科技蓬勃发展、电子数据传递迅速便捷,线上医疗的概念不再只是空谈。Wikimedia
随着网络时代来临,实时通讯科技蓬勃发展、电子数据传递迅速便捷,线上医疗的概念不再只是空谈。Wikimedia

随着网络时代来临,实时通讯科技蓬勃发展、电子数据传递迅速便捷,「线上医护(telehealth)」这个包含「线上医疗(telemedicine)」与「线上照护(telecare)」的概念,不再只是空谈。更重要的是,台湾逾65岁高龄人口到2017年,将占总人口14%,正式进入联合国所订的「高龄社会」;2027年高龄占比更将达21%,成为「超高龄社会」,由于老年人口对于医疗照护的需求明显较年轻族群来得高,加上移动不便等因素考量,对于线上医护的需求也就更加殷切。

但由于台湾医师法第11条明确课予医师诊察、施行治疗、开给方剂或交付诊断书必须以「亲自为之」为原则,即使法条中也明文规定,在山地、离岛、偏僻地区或有特殊、急迫情形,为应医疗需要,得由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指定之医师,以通讯方式诊察、开给方剂,并嘱由卫生医疗机构护理人员、助产人员执行治疗,仍成为推动线上医疗的最主要障碍。

事实上,卫生福利部也表示,在亲自参访高医、彰基及林口长庚纪念等医院并透过网络会议等模式,针对民众对于医师诊疗病人是否一定要当面亲自为之,透过资通讯执行线上诊疗服务是否开放部分类别之疾病,以及开放后所需配套措施为何等议题收集意见后,普遍认为进一步开放线上医疗的时机还未成熟,仍应持续观察并收集国内外发展信息,再行评估研议。

线上照护在台湾

所幸在「线上照护」方面,仍然有所进展。所谓「线上照护」,是指不限医事人员在场亲自提供健康照护指导或谘询,而是使用资通讯技术,藉由生理量测设备进行监测与提醒。服务内容以提供健康照护及生活照护为主,不涉及医疗行为。

台湾线上医疗发展始于1995年,主要以解决山地离岛偏远地区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及照护偏远地区居民健康为目的,发展至今已稍有成果,尤其是卫生福利部的前身卫生署在2007年规划「线上照护试办计划」,透过资通讯科技的导入应用,发展友善使用人机界面,已成功建置出社区式、居家式、机构式三种线上照护服务模式。

目前台湾线上照护的相关规范,大多附属在其他医疗照护项目中,现行实施线上照护较有规模的医疗院所,如台大医院、耕莘医院、彰化秀传医院,以及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及合康诊所合作设立的社区健康便利站。

如台大医院更于2009年8月成立线上医疗中心,藉由线上监测系统,实时发现阵发性或突发性症状,提升健康照护品质。耕莘医院则是利用线上药事谘询系统,提供个案药历建档管理、药物交互作用评估以及用药提醒等服务,大幅提升个案用药安全。彰化秀传医院更是为了地区内的民众医疗谘询需求,成立了call center疾病谘询中心,二十四小时由医疗人员值班提供民众相关医疗及用药谘询服务。

至于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及合康诊所合作的信息系统,则是已建立处方笺自动释出机制,以推动社区药事照护方案,功能包括建立用药记录、用药指导与药品卫教、药物交互作用评估提醒及送药到府服务方案等,提升民众的用药安全与药事服务品质。

线上医护衍生的技术商机

资策会产业情报研究所(MIC)指出,近年来有愈来愈多的医疗仪器设备,从集中式的医院场所,往社区及居家的应用场域扩散,等于也为线上医护市场创造需求。MIC因此认为,未来业者可聚焦于「生理监测」、「检测与诊断」、「医疗信息系统」、「线上医疗照护」、「居家照护用品与设备」、「医护机器人」等六类关键技术群组的发展。

在「生理监测」方面,非侵入式的血糖仪在2015年左右,就可因为精准度的提升,而开始为市场所接受,且无线传输的血压、血氧、脉搏等量测,也可以做到随时随地不受时空限制的量测,配合微机电系统技术的突破,穿戴式量测监控装置,将可厘清更多的生理杂讯,并建立出各种年龄生理信息的常模,让内嵌于纺织品上的各式传感器,可以精确地呈现出详尽的生理信息。

而在「检测与诊断」方面,检测分析设备的小型化与平价化发展将是关键,预计到2016年左右,将可开发出小型床边及枕边操作的设备,但检测分析的精准度、检验分析时间长短及检体采样量多寡等问题,即使到了2025年,仍将是需要持续提升且不可妥协的研发要项。

在「医疗信息系统」方面,运用于社区、家庭医师及居家照护时使用的电脑辅助诊断系统、医疗信息、电子健康记录等,都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但各式电脑辅助诊断系统的开发,均需大量医疗专业人员参与,且在临床应用上亦需经过严格的临床验证通过,才得以扩大推广使用,预计2016年之后,可让医师在与病患讨论医疗决策时,提供更充分的医学影像信息。

在「线上医疗照护」方面,为了将医疗照护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透过线上系统所传输的医学影像,必须具有相当高品质的分辨率,因此线上医疗照护技术群组中,强调各式医学影像的处理技术,包括各式医学影像融合后的显像,图形的压缩、传输、解码等,还有影像显示器的显像能力、色差及残影等,都是重要技术子项。

在「居家照护用品与设备」方面,装置在居家与照护机构里的动态识别系统,已可随时监控生理信息,并且设有异常值的自动警示回馈机制,实时通知医疗照护人员及家属,并给予适度的处置建议,多种传感装置串联后,还可建构出完整的动态识别网络,打造更安全的居家生活环境。

此外,为减轻照护提供者的负担,照护及移动支持设备,如插管传感器、可调式无障碍空间,与居家用的照护设备,如呼吸机、居家输液帮浦等,都是需要持续改善与提升效能的设备。

如肾脏病所需的透析装置,已从集中式的医疗院所与洗肾中心,开始往居家使用的方向发展,病患可以在夜间于家中洗肾,白天依旧维持原先的正常生活,MIC预期到2017年左右,因为透析滤净吸附物质的功效提升,透析液净化技术的改进,可减少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病患生活品质。

而「医护机器人」方面,随着机器人性能的提升,服务场所将会逐步扩大,从医院、机构往居家生活环境发展。MIC认为,为使机器人能提供情感与自主生活能力上的支持,机器人需发展众多感官与肢体移动上的基础技术,如自我位置识别、语音(意)识别、情绪及活动识别、肢体移动之重心调控等。

MIC预测,医护机器人在2016年左右就可以提供陪伴购物、生活关怀、生活自理活动协助等医疗照护服务,并理解复杂且复合的指令、传输与记录区域活动信息等。在未来照护人力不足的情况下,照护机器人可协助处理部分的护理服务工作,并于居家环境协助老人及病患进行生活自理的活动,提供基本健康与安全生活保障。

线上医护可改善就医权利及品质

台湾有四分之三为山地,大部分人口集中在四分之一的平地,因此医疗资源大多分布在西部主要几个大城市,其中部分的大型医学中心一天的门诊量超过1万人,住院患者亦接近3,000人。而前十大医学中心所耗用的医疗花费,就占了台湾医疗费用的四分之一。

因为医疗资源不合理的使用及分配不均,部分偏远地区人们往往无法有效获得医疗照护,所幸在信息科技的进步下,偏远地区的人们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未来唯有透过线上技术对于患者进行医疗照护,才能提升医疗资源不足地区的人们就医权利及就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