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物联网技术全面导入 工安设计更周全 智能应用 影音
Microchip Computex
member

传感器、物联网技术全面导入 工安设计更周全

  • DIGITIMES企划

一般大型机具在运作时,厂方多会划定范围,禁止人员进入。西门子
一般大型机具在运作时,厂方多会划定范围,禁止人员进入。西门子

人本意识抬头,工安成为制造业者必须严肃面对的问题,而在IT技术的快速导入下,制造系统的工安设计将会更周全。

这几年「智能工厂」、「工业4.0」等议题蔚为制造业主流,这类概念多以工厂生产线的效能作为主要诉求,不过近年来工安事件频传,工厂环境的安全确保也逐渐成为新时代厂房的设计重点之一,厂房安全系统主要是透过各类传感器,确保产线的运作不会危及一旁的工作人员,让劳工安全更有保障。

现在的制造系统组成相当复杂,设备产生意外的机率也随之升高,因此更周全的工安策略设定已是制造业主必然面对的课题。DIGITIMES摄

现在的制造系统组成相当复杂,设备产生意外的机率也随之升高,因此更周全的工安策略设定已是制造业主必然面对的课题。DIGITIMES摄

就时间点来看,欧洲早在1989年就已针对劳动环境有相关法案,日、韩等国家也在不久后相继跟上,台湾的工安意识起步则更早,早在1974年就制定了「劳工安全卫生法」,不过此法令一直未与时俱进,一直到2011年9月,行政院才通过修正草案,扩大规范劳动安全的保障范围,将保障对象从过去的受雇劳工(约670万人)延伸到自营工作者、志工、职训学员(约1,000万人)。

除了扩大劳工的纳入范围外,这次的「劳工安全卫生法」还特别针对石化业和从事制造、使用危害性化学品的高风险产业,订出「六轻条款」,规定高风险产业必须定期实施风险评估,若生火灾、爆炸、中毒、崩塌等意外,将施以最高3,000万元的罚款,而之所以会针对上述四种意外,原因在于这四种是目前工安的四大杀手。

小标:红外线热像仪消弭火灾于未然

在火灾方面,根据内政部消防署的数据,其主要形成原因包括电器设备过热、人为、炉火烹调、施工不慎等原因,其中电器设备过热向来是火灾的主因,其发生机率每年约在1/3左右。目前制造环境的防火设备主要是由温度与烟雾侦测器所组成,当传感器侦测到过高的温度或过浓的烟雾时,即启动警报与撒水系统,不过这都属于事后的救灾,当这些系统开始启动,就代表工厂的人、物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损耗,因此现在的作法倾向于事先防范。

要事先防范工厂的火灾意外,有几种方式,一是在容易产生高温的设备如马达、锅炉等处建入温度传感器,并将之与后端管理系统连线,随时掌握各处的温度,不过这类设备的高温对传感器来说,持续稳定运作的挑战极大,故障率容易偏高,因此较理想的方式,是利用非接触性传感技术。

目前这类技术的性价比以红外线热像仪最佳,过去红外线热像仪的机台多为实验室所用,体积庞大且售价高昂,不过近年来技术快速提升,体积与成本都快速缩小,一部携带式的红外线热像仪价格已可在万元左右,这类设备可由外部传感特定场所的特定范围所有温度,制造业者可以此替代传统的温度与烟雾传感器,在事先预防火灾的发生。

小标:防爆设计  打造更安全环境

另一个工安杀手则是爆炸,爆炸常会带来巨大火灾,对工厂的损害通常最大。以2013年9月位于大陆无锡的SK海力士工厂爆炸案为例,这次爆炸案导致SK海力士的晶圆制造设备、在制品等受到严重损坏,2014年SK海力士对此的报损10亿美元,保险估损则为9亿美元。

而根据验证机构UL的调查显示,有可燃性高压气体(瓦斯分装、贩卖)、爆竹烟火(爆竹之批发、零售)、军方军火库、加油站、发电厂等场所,是最容易发生爆炸的场所,而爆炸的主因则包括火焰、热气、正负电中和、高频电磁波、高频声波、游离辐射、超声波、绝热膨胀产生的震波、放热化学反应等。上述的SK海力士无锡厂房爆炸案,事后调查则是人为因素,施工人员误将氢气管接入氮气管道,引起爆炸与燃烧。

防爆的设计主要是在机构、场所等处,前者以防爆箱为主。一般人多认为防爆箱必须设计为全密闭,以阻绝火花与震波,但其实防爆箱必须设有数个泄压阀,让箱内的震波与气压可以泄出,若为全密闭,将使箱内的压力过大,一旦箱内压力大于箱体材质能承受的范围,防爆箱反而将成为爆炸体之一。

机构的设计则是在建筑体,同样以非密闭设计为主,像是粉状原料的仓储堆叠,其空间必须半密闭式,以防放置处的粉尘密度过高,容易产生爆炸,另外这类场所也可设置传感器,侦测该处悬浮微粒的浓度,并将侦测数据实时回传至后端,由后端系统全程掌握。

除了上述防爆箱与建筑设计外,近年来LED防爆灯也是此一领域的利基产品之一。根据研究机构Bharat Book Bureau的报告指出,2014年LED防爆灯的年产值已接近2亿美元,到2018年的每年预估年复合成长率将达到5.9%,由于灯具在危险地区几乎是24小时使用,因此高安全等级的防爆灯,将是未来工厂防爆系统不可或缺的一环。

小标:物联网架构  杜绝中毒再发生

除了火灾与爆炸外,中毒也是近年来常见的工安意外。工厂内的中毒事件,主要来自气体外泄,有毒液体的误饮或泼溅等事件的发生比例则较低,容易产生有毒气体的制造业相当多,像是食品(腌渍物产生气体)、造纸、电子制造、石化等,都容易产生意外,近年来较大的事件则是位于竹科内,以晶圆再生起家的「昇阳国际半导体」。

昇阳国际在2013年委外进行年度维修,厂方监测污泥槽内有毒气体残留量时,疑因量测深度不足,导致仪器判读错误,且6名清洁员未配戴防毒面具,作业时疑吸入过量有毒气体硫化氢昏厥送医。

有毒气体的侦测,目前技术都可达到,不过过去的作法都是在进行特殊工作如年度维修时,才以手持式设备进行侦测,在物联网概念成型后,传感网络技术将可全面掌握各空间场所的气体信息。

事实上在2011年,台湾已通过「室内空气品质管理法」,强制规定特定场所必须定时定点量测空气品质,其中CO2与悬浮微粒是基本要件,另外特定场所也有不同规定,像是医院必须检验甲醛、细菌等,该法对于工厂环境并未有强制规定,不过在法令逐步落实下,相关的IT系统已逐渐成熟,工厂环境可援引其他场所的类似作法,复制微调出适合本身的系统。

侦测空气品质系统是典型的物联网架构,将设置于各处的空气传感器,以通讯技术连结至后端图控系统,图控系统以图像显示各地的实时信息,并将各传感节点所撷取的数据储存至后端,藉以累积为Big Data,管理人员可由此制定出适合策略。

此外图控系统也与其他前端设备连结,当该处的气体浓度达到设定标准,即启动相关措施,例如某处的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系统即自行启动抽风设备,让该处的空气品质趋于正常,避免人员中毒。

小标:内嵌各类传感器  产线作业更安全

上述的工安事件多着重于环境监测,在产线安全方面,目前也有厂商着手进行。

过去机器误伤作业人员的事件频传,不过近年来发生频率已逐渐下降,原因在于各大型机具的防夹、防撞设计已然普及,机器夹到异物时,会马上松开并停止运作,这类设计多是在机具内加装压力传感器,当系统侦测到当初所设定的压力时,即会启动一连串的防夹动作。至于防撞,一般大型机具在运作时,厂方多会划定范围,禁止人员进入,不过近年来出现可与人员共同工作的轻量型机械手臂,这类手臂在臂体上也都设有传感器,一旦碰触到人体,手臂会实时缩回,不至于因此产生意外。

人本意识的抬头,让工安已成为制造系统的必要设计之一,不过从目前发展来看,工安设计仍多以单点为主,所有的设计并未全面串连,这显示系统整合业者与企业主仍未从全面性审视,在物联网逐渐成为制造系统的主流趋势下,系统设计者可以此为出发,建立起更全面、更周全的工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