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趋于成熟 企业活用BI已非难事 智能应用 影音
EVmember
Event

技术趋于成熟 企业活用BI已非难事

  • DIGITIMES企划

受惠于自助化BI分析,制造业前线作业人员已能自行产生相关管理报表,以利于实时解决产线良率问题。DIGITIMES摄
受惠于自助化BI分析,制造业前线作业人员已能自行产生相关管理报表,以利于实时解决产线良率问题。DIGITIMES摄

曾有从事BI顾问服务的业者埋怨,过去执行专案的利润不菲,但近几年来情势丕变,一件预算不过新台币10万元或20万元等级的案子,竟出现高达7、8同业竞相抢案的盛况,情况何以演变至此?

以往论及商业智能系统的建置,确实称得是浩大工程,一开始即需斥钜资购进ETL工具,再来由外部顾问专家协助推动数据仓储的规划、设计,此部分便需付出可观代价,更遑论后续还得购置相关主机、储存设备、软件授权,运用庞大资本堆砌成为数据仓储。

做到这里,事情还没完结;在后续,举凡报表系统、OLAP、数据采矿、平衡评分卡、企业绩效管理(EPM)…等一干工具,样样都得用钞票来加以取得。而当上述BI系统基础架构就绪,无异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建造起万丈高楼,但此时住户即可进驻?显然不行,还得请设计师装潢,并添购家俱,也就是由BI平台所衍生的各种应用服务,这些服务的成形,少不得需要外部顾问从旁辅助,当然也得为此支付可观酬金。

早期BI建置不易 影响企业导入意愿
其实最麻烦的,还在于后头。完善的BI系统基础架构,就像是机能完备的矿场,里头蕴藏的大量数据,好比丰富的原始矿石,但前端来自于行销、商业决策、商品陈列…等形形色色的需求,彼此所欲取得的宝石,色泽、成分、重量、形状…等等条件,都犹如南辕北辙,因此总得有人居间帮忙,将原始矿石提炼成为使用者想要的宝石,而这个负责提供协助的人,即是IT管理者,他们没有三头六臂,也与所人一样,只有一天24小时的时间可供运用,所以如果登门领取宝石的案件数量太多,其结果就是苦苦的等待。

试想,明知对手将不久后提出某档行销活动,对自身的杀伤力不小,本该尽速研拟反制方案,却因为IT部门所需处理的案件过多,碍于分身乏术,实在无法满足行销部门急如星火的分析报表产制需求,值此时刻,企业只能任由竞争对手予取予求,气得跳脚的行销人员,难免心生怨怼,建造了这一堆看似船坚炮利的BI设施,真是中看不中用!

前述种种因素,无疑也是抑制多数企业BI应用成效的主因。但过去是如此,现在依然是相同情况?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伴随相关产品与技术的演进,其成熟度到达一定火候,所以建置成本早已不是从前的骇人天价,而且系统操作门槛也大幅降低,只要结合适当的教育训练,人人都可独力执行分析并产出报表,毋需凡事倚赖IT人员。

在此情况下,过去靠着BI建置服务即不愁吃穿的业者,如今面对截然不同的处境,不仅东西愈卖愈便宜,遭遇的竞争对手亦愈来愈多,也难怪现在许多看似无太多赚头的专案,频频引来多路人马抢进;正因如此,想要在BI领域维持竞争力的业者,只能另辟蹊径,甚至将过去奉为盈利大宗的专案予以割舍,转而凭藉特定产业Domain Know-how,把原本亟需高度定制化的分析需求,预先转化为Template模版,接着适时加入最新的分析演算技术,藉以包装成为标准化解决方案,将之当做商品来推广,唯有如此,才能在愈趋狭小的竞争环境中杀出重围。

BI情势大逆转 从贵族转向平民化
然而可以肯定,这些有别以往的情势发展,对于广大企业用户而言,绝对是可喜的事,只因现今还想借由商业智能分析、创造差异价值的难度,已经比从前低出许多。

多数IT人并不陌生的微软SQL Server,无疑就是促成自助式BI应用的典型写照。回顾早期,SQL Server 2000基本仍偏向OLTP系统,若要拿来做BI,无论在前端展现、ETL、数据采矿,乃至于大量平行处理能力,显然都还有莫大进步空间,也很难在列强环伺下讨得便宜。

但尔后SQL Server从2000到2005、从2008到2012 R2,一路挺进到即将问世的2014版本,平均每隔五年,就出现大幅技术跳跃,不仅效能上迭有精进,也一步步将前述罩门悉数补足,等于把原本用户需要花大钱额外采购的功能,通通内建在SQL Server单一系统之中;影响所及,企业意欲建构BI系统架构的总体持有成本(TCO),就像是溜滑梯般呈现急遽下坠,也让公司老板毋需再为庞大预算支出而伤透脑筋。

更有甚者,微软也愈来愈强调要让使用者体验「无感转移」,具体来说,即是运用人们普遍熟悉的Office、SharePoint等系统,变成为SQL Server的BI前端展现载具,一来有助于协助IT部门卸除繁重的工作负担,例如现今要设计仪表板(Dashboard),仅需SharePoint Server搭配极为少量的Coding,便可功德圆满,得以快速迎合高端主管的殷切期盼;二来,随着BI前端展现工具的亲民化,如今即使不具IT背景、不懂SQL语法的一般员工,也能靠自己的力量,轻易产出所需分析报表,甚至可援引诸如Power View、PowerPivot等实用功能,孕育出堪与实际数据实时连动的交互式报表,以便在第一时洞察各项行销方案的执行成效。

总结来说,透过诸如微软SQL Server的BI进化历程,即不难让企业用户有所体认,现今不需要砸下大钱,也不需要IT人员随侍在侧,人人都可运用快速数据探索、视觉化等功能,轻松推展各项商业智能应用;因此目前若有人说建置BI系统都是「亿来亿去」太伤本,根本不知何时可以回收,所以主张索性不做,这般论调已与现实世界落差甚大,实在不值得鼓励与采纳。

那麽,究竟有没有企业用户,透过所谓的自助化分析,真的解决了过往棘手的营运难题?其实是有的。某一家传统制造企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总是凭藉人工及纸张,以土法炼钢模式来驱动生产作业现场的管理,难免导致信息传递效率不彰,以致于一些出自于若干工站的错误因子,都得等到下一个工作日才能察觉,如此一来,许多本该断然阻止的不良批量生产作业,也就这麽多跑了一大段,因而衍生一定损失。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该企业决定将生产现场管理导向信息化,于是引进工厂制造执行系统(MES),以期自动串连各个工站的信息,确保信息的传递不再落后。然而光是将数据予以实时统整,显然还不够,因为单靠工程师徒手将这些数据转换为含括XY轴等少数要素的简易报表,视觉效果并不佳,依然难以协助管理者迅速找出问题症结。

于是乎,这家企业决定引进具备自助化分析能力的BI系统,期望能借此营造动态分析效应,凡是看到任何一个不甚合理的表象,便可藉由层层钻取(Drill Down)挖掘真因,唯有如此,才能争取时效铲除任何不良因子;由于该公司选定导入的BI系统,本身支持Web Excel数据格式,因而大大降低了现场员工的进入门槛。

既然自助化分析,是否意谓IT人员啥事都不用做?非也,但可以肯定的是,IT人员因应BI应用所需负担的作业负荷,着实相当轻微,仅需负责产出并维护产生Cube分析模型即可,至于前端运用系统的现场管理人员,则只需花少许时间学习多项度量尺(MDS)语法,便可依据现场的组合参数,随心所欲快速产生各式分析报表,进而将生产制造的品质,拉高至前所未见的优异水准,BI应用效益可见一斑。

附档:Normal_3550_3.jpg
附档:3550_1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