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制造思维面临转变 巨量数据分析改变ICT产业趋势 智能应用 影音
DForum0705
Event

硬件制造思维面临转变 巨量数据分析改变ICT产业趋势

  • DIGITIMES企划

因应巨量数据趋势,许多曾经在硬件制造叱吒一时的ICT业者,如IBM早已逐步转型为以关键性的信息系统为基础,进而衍生高附加价值的服务模式。
因应巨量数据趋势,许多曾经在硬件制造叱吒一时的ICT业者,如IBM早已逐步转型为以关键性的信息系统为基础,进而衍生高附加价值的服务模式。

在移动化及网络化的趋势发展下,全球ICT技术及应用的价值认知,已经从强调规模经济的硬件制造思维,转变至强调产生更多附加价值的专业服务,也因此形成产业结构的重大变革,尤其是巨量数据(Big Data)的技术及应用趋于成熟后,对ICT产业的影响更是明显。

事实上,许多曾经在硬件制造叱吒一时的ICT业者,如IBM、HP早已洞悉硬件硬件制造与销售型态的价值早已不再,早已逐步转型为以关键性的信息系统为基础,进而衍生高附加价值的服务模式。21世纪新崛起的ICT业者如Google,更是利用巨量数据分析技术,进而开创出创新的经营模式与服务型态,建立以网际网络资源为基础架构的系统服务。

应考虑从既有服务出发

经济部技术处指出,由于全球主要国家的政府及企业用户皆持续投资信息科技基础建设、云端运算等应用领域,预估全球系统服务市场规模至2016年将可达7,132亿美元,其中又以亚太地区的成长速度最快,其次为中南美洲,西欧地区则因仍垄罩在金融危机的阴霾下,仍会呈现衰退状况。

至于行业别方面,则是以金融业与政府为主。在台湾市场方面,随着风险控管、云端运算、国际会计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ystem;IFRS)与个资法的发展,以及整体内需市场之基本面稳定,市场规模也将持续扩展,预估2016年台湾系统整合市场规模可达新台币506亿元。

带动台湾系统服务市场的关键之一,就是巨量数据分析。由于台湾的ICT制造产业于全球本就拥有优势地位,尤其是攸关巨量数据分析能力的数据中心(Data Center)基础建设,由于台湾ICT产业早已拥有自主制造与平价的提供能力,也已陆续吸引许多国际大厂于台湾建置数据中心,如Google在亚洲最大的数据中心,就位于彰化县线西乡彰滨工业区,占地十五公顷,投资金额高达6亿美元,规模超出香港、新加坡等厂的五倍之多,在经过2,700多项的严格检验后,已于去年12月11日起正式运转投入营运。

经济部技术处认为,在巨量数据分析趋势带动下,台湾ICT产业应设法结合硬件制造优势,往高附加价值的应用发展并衍生系统服务,朝向软硬件整合的全套解决方案发展。台湾业者可从既有软件服务出发,思考如何将巨量信息分析技术整合到既有软件服务,是否可延展其产品与服务设计,或是导入至企业流程之中。

寻求国外技术合作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巨量数据分析技术及平台,仍然掌握在国际大厂手中,因此台湾业者在发展相关服务时,势必得选择与国际大厂合作。经济部技术处强调,业者在对现有服务进行新兴技术导入时,一定要考量其可用性与扩充性等弹性设计,以避免被锁定于特定软件公司。

由于台湾系统服务产业主要是以中小型企业居多,性质亦极为相似,易流于价格战之红海竞争,加上本土内需市场较小,巨量数据分析市场的真正价值,势必得设法进军海外市场,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

若参考目前的系统服务大厂如Tata、Infosys或Wipro等企业的外销营运方式,这些公司其实都是在海外接单后,再将部分工作转单给本土的中小型系统服务业者。因此,除了已在系统服务市场领域耕耘一段时间的品牌外,已经拥有国际知名度的硬件品牌如宏碁、华硕,其实也可趁机转型,争取国际订单,再交由本土的中小型业者,各自负责专精于某一项产品或服务的执行,大小厂商共同分工缔造更有效率及价值的市场。

如由华硕主导,于2013年底上线的「台湾数码大市集」平台初期走的是商务模式(B2B),将串联各大电信的网络商城、华硕秀传健康云、及台北市府推动的台北云等,就是希望能让数码内容或应用,有更方便的出口机会,降低客户查找厂商的成本,以达到最大之平台经济,

但由于系统服务产业发展并非可一蹴可几,需要长期经营服务品质与品牌印象等,故本土业者除必须共同携手合作,进行5至10年的完整规划外,为了快速取得国外的技术资源,可以思考藉由参与云端开放阵营之方案为研发基础,以弥补台湾相关技术之不足。

以Open Data Center Alliance为例,此联盟目标为提供一个开放性且互通性之云端数据中心标准。目前有与七家业者(Citrix、Dell、EMC、JouleX、Parallel、Red Hat及VMware)共同合作推出关于数据中心之解决方案。台湾业者若能与全球大厂进行软件技术合作或策略联盟,为巨量数据分析技术拟定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或提供加值的中介服务,长期累积相关产业领域经验,依过往导入经验转化成模块化服务,将有效降低导入成本,且可快速回应服务予企业用户。

人才培养为当务之急

但由于巨量数据分析的应用效益,需要擅长处理非结构化数据的人才,对分析结果进行解读,而台湾的软件研发人才教育方式,因为偏重于编写程序码,对巨量数据分析服务的帮助有限。因此,台湾未来必须强化具备系统架构概念、系统软件开发能力或系统服务专业能力的人才养成,同时积极培养从事国际合作与国际行销的专业人才,才可扩展系统服务的国际业务,提升系统服务价值。

此外,由于特定产业别的巨量数据分析,往往需要有相关产业Know How的顾问服务人才,才能顺利解读,未来在培养巨量数据分析人才时,不能只注意ICT技术的提升,必要时应设法与学界结合,发展跨产业的培养课程,才能培养出对特定产业别熟悉的巨量数据分析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