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光电技术克服天灾 植物工厂前景看好 智能应用 影音
Atlas copco
Event

整合光电技术克服天灾 植物工厂前景看好

  • DIGITIMES企划

Spread预计在2017年将打造全新机器人自动化工厂盖,届时可望省去50%人力成本,让植物工厂栽种成本再次降低。Spread
Spread预计在2017年将打造全新机器人自动化工厂盖,届时可望省去50%人力成本,让植物工厂栽种成本再次降低。Spread

受到全球温度上升影响,世界各地都接连发生严重天然灾害,不仅影响到民众居住安全,也严重冲击到农产品的供需平衡,对各国政府调节蔬菜供应能力带来极大挑战。如2016年初袭击台湾的霸王级寒流,便导致原本要在农历春节前采收农产品计划都被打断,除导致蔬果价格飙涨之外,农民赖以维生的收入也因此锐减,最终只能透过开放农产品进口解决暂时性的短缺,也让运用农业科技发展的植物工厂议题又再度受到关注。

现今全球发展植物工厂最成功的国家,便属位于中东地区的以色列。早期以色列的农业科技以解决缺水问题及改善植物生长为主,因此发明了滴水灌溉植物、顶尖的水处理科技等等。而现今在结合网际网络与移动设备等,各项资通讯整合资源后,已经进步到具有先进科技管理、集约化生产、工厂化栽培技术、永续环保特色的智能化农业,甚至有能力供应全球花卉、蔬果、种苗、农业资材、设备、农业生产技术,造就以色列在国际农业市场不可或缺的地位。

结合光电技术  植物工厂发展速度快

以农业立国的台湾,长年来在发展精致农业成果也相当丰硕,在长期投入农作物改良以减少农害之外,近几年来也积极运用LED灯具的波长可调整特性,陆续针对不同植物研发所需的LED照明灯具,如工研院中分院研发团队在2011年与农民合作,开发出适用葡萄园夜间灯照LED灯,具备可节省7成电费、3年就回本的特性,还让葡萄拥有甜度集中、大小一致的特性,有助于提高市场价值。

但LED植物灯仅是植物工厂的一部份,后续还需要搭配相关机电设施,才能够自动依照植物生长状况,给予所需照明、空气、水量等等资源,让有限土地面积创造出最大产值,解决人口不断成长衍生的粮食不足问题。其次,植物工厂也是希望将天灾因素降到最低,同时藉由妥善控制植物品质及产期的方式,解决市场供需平衡的问题等。

SpreadCEOShinji INADA指出,传统农业是依照季节、气候变化,在特定环境中种植符合季节性的植物,只不过在水资源短缺和极端天气不断发生下,传统耕作方法已经无法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此外,传统植物中的农药和化学肥料残留问题,也会对民众健康造成冲击,也凸显出发展植物工厂的急迫性。

2006年即投入植物工厂领域的Spread,至今已累积长达10年室内农场栽种的经验,可透过电脑自动控制场内的温度、湿度、灯光和二氧化碳方式,针对特定植物以水耕栽培种植,不仅高达98%水会回收利用,室内也不用喷洒农药,可确保植物能够在无毒环境成长,且因生长过程中不会受到天气变化或自然灾害等影响,所以能够提供市场稳定且价格合理的农产品。

为降低生产成本,Spread正在研发完全由电脑监管的种植流程,预计在2017 年将打造全新机器人自动化工厂盖,届时可望省去50%人力成本,让植物工厂栽种成本再次降低,也能够帮助日本解决农业人口高龄化的问题。

杜绝农药、土地污染  锁定高价值蔬果

尽管目前尚未以任何组织为植物工厂下注解,不过台湾植物工厂产业发展协会副秘书长林意雀认为,完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是指在一个封闭的设施内,施予适合植物生长的温度、光源及光量、空气、养分条件,甚至透过自动化设备控制前述条件的给予方式,进而让植物可以维持稳定品质的生长系统。但是在考量成本回收下,目前适合在植物工厂中生产的植物,主要以经济价值较高的叶菜类为主,藉由降低台风、寒害、日照过多或不足等因素,培育出高品质的农作物。

林意雀表示,植物生长需要一定时间,也得有良好生长环境配合,一旦采收前有任何天然灾害发生,如旱灾、大雨、寒害等等,便会影响到生长时间与采收时间,最终自然会发生农产品价格上扬的状况。当然,也可能发生因天候环境良好盛产,反而发生所有农产品采收时间相似,以致于价格暴跌的状况。虽然目前植物工厂可以大量栽种的品种尚且不多,但确有助于调节部分叶菜类植物的市场价格,非常值得政府单位与民间企业推广。

此外,台湾因长期致力发展工业,适合栽种的土地越来越少,甚至有部分农地因有重金属污染,以致于出现休耕或是无法耕种的问题。换句话说,只要极端气候发生持续发生,可食用蔬菜价格将会愈来愈贵,而植物工厂则能够在不需要占用太多土地资源的状况下,提供稳定且安全无虞的蔬菜。

台湾投入技术研发有成  解决方案众多且完整

全球投入植物工厂已经多年,台湾亦有富士康、英业达、亿光、新世纪等科技业者,先后规划或在厂区改装植物工厂,试种莴苣、兰花种苗等高经济作物,只是受限于投入成本不低,若要真正达到经济量产规模,成为稳定获利来源,除非仿照前述日本Spread公司进行大规模栽种,否则很难从贩售农产品模式回收成本。所以多数业者都仅是从掌握关键角色出发,冀望借此将建置植物工厂的技术输出至海外。

以预计在2016年底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建立草莓工厂展示基地的夏普为例,早在2009年就开始与大阪府立大学共同合作,研究以日本科技业的现有技术及设施,发展不受自然天候及病菌影响的植物工厂。根据夏普目前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公司在在堺工厂的实验基地有3个货柜,待未来商品化上市后将规划1组至少有8个货柜,才能达到有最低经济规模,预计每年采收期将可以长达10个月,非常适合在中东市场推广。

台湾发展植物工厂也有相当不错成绩,如台湾大学自2007年开始便与亿光公司、丰艺电子、国内砂轮、光茵生物科技等公司合作,透过专案方式在校园内的完全人工光植物工厂进行研究。多年来已累积相当丰硕的技术成果,除顺利协助业者将技术商品化之外,台湾大学更自2012年起建立试量产平台,不仅能提供植物工厂研究团队的研究之外,也结合校内福利社进行每日定量供货销售的小型商业化销售。

而位于花莲高农生物产业机电科则在教育农园植物工厂计划补助下,已于2014年完成植物工厂初步建置工作,推动农业生产无毒化、发挥有机资源循环原理,达成减少病虫害、提高作物之免疫能力,再造校园农业教育目标,同时藉由办理植物工厂教学研习,让社区农民及师生了解新型态农业生产方式。

花莲高农生物产业机电科主任黄俊霖指出:「台湾政府推动的农业4.0,主要是诉求透过自动化方式提高生产力,而结合机械电机、电子技术而成的植物工厂,正好能够让传统农业朝精致化发展,有助于吸引年轻人投入农业之路,解决农村人口老化的问题。」

突破光电业营运困境  植物工厂成新方向

尽管发展植物工厂已是全球趋势,不过国发会认为从农业发展角度来看,该技术仍然有许多先天上的限制,植物工厂大多采取多层式栽培,以提高单位面积之产量,因此栽培的作物以短期即可收获、个体高度有限之叶菜为主,因此种植前必须有完整市场调查,才能建立供需平衡的产销制度。其次,建置植物工厂的成本极高。因此目前多半为大企业利用闲置电子厂房进行投资,长久下来难保不会与现有农民之收益造成冲突,两者之间如何取得平衡,将考验各国农业主管单位的智能。

不过,对台湾光电产业而言,若能以目前研究成果抢进农业生产条件欠佳的非洲或中东市场,或取将是突破目前营运困境的绝佳解决之道。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