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C Second Wave:将应用化为营收 智能应用 影音

USB-C Second Wave:将应用化为营收

  • DIGITIMES企划

威锋电子(VIA Labs, Inc.;VLI)产品行销副总许锦松。
威锋电子(VIA Labs, Inc.;VLI)产品行销副总许锦松。

威锋电子(VIA Labs, Inc.;VLI)产品行销副总许锦松先生提到,威锋从初期即积极参与USB-C相关规格制定,且连续三年于DTF对USB-C做技术规格阐述与市场探究,许多与会者透过DTF活动认识USB-C,其中亦有众多进一步更成为威锋电子的合作夥伴。USB-C从制定阶段至此,已促动国内外各阵营的设计方向,多方角力良性竞争;2016年开始,正在设计中的80%新型笔记本电脑将会配置USB-C,多款知名品牌手机也使用USB-C界面,比去年预测的设置比率还要更高。

许锦松表示,威锋以往专注耕耘USB 3.1 Gen1相关,直至2014下半年接触到USB 3.1 Gen2与USB-C规范,认为此方向与威锋产品发展方向契合,于此展开积极布局、安排同仁参与相关规范的制定与验证,并成为台湾首家获邀至USB-IF专家技术会议演讲的原厂。威锋以Charge-Through为主题,此技术能使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屏幕与充电装置在互相串接的同时,获得安全且应有的供电,这对高功能手机的耗电现况而言,格外具有优势。以往,当手机剩余电量低于10%~20%,使用者若担心遗漏重要来电或信息,必须在功能使用上做取舍,关闭某些耗电功能,将来透过USB-C及PD相关的技术演进,将解决此一不便问题。

许锦松再度阐述USB-C界面规格,基本支持USB 2.0与标准充电,但可扩展至USB 3.1 Gen1/Gen2、Power Delivery和Alternate Mode等附加规格。Apple与Google于2015年初率先推出支持USB-C的轻薄笔记本电脑,随后Microsoft Lumia、HTC、Huawei、Letv (乐视)...亦陆续推出USB-C界面产品;短短半年,相关设备及周边产物如雨后春笋般于市面贩售,代表这些厂商对USB-C界面的信任及期待;而威锋自去年起率先规划参考设计,协助客户推出符合规格且合乎成本的产品,是继苹果第二家有量产Charge Through Dongle方案的厂商,使其客户得以快速分食mobile peripheral 的市场大饼。

提供协会认证的USB-C整合方案

对移动设备而言,USB-C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可快速充电、防水,降低机构厚度...,快速导入手机与平板将有机会成为主流规格。然而,前期当USB-C在规格微调阶段、加上需求成长过急,太多厂商急切推出相关产品,对规格理解不清,造成市场上的混乱,也使消费者在挑选产品上感到困惑。美国亚马逊(Amazon)为此已于2016年3月宣布一项针对非标准、标示不清、无取得认证的USB-C连接线,做出拒绝上架的审查机制,是业界创举也是警惕。

许锦松说明,威锋提供一系列合乎协会规格的USB-C整合方案。比如应用于连接线的Electronic Marker (VL150/VL151)、支持DisplayPort Alternate mode的VL100/VL101、USB Data Switch with CC Logic(VL160)、Crossbar Switch(VL170)、支持USB-C界面的集线器(VL816/VL821)与SATA桥接芯片(VL713/VL716)。全系列产品分别可设计为USB-C Video Dongle、多功能底座(Multi-Function Dock)、移动电源、车充、墙充方案。接下来,使用者也即将会有USB-C的耳机需求;乐视第二代USB-C手机已移除3.5mm耳机孔,改用USB-C数码音讯输出,音讯品质较佳,主动抗噪、较省电且符合Charge-Through规范。而威锋VL630 Audio控制芯片,能搭载相关设计为支持USB-C的dongle,可同时听音乐与充电。

面对USB-C的第二波,许锦松总结,同业若能认同并遵循USB-IF协会的规格、研究终端用户的使用情境、理解客户需求,便能促成良好的互动循环,共同为USB-C技术的市场找出最好的解答。威锋以客户最好的合作夥伴自居,协助其推出获得认证、适当市场时机、简单易用的USB-C产品,USB-C第二波将为未来奠定更优质的基础,带动使用者接受并喜爱新界面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