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分析方法克服制造智能挑战 智能应用 影音
Event
member

新分析方法克服制造智能挑战

宇清数码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徐绍钟
宇清数码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徐绍钟

宇清数码智能副总经理徐绍钟指出,其虽为2009年甫成立的新公司,但成员平均拥有逾十年高科技制造业经验,如今自许为「数据侦探」,将针对生产力、成本、良率、生产周期等四大环节,协助用户从巨量数据中寻找改善营运效率的机会。

「数据所含价值,远比你看到的还多!」徐绍钟不讳言说,现今大多数管理阶层仍习于用主观做决策,此比例高达7成之谱,至于另外3成,亦顶多出自于Excel上的平均值、标准差等简单演算法,鲜少触及沈积于海平面的庞大冰山。

如何让冰山浮出海面?以半导体厂的良率分析与改善为例,有经验的工程师都知道,基于制造冗长及组合复杂,所以为了找寻真因,非得把各机台一字排开,就机台与机台之间进行时间趋势的比较,然此一趋近「穷尽法」的分析模式,存在一大盲点,即是看到第十几张比较图,早已忘了第一张图讲些什麽,更何况还有200多张图要看?

此时有人突发想起,设计出内建卷轴的快速看图软件,帮助工程师看完这300张图,但这绝非上上之策,我们要追求的,是透过自动化分析,明确告知「仅需看哪几张图即可」,意即快速缩小范围,以利探索真因;这也说明了,传统Rule-based分析法则,未免太过僵化,显然不适用。

有的晶圆工程师已懂得运用统计软件,但往往要判断A与B有无线性关系,只是不明就理地将已经过化学搅拌者视为0、没有者视为1,根本忽略了数据被赋予的真谛,基本上这样的关联性分析,离散程度仍然偏高。

因此徐绍钟认为,自动化分析系统不仅应回归到「使用者究竟想要什麽」,而且必须做到「谁来分析都一样」,换言之,面对制造业多样且复杂的因子,譬如机台、材料、人员及制造时间…等等,必须整合数据挖掘与统计方法,针对这些因子的影响程度迅速予以量化及排序,以供工程师作为判断依据,如此一来,无论是资深或资浅工程师来做分析,均可获得一致效果。

可以肯定的是,意欲达到上述效果,凭藉传统分析方法,势必有所不足,所以徐绍钟强调,要想克服挑战,必须倚赖一套新的分析方法,藉以剖析诸如空间数据、非结构数据、时间序列数据,「不能单单以一种数据属性来评断一切」,如此才能成功地「深潜到巨量数据」;以机台生产力改善为例,此时不妨视机台为一小型工厂,利用限制理论找出瓶颈步骤,再运用SPC监控瓶颈生产步骤表现,接着透过统计方法排序及检视机台?程序间匹配差异,建立机台监控数据与产出模型,以更换最适零件来减少产出损失,终至提供特定区域排程以建立最佳化模型。

换言之,新的分析流程BPR,有几个关键步骤,首先是藉由排序(分类与分群)、特徵萃取等手段归纳出「What to Do」(例如定义及排序KPI以改善生产周期),终至建构最佳化模型,以寻求「How to Do」(例如改善生产周期)之解答,唯有如此,才能如愿打开一个个潘朵拉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