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规模与产业环境大幅提升 台湾须及早投入印度市场 智能应用 影音
EVmember
member

内需规模与产业环境大幅提升 台湾须及早投入印度市场

印度L&T等智能城乡应用领域系统整合公司来台寻找合作夥伴
印度L&T等智能城乡应用领域系统整合公司来台寻找合作夥伴

作为全球第6大经济体、人口第2多(13.4亿人)、GDP高达2.6万亿美元、经济成长率最高的国家(IMF预测2018年可达7.4%),印度近年来吸引了各国大厂纷纷进驻,然而到目前为止,台湾厂商还不到100家。近期美中贸易关系紧绷,美国开始对国内制造的产品课以重税,台湾厂商必须找寻新的生产基地。

长期以来台湾接单、国内制造,是许多企业经营模式,但近年中大陆本土业环境改变,过往低廉的劳动力与土地成本优势不再,再加上环保与工安要求升高,企业经营难度遽增,印度庞大的内需市场与政策推动,是台湾厂商新发展机会。

从经济结构来看,印度目前以服务业、工业、农业等3大产业为主,其中又以服务业为大宗,GDP比例高达54%,其次是工业的29%与农业的17%,为提振印度制造业基础及促进经济发展,总理莫迪上台后,喊出了「印度制造」口号,透过政策带动产业园区开发,希望复制国内经验,以改革开放吸引外国企业投资,结合当地低廉劳动力发展制造业。

内需市场庞大 2040将成全球第2大经济体

印度总理莫迪在2014年开始推动的「印度制造」是计划透过投资环境改善、法规松绑、行政简化与大型基础建设的推动,吸引外国企业到印度投资,形成产业生态链,借此扶助印度本地企业,同时增加就业机会,刺激经济成长,拉近城乡差距。

印度为全球最大的民主国家,节育观念并不盛行,因此人口不断成长,每年人口成长数约1,500万人,计算大陆与印度两国的人口消长比例,印度将在2024年超越大陆,成为世界人口第1大国。在消费行为上,印度与大陆截然不同,有土斯有财仍是大陆民众根深蒂固的观念,土地、房屋往往是财富资金的第一选项,印度民众则以享乐至上,手机、电视等娱乐产品会是优先选择,在人口成长、所得增加、高消费意愿等3大因素下,印度未来市场潜力惊人,促使许多世界大厂已投入了印度。

政经文化环境差异大 须以长期深耕为经营考量

印度国土面积广阔,不但州与州之间语言不同,文化差异也非常深,再加上贫富差距大,这些都让企业不易将其他国家成功经验复制到印度。印度各州的发展速度不一,整体来看,西、南、北等州是工业较发达的3大区块,也是外商聚集较多的地区。

北印度是首都德里所在地,其经济影响力由恒河往东延伸,与东印度的加尔各答连结形成的工业带,是目前印度政府致力推动的两大工业走廊之一,台湾的明基电通(BenQ)与联发科在当此都设有据点。

南印度则是有印度硅谷之称的邦加罗尔,在此带起科技产业供应链,西门子、Facebook、Google、华为和百度都以在此设点,南方5州也是外商在印度首先落脚的区域,台商在此则多以传产为主。至于东印度一直以来都为共产党执政,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目前印度整体仍以西、南、北区域为主。

除了制造业,城市建设政策也是印度经济成长的重要政策,各种智能化基础建设,不但可提升居民生活水准,也藉由与外商合作的合作,吸收相关技术,并营造出产业环境。

就目前发展来看,安全、资源与交通的管理,是印度各城市建设的交集,例如印度第9大城,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的Pune就积极导入安全监控系统,现已安装1,200部IP摄影机,监控范围达到640平方公里,并在警察总部架设后端指挥与控制中心、分局架设监看系统,透过数码化技术提升城市安全。

城市安全管理的另一部分是天灾,印度每年6~8月会进入雨季,几乎每年都会传出灾情,2018年8月更遭逢百年来最严重的水灾,因此水情管理成为印度各州严正面对的问题,印度州政府希望可透过物联网架构,在各主要河川布建传感器侦测水位,再将数据传回后端系统,进行管理与警报。

交通方面,为了建立现代化交通系统,印度政府在2013年设立特别基金(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由中央政府出资50%,州政府与地方民间机构负责另外50%,透过政府与民间的合资,提供公共交通建设必要的资源。除开放民间投资外,在实际建置方面,印度政府也开始着手推动包括控制中心、车流管理、交通违规系统、智能停车等各种智能交通方案。

此外宽频网络已成为是现代化城市的基础建设,至2017年印度的宽频用户约为1亿7,500万人,手机用户则超过9亿人。印度的4G在2016年上线,不过根据统计,其速率是目前全球最慢,由此来看成长空间极大,为了提升网络速度,印度已开始推动国家光纤网络计划(National Optical Fibre Network;NOFN),另外也推动大学校园Wi-Fi的涵盖率,提供免费无在线网服务。

制造业与智能城市政策,都将进一步带动印度经济,同时也产生庞大商机,而这两者都是台湾产业的强项,对台湾厂商来说,是难得的机会。

不过印度与其他国家的环境截然不同,台湾厂商要前往布点,必须摆脱过去思维。首先建议扬弃既有刻板印象,亲身前往感受当地社会氛围,其次是资源应用的策略,以中小企业而言,虽然身段灵活,但经营印度要有长久深耕的准备,简单来说,印度不是赚快钱的市场,必须有计划的策略性投入,最后则是与在地链结,而最好的方式就是聘用当地人才,用印度人管理印度人,通常可以事半功倍,让效益最大化。

善用产官两端资源与力量

除了企业本身的策略方向外,善用外部资源与力量也是重点,在官方的支持下,全国工业总会与印度工商联合会自2017年起合作举办「台湾印度产业链结高峰论坛」,透过产业交流平台让台印双方产业紧密连结,掌握各自的产业型态并找寻合作机会,电子制造与智能城市的议题,连续2年都是该论坛重点交流项目,另外为促使台湾与印度的合作更趋紧密,官方于2017年12月完成与印度签订「台印度推动产业合作了解备忘录」,在备忘录下进行法规与政策信息交流,协助民间产业链结。

在内需持续放大与政策支持下,印度俨然已成为未来全球经济的重要区块,全球大厂都已纷纷投入发展,有意愿前往发展之企业宜尽快研拟布局策略。【经济部工业局广告】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