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N传感元件技术发展与演进 智能应用 影音
EVmember
member

WSN传感元件技术发展与演进

  • DIGITIMES企划

新一代无线传感器采子板设计,以符合不同传感所需 (SPIE.org)
新一代无线传感器采子板设计,以符合不同传感所需 (SPIE.org)

无线传感网络(WSN)主要可以分成传感节点(Node)、网络闸道(Gateway)技术和软件(Software)平台,让开发者能够依照传感地点环境的不同,做出最好的布设规划,同时兼顾低成本与日后扩充的需求。因此在传感元件的选择上,必须注意功能、能耗、网络架构、开发工具、扩充性,以下就来介绍各传感元件的技术发展…

无线传感器元件技术再升级

WSN透过网络闸道器与Internet连接的三种模式 (TUHH.de)

WSN透过网络闸道器与Internet连接的三种模式 (TUHH.de)

透过TinyOS的TinyViz画面,检视WSN各传感节点状态 (TinyOS.net)

透过TinyOS的TinyViz画面,检视WSN各传感节点状态 (TinyOS.net)

感应器(Sensor)从早期的类比式到近年的数码式,而原本采用有线的连接方式,也渐渐进展成无线传输的设计。由于ICT产业技术的精进,让传感元件越做越小,功能更强,成本降低,同时兼顾可扩充性。一般而言,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的布建,可以分成传感节点(Node)、网络闸道(Gateway)技术和软件(Software)平台。

传感节点需要搭配布设地点与环境因素,来选择节点的元件功能,而网络闸道则须考虑网络拓扑(Topology)与数据集散、信息传回的方法。至于软件平台则须考虑运行的操作系统,以及开发者专用的软件开发工具。

由于WSN的传感节点,会受到体积、成本和电源供给等条件的限制,其储存空间、运算能力、甚至通讯能力,远不如一般的嵌入式电脑系统。因此,WSN在处理器、嵌入式操作系统、无线通信协定的规划上,都是采用特殊的精简版本来运作。

也由于精简化,虽说WSN也采用无线通信,做为数据传递的方式,但WSN的架构跟我们所认知的WLAN(无线区域网络)却有很大的不同。因为WSN是将布建在特定区域的各传感节点,自组而成的一套封闭式网络,采用无固定的Infrastructure、无Hub的设计,透过感知自然界的数据蒐集、处理、内部传输,甚至提供执行能力,将最正确的感应数据蒐集至闸道器,然后再透过网际网络,传至主控台。

此外,WSN还必须考虑到传感器的失效,或者被外人拔走、破坏,所带来的系统动态稳定性,以及网安等议题,因此新一代的无线感应元件,必须注重精确性、省电性、安全性,甚至提供隐密性,不易受到察觉而破坏。而为了让传感节点不要一有风吹草动,就频频上传测量的数据,造成整个无线传感网的带宽与能源的消耗,新一代的无线感应元件,大多具备区域自主运算(Local Processing)的能力,也是WSN的设计新趋势。

传感节点(Node)

一个传感节点(Sensor Node,北美称为Mote),必须具备自主的感应能力,并可做到数据采集,然后将数据透过通往闸道器传送至外部系统的基本功能。

因此在Node的架构组成上,必须具备: 1. 传感单元、2. 处理单元、3. 传送单元、4. 电力单元,有些还具备外部的5. 储存单元。为考量不同需求,许多Sensor产品制造商,已将其Node产品采用子板的模块化设计,其主板、天线、电池、传感器皆可依需求做增减,让开发人员能够依据其目标来设计其Node。

由于传感节点最大成本为CPU(MCU)与传送单元(如RF射频),因此业者透过先进的半导体封装制程,采多晶封装(MCP)或单芯片(SoC)方式来整合、密集化,其体积能做到如硬币大小;而具备Wi-Fi功能的汇集节点,体积也能做到跟U盘或口香糖一样的大小。

在电源设计部份,一般的Node皆具备三种电源节能模式,如浅眠、深眠、冬眠模式,提供更长久的运作。电池供应部份,一般使用锂电池或水银乾电池,可提供超长时间(3?20年)的运作,有些好一点的Node,还搭配自主供电的能力(例如加入太阳能电池、压电开关、热电产生器、热电堆)。

在通讯模块上,依照产品等级,有支持802.15.4、6LoWPAN、ZigBee、Bluetooth等协定,有些则直接支持到802.11 Wi-Fi、GPRS/3G等网际网络协定。至于储存单元部份,一般内建几KB的EEPROM,主要存放程序,有些会提供SD插槽以供扩充。

在感应器部份,以内建微机电(MEMS)元件,并根据传感需求,提供环境类(温度、湿度、压力、风速、气体)、动作类(加速计、陀螺仪、磁力计)、光学类(CMOS镜头、红外线/近场/光度感应器)、声音类(麦克风)、物理类(电磁计、电流计、距离计),以及应用在各场所之各类感应器,像是医院、居家、工厂、公共设施…等场所。

将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所侦测到或物理量,经由类比至数码转换之后,变成数据,再将数据送到处理单元(微控制器)。而处理单元一般都是采用超低功耗的8bit至32bit的CPU(或MCU),当CPU收到本身或自其他节点的数据后,进行分析、比对、筛选,再依本身在WSN里所扮演的角色,把处理过的数据存放在记忆单元,或外部存储器(如SD卡),或者直接透过传送单元,将数据往其他节点传送,或直接送到闸道器。

闸道器(Gateway)

自WSN的各传感节点所蒐集并处理好的数据,必须经过汇聚节点(Sink Node),将其内部通讯协定转换成一般网际网络的TCP/IP标准协定,再将数据传到主控台,或IoT(物联网)的云端服务层或应用层。

而这个汇聚节点,本身可以是硬件等级较高的传感节点,也可以是单纯的闸道器。汇聚节点将其周边传感器所探勘并收集到的数据汇集起来,然后以开放式的无线网络标准,传送到主控台(如PC、平板、手机的装置)。

闸道器的硬件等级会比上述各传感节点还高。如处理器部份,大概跟一般家用网络闸道器、路由器产品差不多。而坊间有实验室利用Raspberry Pi 搭配扩充子板,当作WSN闸道器。此外,针对大数据(Big Data)的需求,也有厂商推出等级更高的产品,将内部的存储器加大,甚至内建硬盘,以便就地储存,以应付长时间的环境监测所累积的大量数据。

在通讯协定上,WSN闸道器有支持802.15.4、6LoWPAN、WirelessHART、ZigBee、MiWi…等协定,以连接Sensor Node;另外也支持802.11 Wi-Fi、甚至GPRS/3G/CDMA等协定,以将数据传至主控台。

软件平台(Software)

在软件技术上,传感网络和闸道器因为硬件等级较低,因此所执行的操作系统,大多是容量小、且能实时反应的RTOS (实时操作系统)。例如像是Contiki、TinyOS等等。

有监于IoT、WSN元件的硬件限制,因此像是Contiki这类小型、开源的多任务电脑操作系统,便适合这类环境。从最早8位元的电脑(如Apple II)到微型控制器MCU,大多以Contiki作为嵌入式网络系统。以最低只需2KB的RAM与40KB的ROM的系统需求,提供了事件驱动核心,可在系统运行时动态加载上层应用程序。在网络功能上,提供TCP/IP v6的网络协定,网页浏览器、Telnet客户端、以及VNC线上显示等基本的网络通讯需求。

此外,最早投入WSN计划的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也针对WSN量身打造专属的操作系统-TinyOS,具备轻量级线程技术、事件驱动模式、组件编程等特色。而其OS核心、函式库及应用程序,都是采用nesC (Network Embedded System C)语言所撰写,因此成为当今最普及的WSN专用OS。

在远程控制方面,有些厂商的产品可直接透过网络浏览器,来设定Sensor Node的网络组态与监视动作。例如网络连接与构成方式,节电模式,同时在数据采集页面,具备mysql数据库,可将检测到的数据,如时间、压力、温度、湿度、位移量等原始数据,列表出来或定时传回主控台,以作为储存与分析之用。

包含NI的LabVIEW WSN系列、Digi的Xbee系列、Linear的SmartMesh 系列、Libelium的Waspmote/Meshlium系列,皆提供上述完整的WSN开发工具,提供WSN用户设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