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电子病历应用:传染病通报与公卫应用 智能应用 影音
ADI
Event

医院电子病历应用:传染病通报与公卫应用

  • DIGITIMES企划

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疫情中心副主任 张启明
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疫情中心副主任 张启明

登革热今(2015)年在台湾的大爆发,俨然成为公卫领域的重大议题,从医疗数据的分析结果来看,更可发现许多与传染病通报策略相关的信息。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CDC)疫情中心副主任张启明指出,如果利用Google Trend来分析两年来关心流感的台湾民众查找动态,跟CDC的疾病流行早期实时监测系统(RODS)数据作比较,就会发现CDC过去两年来发布的流感新闻稿,其实与Google Trend的流感趋势呈现的结果相当接近。

张启明认为,Google Trend也可能会受到新闻发布的影响,但新闻发布的时间点与RODS其实也有关系,也就是许多媒体是根据RODS的信息来判断流感季节即将到来,因此发布新闻稿,连带造成民众开始查找相关信息,才会使得Google Trend出现的趋势与RODS数据呈现类似的曲线。

由此可知,CDC的监测工作,已经成为医疗信息分析的重要指标。张启明指出,CDC监测的数据,不只是医生所申报的数据,还包括医院提供的住院数据、门诊数据等,除了急诊是实时传递,门诊数据会在晚上上传,让CDC在隔天就能掌握许多疾病在台湾的状况。

医院在指标监测扮演关键的角色,包括法定传染病通报、急诊室通报、门诊住院健保数据申报、院内感染通报、空床通报、死亡通报及实验室传染病自动通报系统(LARS)。由于申报数据相当多样化,张启明指出,CDC建置很多的监测系统,这包括卫生局、第一线防疫人力等协同合作,相关数据最后都会汇入到数据仓储,然后跟BI工具结合,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交换系统架构,为数据进行加值应用。

以传染病统计数据查询系统为例,每天公布的数据包括接收来自于医生及感控人员通报建立的法定传染病通报系统数据,医院也可以利用系统对系统的交换方式,利用医院电子病历进行通报,还有医院利用防疫数据交换平台进行医院急诊监测数据,以及健保署每日交换的健保门诊住院的防疫数据,在半夜完成试算后,早上五点放到网络上,提供民众、学术界、医疗服务业及公卫部门,以简便的在线查询方式,获得最新传染病统计流行信息。

而在健保诊数据加值应用方面,从门诊及急诊类流感病例百分比的统计结果,配合往年的数据作为基准,就可看出今年的流行是否会超过基值,CDC在必要时就会拉警报,启动相关机制来因应,如全国肠病毒门诊就诊人次监测,也已建立相关信息,必要时会通知国人及学校,以便宣导。

在不同疾病之间的数据关联分析方面,张启明以肺炎及流感死亡数据勾稽加值为例指出,就可以看到两者之间的关联,主要的分析排程都是在晚上进行,必要时就会介入调查相关原因。

而在重大传染病疫情分析方面,张启明以H1N1住院病例监视为例指出,CDC目前除了可以监测住院病例的死亡状况外,同时会跟全国签约的10个实验室合作,了解各种流感病毒的分型趋势,因为不同种类的流感病毒死亡率不同,因应的措施也不同。

在实验室传染病自动通报系统(LARS)方面,目前是采用系统对系统介接,由29家医院每日上传实验室20种病原体阳性数据,实时监测病原体流行趋势,甚至还可以用来作为食安警报,但还需要医院实验室的配合。

CDC在肠病毒、H1N1、登革热、流感等疫情发生时,都有启动相关监测机制,而且不仅只是用来监看台湾的疫情,目前也已与国际接轨,如1995年泰国海啸事件发生时,还特别派遣防疫人员赴泰国协助,掌握相关疫情。

张启明指出,为了利用信息整合支持防疫作战,疾管署分别利用Microsoft Azure及Office 365建立了两个云端平台架构,并透过各种智能面板设计,监测各种疫情。如过去的每日早上八点疫情晨会,参加会议的人员往往要准备一堆纸本数据,但现在使用商业智能软件制作的每日传染病监测面板,不仅数据实时,民众也可以同步取得相关信息,差别仅在于对外公布的信息已去个资化使个资受到严格保护。同时也制作法定传染病、急诊监测与健保门住诊监测面板,利用BI工具展现信息,如今年的登革热死亡率较高,就可以特别针对相关信息做处理,而且为了能够让相关人员可以实时准确的掌握疫情信息;现在CDC的人员每天都可以把早上整理出来的数据带着走。

张启明最后指出,在不会侵犯病患隐私的前提下,CDC目前于Data.Gov.TW开放多达173个医疗数据集供外界开发各种应用,包含近70种传染病统计数据、急诊监测、健保门住诊、国际疫情及国际旅游疫情等级建议等数据,目前浏览人次近4.5万,下载次数超过6,000次;非常感谢各界提供数据给CDC,未来我们会将数据更加值利用,开放给各界使用,让民众更能掌握疫情警讯,提早因应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