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偕推动线上居家照顾有成 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智能应用 影音
DTResearch0613
ADI

马偕推动线上居家照顾有成 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 DIGITIMES企划

马偕纪念医院心脏内科医师 洪崇烈
马偕纪念医院心脏内科医师 洪崇烈

随着全球超过65岁以上老年人口愈来愈多,各国政府莫不积极推动线上居家照顾服务,台湾也因面临高龄化的人口结构,对医疗服务与长期照护的需求大增,各医疗院所也朝发展线上居家照护的方向迈进。线上居家照护是利用多种信息科技,辅助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能力,以及改善整体生活品质,让无需每日进行医疗的受照顾者,可以藉由有线、无线传输通信,和穿戴微小化的生理参数传感器,能与专业护理人员进行双向沟通,免去往返的舟车劳顿之苦,让受照顾者享有更高的自由度与疾病自主管理。

在现今信息科技协助下,目前线上居家照护服务可提供的功能相当多,如生理信息的监测、定位,紧急通报救援、健康管理与人际互动的协调,与紧急服务的联络与协调等。若从服务定义与内容作细分,大致上可以分为线上医疗服务、线上照护服务、线上照顾服务等三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线上医疗是用交互式视讯及信息通讯技术,进行诊断、治疗及谘询等医疗照护行为,以及卫生教育与数据信息的传递。至于线上照护服务基本上包含居家照护、老人健康照护等两大类,诉求将医疗器材与资通讯技术结合,并应用于健康、医疗与相关服务上,希望能够降低人力照护需求。

马偕纪念医院心脏内科医师洪崇烈说,线上照顾与线上照护因应用技术差不多,所以提供服务内容会有重叠的状况,两者差别在于服务层面不同,线上照顾服务强调以家庭型态提供服务。而目前常见线上健康照护服务模式,大致上可分为机构式照护、居家式照护、社区式照护等等,每种照护方式均有其特色,适合对象也有很大差异。

可节省长期照护服务成本  线上居家照护议题受关注

线上居家照护议题是在居家环境中,建构一套健康侦测系统,即是利用信息与通讯科技,提供长期、持续性的收集健康监测数据,使得被照护者能享有便利的健康管理与保健服务。此概念已经有不少成功商业运转的案例,如Health Hero Network、Sukoyaka Family 21、Panasonic Tele-homecare system,以及欧盟推动的移动式健康照护机制。

由于推动线上居家照护可带来的优点不少,特别是对家中年长者的家庭,可以得到节省长期照护服务成本、做为紧急医疗与救援之辅助、提供预防医学之健康管理等。因为高龄民众常见病症种类不少,包含功能退化、认知功能障碍、情绪障碍、回动与行走障碍等,所以特别需要一套紧急照护机制。一般而言,若能妥善给予高龄病患适当的治疗处置,多半都能够顺利恢复身体健康,也能减少整体医疗费用的支出。

洪崇烈说,老年人罹患心房震颤的比例也很高,该症状属于心脏节律异常中最常见的疾病,亦为发生中风的主要疾病之一,平均百人中就有一位罹患心房震颤。心房震颤除会造成病人心悸、胸闷、头昏等不适感外,更严重者可能导致心脏衰竭、脑中风等多项并发症,特别是随着人类的年龄增加,罹患该病症的比例也愈高。

诊疗此类型病人的困难点,大多在于无法早期或实时判断病因,导致难以以利早期介入治疗,所以马偕线上照护中才会推出心电图线上照护服务,寄望藉由通讯与传感技术的协助,为病患提供最实时的协助。

随身心电图机侦测功能强  自动上传心电图数据

马偕纪念医院线上暨居家照护中心自2013年推出心电图线上照护服务迄今,已经超过2年以上,而且服务个案已超过600位以上,约有50%患者能得以早期察觉心律异常,更有10%个案成功确诊为心房震颤,并且进行早期治疗。心电图线上照护服务的运作方式,是请监测者携带随身心电图机,一旦当发生心悸、胸闷、呼吸短促或头昏等不适状况时,即刻运用随身型心电图机检测身理状况,产品还将心电图上传到线上照护中心的心脏专科虚拟医院平台上,交由专业护理人员判读。

当线上暨居家照护中心的专业医护团队,监测到有病人上传异常信息后,会立刻由第一线资深专业护理师主动关心,及协助判断病人身体状况,并给予情绪支持、疾病卫教或安排回诊追踪,同时间数据也会提供给主治医师参考,进而给予病人更好的医疗照护品质。

洪崇烈解释,台湾近年来罹患心血管疾病的病人逐年升高,罹病原因可能为工作压力过大、异常生活习惯等等,但因往往就医时又非症状发作当下,所以一般门诊很难真正找出问题。因此,马偕纪念医院线上暨居家照护中心才会推出心电图线上照护服务,希望在智能传感元件的机处下,协助医生确认病患是否罹患心脏疾病,以便能够进行早期治疗。

此种透过云端科技打造而成的心脏专科虚拟医院平台,不仅能提升医师诊断效率、降低诊疗负担,个案管理师能先初步过滤电图数据,为病患提供实时的照护服务,而病患亦能得到更准确的诊疗信息,形成一种新的价值服务链。此种线上居家照顾机制,将成为医疗院所发展的新趋势,后续衍生商机将非常惊人,值得台湾医疗产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