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Infra生态系 为产业界及用户同步挹注创新动能 智能应用 影音
Event
EVmember

OpenInfra生态系 为产业界及用户同步挹注创新动能

  • 郑斐文台北

OpenStack Day Taiwan Committee委员长陈中欣。
OpenStack Day Taiwan Committee委员长陈中欣。

在2014年,首届台湾OpenStack技术大会(OpenStack Day Taiwan)起跑,缔造近千人踊跃与会的壮盛场景,让OpenStack一举跃为企业高度关注的云端平台,此后每年的技术大会总是人潮如织,成为关切开源云端技术趋势的人士,必定朝圣的飨宴。

2018年,OpenStack Day Taiwan正式变身为「OpenInfra Days Taiwan」,囊括更广泛的开源技术,连带使听众的背景更趋多元化,无形中扩大了OpenStack基本盘。

OpenStack Day Taiwan Committee委员长陈中欣表示,随着OpenStack基金会多年努力推广,已有效推升OpenStack云端管理平台的能见度;然而OpenStack属于基础架构层次,尽管技术日益成熟精进,可望在企业云端环境扮演更关键的要角,但置身于当今数码应用风潮下,难免因为人们关注焦点的移转,使得OpenStack光环趋于平淡。

2017年下半,OpenStack基金会已意识到这股情势发展,认为OpenStack必须转型,才能在今后数码创新浪潮中,持续发挥重大影响力,因而提出Open Infrastructure(OpenInfra)新方向,让OpenStack蜕变为技术融合的创新平台,展现更为开放包容的风貌,广泛介接不同的开源技术架构,尔后也基于此一目标陆续启动许多专案,比方说备受各界瞩目的Kata Containers专案便是一例,意在确保容器(Container)技术在兼顾效能、安全、可管理性下,于OpenStack平台顺利运行。

蜕变OpenInfra 助长OpenStack的技术融合能量

陈中欣说,OpenStack Day Taiwan Committee有监于此,决定顺势调整OpenStack技术大会的举办模式,将活动名称改变为OpenInfra Days Taiwan,在议程方向的设计上,也同时朝向多云架构与部署、Infra/5G/物联网、软件定义一切(SDx)、人工智能(AI)等众多轴线开展,主题丰富程度之高,堪称是历年技术大会所仅见。事实上不仅台湾有所转变,其余包括大陆、韩国、越南等其地,也纷纷将2018技术年会名称转换为OpenInfra。

前述变革,不仅反应在活动形式的调整,也在产业界掀起微妙化学变化。众所皆知,云端数据中心内含基础架构平台,也包括各式各样的应用服务,各有各的发展空间及位置,因此过去有的业者专注于OpenStack Infrastructure研发,有的业者则致力发展不同的应用方案,彼此各司其职、互不熟识,少有机会交流互动;如今当OpenInfra氛围成形,许多原本八竿子凑不在一块的产业族群,逐渐打破藩篱,彼此结盟为全新的生态系,透过专案合作机会,擦出前所未见的创新应用火花。

举例来说,甫获得CIO Advisor评选为2018亚太地区最热门AI公司之一的太奇云端,与擅长影像管理的NX Network Optix展开合作,将其AI引擎嵌入NX开放式影像管理平台(Witness VMS),将智能影像分析带向更高境界,即使在光影变化下亦能展现精准的影像识别能力。

此成功个案,也成为OpenInfra Days Taiwan 2018中获得热烈回响的议程主题,而与OpenStack素无太多渊源的NX Network Optix,如今不但融入开源创新生态,更在产业界与企业市场发挥更大贡献,让其他价值链成员雨露均沾,此即为OpenInfra的魅力所在。

陈中欣乐观预期,伴随OpenInfra生态系的发展壮大,可望在台湾产业界触发技术能量、商业应用、合作关系等连锁蜕变效应,带动台湾软件实力的长足进步,开始有能力打造出以OpenStack为基础的大型商转数据中心,更为台湾产业带来无限扩展的创新发展空间,可谓重大里程碑。

另对于用户而言,透过OpenInfra生态系的发酵,也可望繁衍更多创新方案,让中小企业或大企业同蒙其惠,可弹性选择导入最符合自身需求的超融合一体机、Rack Solution等各种产品,完全摆脱传统供应商的綑绑束缚,全速推动数码转型。

譬如OpenStack经营已久的迎栈科技、数码无限、双子星等业者,皆已推出一体机或Turnkey解决方案,而声势持续看涨的ODM Direct Server(或称白牌服务器),经由搭配OpenStack或Ceph等开源软件,也逐渐成为系统整合商抢攻企业市场的利器;总之随着OpenInfra生态系日益蓬勃发展,陆续产出愈来愈多高性价比产品,有助于企业摆脱供应商綑绑效应,打造更自由、开放的IT架构,储备数码创新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