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如何因应红色供应链冲击! 智能应用 影音
瑞力登
ST Microsite

台湾如何因应红色供应链冲击!

  • DIGITIMES企划

中华经济研究院大陆经济所所长刘孟俊。
中华经济研究院大陆经济所所长刘孟俊。

有监于各制造业强国近年来基于国家发展目战略,纷纷提出自己的工业4.0版本。DIGITIMES因此于7月16日于台北六福皇宫举办【制造业E化论坛】,邀集达梭系统、叡扬信息、Epicor Software、台塑网科技等软硬件业者,从产品开发管理、知识管理、企业资源管理、B2B电子商务到智能制造管理,分享制造流程每个关键环节的管理方案,希望能让制造业者找到制造进化的关键。

面临出口表现衰退,加上大陆制造产业的崛起,中华经济研究院大陆经济所所长刘孟俊指出,面对大陆红色供应链的崛起,必须要建立正确的思维,现有电子产品线必须要加速转型,强化创新与研发能量,才能创造可长可久的永续竞争力。

有监于各制造业强国近年来基于国家发展目战略,DIGITIMES于7月16日于台北六福皇宫举办【制造业E化论坛】,邀集厂商分享制造流程关键环节的管理方案,现场聚集产业界众多学员参与。

有监于各制造业强国近年来基于国家发展目战略,DIGITIMES于7月16日于台北六福皇宫举办【制造业E化论坛】,邀集厂商分享制造流程关键环节的管理方案,现场聚集产业界众多学员参与。

刘孟俊指出,红色供应链这个名词,最早是由Financial Times提出。回溯红色供应链崛起的过程,台湾自大陆及香港订单逐渐衰退的时间,可以从2004年开始追溯,年增率从26.5%一路下滑,到2014年只有6.7%,2015年1至5月更出现负0.6%的数字,但如果将订单金额从美元换算成新台币,还是有成长2.7%,所以也不排除是汇率因素,但台湾对大陆出口衰退的现象,确实已是不争的事实。

红色供应链的现象,已经让大陆出现非常显着的进口替代效果,世界银行统计,大陆进口零组件占其出口比重,从1993年高峰的60%,到2012年止已下降到35%。原因则与大陆官方采取财政补贴、政策融资,鼓励业者「自主创新、自有品牌」,加上企业集团化及台商本土化的趋势发展,都是红色供应链迅速崛起的原因。

事实上,大陆官方近年来推出许多与红色供应链相关的政策,包括2009年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及2011年的「十二五规划」,尤其是2015年的「国内制造2025」,刘孟俊强调要特别注意,包括制造业创新、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设备更新(如机器人),对红色供应链的影响将更为深远。

刘孟俊指出,红色供应链发展的环境优势,主要是来自于大陆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所形成的庞大且成长中的内需市场外,沿海与内陆之间、乡村与城市之间经济环境差距大,造就了上下游加值链各个环节,均有适合发展的地域,利于执行供应链的布局延展,加上大陆企业已经可以顺利从股市筹措成长所需资金,对企业的购并産生助益。

红色资金供应链形成至今,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进口替代效果。大陆透过经济结构转型、扩充本地产能,让加工贸易出口比重不断下滑,一般贸易出口比重则是不断增加到65%。自2000年代以来,大陆也开始逐步降低自国外进口零组件,改由国内自给,台商与外商也转向在地采购,导致大陆出口之零组件进口内涵,已从60%高点大幅下滑至35%。

事实上,进口替代的现象不只出现在大陆本土厂商,连台商自己也是如此。刘孟俊指出,台商的产品在大陆的内销比率也是逐年提升,在大陆当地采购机器设备和原料零件和半品的比率愈来愈高。

红色供应链崛起的另一个关键,则是大陆为了促进境内自主技术开发而推出的产业政策,核心目的是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运用于「自主技术标准」的产品。如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策略,包括中关村、武汉等都有示范区,透过先行先试转变科研体制、科技金融等作法,达到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目的。

推动至今,大陆产业的研发支出占比自2004年的1.25%,上升到2008年的1.5%,2012年更已达到1.98%。刘孟俊指出,研发支出占比从1%到2%,新加坡花了差不多10年的时间,台湾比较慢,花了13年,大陆虽然也花了不少的时间,但时间确实还是比许多国家崛起的速度快许多。

如今的大陆,2013年世界专利申请案件数已跃升为世界第三,仅次于美、日,而且大陆不只是关注专利,也非常在意自主标准及自有品牌。刘孟俊指出,2014年全球前十大智能手机中,大陆品牌已占有6位,包括联想、华为、小米、酷派、ZTE(中兴通讯)及TCL,市占率合计为29%。但刘孟俊也指出,很多大陆品牌崛起,是因为大陆本土市场量就非常惊人,其实还没有走到全球市场,而且品牌表现不能只看销售量,还要参考利润多寡的影响。

但大陆产品从白牌到自有品牌,确实充分利用与外商与台商合资引进技术,降低开发成本与周期,加上大陆产业链位于下游代理商,较能掌握了解消费者偏好,配合大陆庞大低端市场需求,先利用其本国内需建立市场利基,顺利打入技术门槛低的市场。

大陆国有企业开始推动企业「集团化」,更是红色供应链兴起的关键。刘孟俊指出,企业集团化促使大陆具竞争力的国有企业进行全球布局,接取海外资源与开拓海外市场。到如今,如果看个别国家,在世界500强的企业中,大陆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越日本,仅次于美国。

企业集团化的效益不仅如此,集团化企业以「做大做强」为目标,实质参与形塑产业早期发展,积极跨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刘孟俊指出,企业集团化甚至让许多大陆企业集团甚至可以拥有自己的金融企业,反观台湾却是处处设限,影响台湾企业发展的脚步。

随着在地产品销售增加,大陆台商的「在地化经营」的脚步也开始加快,也因为台商在大陆当地零组件的采购比重上升,导致台湾投资驱动的贸易效果也跟着下降。

刘孟俊认为,红色供应链崛起,不但造成台商跨国供应链弱化,也导致台湾ICT产品海外生产比已达80%以上的历史新高,也让两岸产业的竞争加剧,甚至也对全球产业竞合关系造成影响。

如目前就有不少外商,正透过与大陆电子业者合作的方式切入大陆市场,但另一方面,由于总部设在大陆的企业研发支出迅速成长,产品重心显然已经从生产廉价出口商品,转移到更高品质的产品上,而成为外商更为强劲的对手。

至于红色供应链对台湾的影响,刘孟俊认为,除了大陆对台湾进口需求衰退外,平心而论,台湾自己的出口竞争力衰退也是原因之一,很多影响其实不只是台商,其他外商也会受影响,如电子零组件采购当地化,外商倾向与大陆合作,也让台商受到排挤。
但红色供应链也并非无懈可击。刘孟俊认为,大陆仍有许多关键性零组件产业未能掌握,而且TPP一旦启动,未来大陆出口至TPP区域的产品也可能面临供应链断链。

面对红色供应链的崛起,台湾产业有何因应之道?刘孟俊建议,两岸企业首先可以进行策略合作,并积极朝向定制化、速度快的创新方向努力,设法拓展新业务,寻求差异化。

刘孟俊指出目前台湾供应链业者除转往高毛利、高附加价值的新兴产业领域发展外,现有电子产品线方面难以抵挡红色供应链带来的威胁,势必需要加速转型,强化创新与研发能量,才能创造可长可久的永续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