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DForum0522
DForum0515

智能城乡应用永续经营三关键

新竹县政府主办的「智能城乡论坛」。

新竹县政府主办一场「智能城乡论坛」,我受邀担任下半场综合讨论的与谈人。题目为「以公私合作推动智能城乡发展」,由行政处长周秋尧及都市发展与环境教育基金会荣誉会长林建元共同担任主持人,分享智能城市发展前景与趋势,及新竹县面临的机会与挑战。

会场听众询问,新竹县发展智能城乡的策略为何? 对于智能城乡应用的永续经营,我认为应该考虑3个问题:

首先,要清楚区分必要与非必要(Must-have or Nice-to-have)。

将智能城市应用区分为「必备」或「可有可无」反映它们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的不同程度。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应用的存在或缺乏可能不会显着改变城市居民的日常体验。然而,必须承认这些应用的成功或失败取决于它们的功能性以及它们是否能够融入城市结构。

以智能家庭应用而言,电动窗帘大家都感新奇。但要花大钱建置,可能就无人问津。因此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应用,而非「必备」的应用。

第二,需分析维运成本(CAPEX vs OPEX)。

很多应用勉强建置,无力维护。智能城市应用的失败案例包括未能满足期望或缺乏必要基础设施的情况。此类缺陷可能包括使用者界面不足、数据处理效率低下或连接性不足。这些挫折强调在部署智能城市解决方案之前,进行健全规划和充分测试的重要性。台湾的失败案例不胜枚举,一个成功案例是YouBike,很务实地在许多台湾的城镇提供服务。在国内大陆,很多类似YouBike的服务太过花俏,OPEX太高而失败。

第三,要能够选择有用数据(To data or not to data)。

不知如何使用数据,就不会有智能城乡。我提出智能农业的成功案例,是我们帮兰花工厂进行非影像兰花黑头侦测的应用。城市最应该运用的数据是交通数据。而智能路灯是最好的载具,应在现有的路灯挂上智能平台,而非取代现有路灯系统。

在台湾,许多智能城市应用的存在与否并未对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显着影响,他们的生活维持着往常的方式。而很多「必备」的智能城市应用都是因为政府法规要求。在卫福部一个显着而成功的案例是在医疗应用中推广快速医疗互通资源(FHIR)。FHIR已成为医疗保健领域的一股变革力量,促进电子健康记录的安全交流,并在各种医疗系统之间促进互操作性。其成功是对设计良好且有效实施的智能城市应用在关键领域(尤其是医疗保健)中可能产生积极影响的明证。

智能城市应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同时缺乏解决问题的实际移动力。很务实的解决上述3个问题,智能城市有永续经营的机会。我给的答案,应该都适用于所有城市。

现为国立阳明交通大学资工系终身讲座教授暨华邦电子讲座,曾任科技部次长,为ACM Fellow、IEEE Fellow、AAAS Fellow及IET Fellow。研究兴趣为物联网、移动计算及系统模拟,发展出一套物联网系统IoTtalk,广泛应用于智能农业、智能教育、智能校园等领域/场域。兴趣多元,喜好艺术、绘画、写作,遨游于科技与人文间自得其乐,着有<闪文集>、<大桥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