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柏村怀念施敏,从史丹佛与IEEE说起⋯ 智能应用 影音
aispecialreport
MMI Asia 2024

刘柏村怀念施敏,从史丹佛与IEEE说起⋯

  • 庄衍松台北

国立阳明交通大学终身讲座教授、中研院院士的施敏于2023年11月6日安详离世,享寿87岁。阳明交通大学讲座教授刘柏村是施敏的学生,他感念施敏的提携与再造之恩,以下请听刘柏村娓娓道来。

施敏(右二)2022年与刘柏村(左二)和共同指导的博士学生最后一次的聚餐。刘柏村提供

施敏(右二)2022年与刘柏村(左二)和共同指导的博士学生最后一次的聚餐。刘柏村提供

他的哲学:乐于鼓励、坚持到底、不贪为宝

刘柏村表示,施敏喜欢用正面的语言鼓励人。常有学生把要投稿的论文给施敏修改,施敏看过后都会说「写得很好,相当精采。但他有几个小建议⋯⋯」。学生听到教授的称赞,也就对发表论文不会感到害怕,写出来也不那麽沮丧。

另一个让刘柏村印象深刻的是施敏「不贪为宝」的处事哲学。上海交通大学前校长淩鸿勋送一幅墨宝给施敏,里面是出自《左传》的故事,说春秋时,宋国有一个人得到一块美玉,要献给当官的子罕,子罕不肯接受。那个人怪子罕不识货。子罕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你的美玉,我们都失去了自己的宝贝,不如各守其宝吧!」

上海交通大学前校长淩鸿勋赠送「不贪为宝」墨宝给施敏。刘柏村提供

上海交通大学前校长淩鸿勋赠送「不贪为宝」墨宝给施敏。刘柏村提供

施敏认为很多社会事件都和贪有关,如果不贪,社会上很多事情都不会发生。施敏把墨宝复印许多份送给学生。施敏最常勉励人的话就:「做人,正应以不贪为宝」。

施敏让刘柏村受启发的还有「坚持」两字。施敏说他写《半导体元件物理学》花了3,000~4,000小时。施敏告诉学生,写书没有捷径,就只有「坚持」二字。有一年施敏把自己写的书叠起来,比他的女儿还高。刘柏村说,施敏是把坚持做到很彻底的人,他是坚持二字的实践者。

2022年7月《半导体元件物理学》出第四版,刘柏村(左)带小儿子与恩师施敏(中)合影。刘柏村提供

2022年7月《半导体元件物理学》出第四版,刘柏村(左)带小儿子与恩师施敏(中)合影。刘柏村提供

2022年施敏有一个机会为阳明交大电机系的学生演讲,施敏提到过去百年来几乎所有重要之发明或发现都是来自年轻人(大约是25~40岁),比如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26岁发表E=mc2、贝尔(Bell)29岁发明电话、爱迪生32岁发明电灯、萧克利(William Shockley)36岁发现晶体管效应。施敏希望电机系同学们在校时除了勤修专业课程外,应打好数学和英文根基;毕业后持续努力不懈,把握最有创意的岁月,思考新奇事物,保持好奇心,以期能在专业领域中更上层楼、并带给全人类更大的福祉。

他的提携:史丹佛与IEEE,刘柏村口中的再造之恩

刘柏村也提到两件让他对施敏感恩的事。一是2008年刘柏村还是年轻的副教授,施敏推荐刘柏村去美国史丹佛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研修一年,让刘柏村有机会结识史丹佛的知名学者,并了解史丹佛教学的模式。刘柏村说此行打开了他的视野,施敏对他有再造之恩。

2008年,施敏(左)推荐刘柏村赴美国史丹佛大学研修。刘柏村提供

第二件事是在2018年时,施敏认为刘柏村应该要申请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的会士。由于许多学者申请IEEE的会士通常会被拒绝三五次,刘柏村当时不太有信心,因此裹足不前。

到了2019年,施敏又对刘柏村再讲一次,说时机已成熟,说他有足够条件可申请IEEE会士。由于IEEE的申请要在每年2月底前完成,那时施敏刚好回美国过年,刘柏村在农历春节期间硬着头皮回学校准备数据。后来施敏的家人告诉刘柏村,那年施敏推掉在美国过年的许多饭局,在家里等着要修改刘柏村写的IEEE会士的申请数据。这就是施敏提携后进的方式,而刘柏村的IEEE会士申请,一次就过关。

EE Times终身成就奖颁发时,施敏在美国,由刘柏村代表领取。刘柏村提供

EE Times终身成就奖颁发时,施敏在美国,由刘柏村代表领取。刘柏村提供

刘柏村表示,现在台湾的年轻人不愿意读博士班。施敏在学校常鼓励学生应该要读博士班,可以针对一项主题做深入的研究,做出独到的研究成果。因为博士班毕业后可以选择的工作更多,也才能投入高等人才培育。以台积电为例,硕士班毕业的职等是31级、博士班毕业是33级。在台积电要升一职等平均要5~6年,硕士班生要花10年以上才能到33级,施敏说学生读博士班还是划算。

他的眼界:催生台湾第一家半导体、第一条生产线、第一套量测设备

刘柏村指出,平时施敏也会关心一下他发明的快闪记体渗透率有多高,而台湾第一家半导体公司、第一条生产线、第一套量测设备都是施敏开始的,可以说施敏走在产业的最前面。看到台湾半导体产业居世界领先,施敏很开心,很欣慰,因为他见证了台湾从无到有的半导体发展历程。施敏对半导体的未来很乐观,施敏认为半导体的荣景不会只有10~20年,而是会更长久,因为愈来愈多产品和产业都需要半导体,所以需要不断有人才投入。施敏也鼓励大家都投入半导体产业。

 

责任编辑:陈至娴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