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Microchip Q1
ADI

等待AI果陀

2024年的台湾国际科展邀请我进行大师讲座,分享AI「做中学」。生成式AI(generative AI)的出现,对人文及科学会造成不小影响,很多高中老师避免思考生成式AI对他们专业的影响。生成式AI开始侵袭某专业时,专业人士难免有抗拒之反应。

过去对「专业」无条件的接受,似乎是台湾学校教育的普世价值,今日,这种执着很危险。当生成式AI辗压人类的专业时,或许正是我们进行反思的最好时刻。专业知识的灌输并不足以培育完整的个体。通过专业教育,虽然可以训练一个人成为实用的工具,但不能保证他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培养学生对价值观的理解和情感上的投入更为重要。他们需要具备对美和道德的敏锐识别力,以建立更全面的个人发展。否则,即便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可能只是像一只经过良好训练的狗。生成式AI最擅长学习专业,更容易胜过人类,被训练成为比人类更厉害的机器狗。

全盘接受「专业」不对,完全臣服于「生成式AI」也不妥。

要避免被AI取代,必须超越专业训练的思维,思考自己本业能更进一步创造的价值。这个价值是甚麽,会随领域而不同,只能各自尝试体会。贝克特(Samuel Beckett, 1906~1989)说: 「尝试过、曾经失败过, 没关系。 再试一次、 再次失败,我们会失败得更好。」这是我们面对AI时代的状况。必须「我无法继续下去,但我会继续。」

贝克特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荒谬剧场」的主要作家之一。「荒谬剧场」主要成员是欧洲剧作家,以荒谬小说戏剧而闻名,探讨当人类失去存在目的时会发生什麽,展示从逻辑沟通到非理性和不合逻辑,最终导致沉默的过程。贝克特于1969年获颁诺贝尔文学奖,表彰他以小说和戏剧的形式,在现代人的贫困中获得卓越(in the destitution of modern man acquires its elevation)。

贝克特的许多作品都聚焦于人类在生活中无法克服的荒谬情境,包括《墨菲》(Murphy;1938年)、《等待果陀》(Waiting for Godot;1953年)、《克拉普的最后录音》(Krapp’s Last Tape ;1958年)和《幸福时光》(Happy Days ;1961年)。 这几本书很值得年轻学子阅读,从中寻找AI造成人类贫困时代(destitution)的生存之道(elevation)。

年轻人可能迷惘于等待何种AI果陀,但千万不要气馁躺平。马克吐温如是说: 「 二十年后,你将会感到更多的失望。你会对于未做的事情感到遗憾,而不是对于你已经做过的事情。这意味着,要避免这种结果,你必须摆脱阻碍你的限制。远离安全的港湾,投身于狂风肆虐之地。探索、梦想并勇往直前。」 在AI时代,必须如此。

《等待果陀》的果陀是何物,贝克特没揭晓答案,因此众说纷纭。等待果陀,时光易逝。布朗宁(Robert Browning)说: 「和我一起变老!最好的尚未来到,……青年不过展现人生一半:相信上帝,看见所有,也不要惧怕!!」在AI时代读此句子,更有感触。我希望,年轻的学子终能找到他们的AI果陀。

 

贝克特(Samuel Beckett, 1906~1989)。

现为国立阳明交通大学资工系终身讲座教授暨华邦电子讲座,曾任科技部次长,为ACM Fellow、IEEE Fellow、AAAS Fellow及IET Fellow。研究兴趣为物联网、移动计算及系统模拟,发展出一套物联网系统IoTtalk,广泛应用于智能农业、智能教育、智能校园等领域/场域。兴趣多元,喜好艺术、绘画、写作,遨游于科技与人文间自得其乐,着有<闪文集>、<大桥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