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Microchip Q1
DForum0515

2024年产业展望系列之7:美中两国从对峙到对抗的转折点

全球GDP成长结构变化

综观全球过去70多年暴增25倍的GDP总量,我们也可以从台湾经验中,找到几个时间上的节点,细微地探索推动成长的关键因素。

集成电路在1958年出现,企业多数只是利用集成电路提升自家产品的竞争力,在1971年英特尔(Intel)推出4004的微处理器之前,都还是茶壶里的风暴,而美日等国都是上下游垂直整合,从产品设计一路做到设备、材料与生产制造。

1970年代,半导体的钟声从硅谷远扬,敲醒了长睡的大地,也成为之后网际网络与数码革命的基础。飞捷(Fairchild)、英特尔,IBM、惠普(HP)车库、苹果(Apple)贾柏斯的故事脍炙人口,美国科技人志得意满之际,来自东亚的新兴工业国家也没有闲着。

刚退出联合国,与美日断交,同时受到石油危机、通膨、婴儿潮威胁的台湾很早就起步,先在1974年组织了RCA计划,第一批种子团队成为台湾产业界的英雄,而以宏碁、神通为首的电脑公司,则从仿冒的电动玩具、Apple II学习起如何经营科技公司。

1973年成立的工研院与1980年成立的新竹科学园区,让新时代科技业有了定锚的基础,源源不断的新技术、没有后顾之忧的生产条件,以及来自台清交成等经历过婴儿潮、威权时代,勤奋又守秩序的台湾名校毕业生,结合海外归来的学子,共创了以代工制造为主的台湾科技业奇蹟。

基础科技更为雄厚的日本,先以家电、随身听(Walkman)风靡全球,并在1976年由8家公司筹组了「半导体产业协同组合」,以英特尔等硅谷领先大厂为竞争标的,4年内开发出几千个技术专利,亦步亦趋地成为美国之外的另一股势力。之后就是日本后来居上,英特尔转而专注微处理器,放弃存储器事业的故事了。

落后的美国在1985年以广场协议、半导体协议迫使日本开放市场,透过政治力的影响,美国看似扭转了美日之间的竞争优劣势,但更庆幸的是给了台湾与韩国半导体公司发展产业的一扇窗。

不同于台湾由政府主导、半官方机构助攻,中小型新创电脑公司创建产业发展基础的模式,韩国由大企业主导的半导体与科技产业,强的是品牌、前端技术,弱的是供应链、生态系与需要灵活身段的IC设计公司。

从1980~2009年的30年间,全球的GDP总量从1980年的11.3万亿美元,暴涨到2009年的60.8万亿美元。这增加的将近50万亿美元也与「全球化」大运动息息相关,这个阶段的大跨步,更普遍性地带给人类不曾有过的繁荣与幸福感。

因为全球化效益的驱动,台日韩也是全球化时代最大的受益者,这几个东亚国家的战后婴儿潮时代,一方面享受科技成长的果实,一方面也是创造价值,并成为财富重分配的天选时代。

如果用历史的纵深去理解世界改变,那麽2009年可能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分水岭。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之后,国内的国势如日中天,那一年国内的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美国经济却深陷次贷的金融危机中。

2008~2009绝对是一个转捩点,国内人自信爆表,挑战美国霸权的企图心不只是私下谈谈,甚至在中美高峰会时成为两国元首对话的内容。2011年APEC高峰会时,欧巴马已经跟胡锦涛说「国内必须在国际规则底下参与游戏」,接任的习近平说:「太平洋大到可以容纳中美两国」。

国内人志得意满,但不久之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才说:「如果你不坐上餐桌,你就可能变成菜单的一部分」。在世界霸权的争夺战中,顶尖大国的领袖对话既是游戏规则,也充满了竞争的机锋,更暗示了各种发展的可能性。

 

为拥有近40年资历的产业分析师,一手创办科技专业媒体《电子时报》(DIGITIMES),着有《矽岛的危与机》、《东方之盾》、《断链之后》、《科技岛链》、《巧借东风》、《西进与长征》、《出击》、《电脑王国ROC》、《打造数码台湾》、等多本着作。曾旅居韩国与美国,受邀至多家国际企业总部及大专院校讲授产业趋势,遍访国内、欧美、亚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