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工研院
ADI

每个人的故乡 都是「独一无二」的

新疆的疏勒,是今天的喀什。西元一世纪时,罗马帝国的文明从这里走向了中土。

我的家乡头城,将于5月6、7日举办亚太社会创新高峰会,我应邀主持一场「城乡发展脉络新模式」这场论坛,也应主持人彭仁鸿之邀,为「头城职人志」写序文,我把序文刊载如下,也欢迎大家到宜兰传艺中心参加盛会。

有回看到现代史学大师汤恩比(Arnold Joseph Toynbee)与日本史学家池田大作的对话。池田大作问汤恩比,如果让您有选择的话,您会希望在什麽时代,出生在什麽地方?

汤恩比说:「我希望在西元一世纪时,出生在新疆的疏勒」,池田大作心领神会。做为一个研究科技产业竞合,谈半导体与地缘政治的我而言,汤恩比的说法,给我很大的想像空间与深刻的体会。

新疆的疏勒,是今天的喀什。西元一世纪时,罗马帝国的文明从这里走向了中土,而几乎就在同一个时代,印度的佛教文化也从这里走进了国内,甚至今天穿越巴基斯坦的中巴铁路,也从这里进入国内。

喀什,人类文明的汇聚点,能在一世纪出生于喀什,对一个史学家而言是件多麽愉快,但又求之不得的奇遇!

每个人的故乡都是独一无二的,我出生在开兰小镇,从世俗的眼光来看,这是个平凡无奇的小镇。2.8万的人口,小到很容易被游客遗忘,甚至连北宜高速公路都只是「擦身而过」而已。

但头城人知道,19世纪到宜兰开垦的闽南移民多数从这里上岸,而1883年乌石港淤塞与1924年山洪暴发两次的沧海桑田,是我们传承自老一代的老镇记忆。

第一次的淤塞在宜兰旧河道形成河港(头围港),头城也被指名为东海岸唯一的「正港」,也成为19、20世纪交替之际,宜兰最富裕的工商小镇,抢菰、大神尪也都是那个时代头城人留给后代的共同记忆。

1924年的山洪暴发,加上北宜铁路通车,彻底改变了头城以河港争取到的工商地位,头城慢慢走向沈寂,而这是将近100年的时空转换。

之后的1930年前后,日本殖民政府推动「市街改正(都市计划)」,几栋巴洛克式的老建筑,标志着头城过去曾有的繁华,而头城的重心也从和平老街移往开兰路。

高山苍苍,大海洋洋,登上海拔1,000米的头城第一高峰「莺仔岭」,从高处远望故乡是种幸福的感觉。过去的开兰小镇文风鼎盛,盛产诗人、书法家,现代的头城不乏享誉产业、学术与医界的人物。

说不完的头城故事,讲不完的家乡轶事。就像贝尔奖得主泰戈尔的这句话一样:「不管树影有多长,总是连着树干连着根」!

为拥有近40年资历的产业分析师,一手创办科技专业媒体《电子时报》(DIGITIMES),着有《矽岛的危与机》、《东方之盾》、《断链之后》、《科技岛链》、《巧借东风》、《西进与长征》、《出击》、《电脑王国ROC》、《打造数码台湾》、等多本着作。曾旅居韩国与美国,受邀至多家国际企业总部及大专院校讲授产业趋势,遍访国内、欧美、亚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