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智能化模具开发支持生产力4.0

2016/07/11 - DIGITIMES企划

自从德国喊出工业4.0后,全球各个国家都在积极朝工业4.0的方向努力,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产业升级服务处副处长林恒育指出,台湾政府也在2015年下半年提出「生产力4.0」的产业发展构想及框架,并选定中坚企业及其供应链,建置示范案例带动中小企业升级,针对重点产业创造客户价值。

林恒育指出,生产力4.0的最终目标与涵盖范围,与工业4.0相当类似,两者都包括现场的制造层、整合应用层,以及面对客户的部分。要谈生产力4.0,就必须要考量能否藉由工业4.0所带来的价值,带给客户更好的服务。

所以许多跟生产力4.0技术相关的设备或技术,即使标榜作得更快、更多,但跟客户所要的服务是否直接相关,才是企业需要思考的根本问题。林恒育表示,之前很多人看到有关工业4.0的示范影片,如BMW的3或5系列的制造过程,都是由机器人组装、测试、喷涂、搬运等,几乎都没有人在参与,往往就以为生产力4.0,就是透过传感器建构无人工厂。

但事实不然,林恒育认为,传感器虽然是关键,但并非生产力4.0的全部,传感器之所以会成为生产力4.0的重要议题,其实是因为生产力4.0的真正目标,应该是要透过人、机、网连结沟通,与实体世界互动,不只是人与人、人与机器需要沟通,机器与机器之间,不管是软件或硬件,也都需要沟通,沟通才是生产力4.0最重要的关键字。

但一条生产线往往会使用不同的硬件、软件及平台,想要做到能彼此沟通,其实是非常严峻的挑战。如金属中心曾经协助某家模具厂建立3D设计能力,但是其协力厂商仍停留在2D的加工能力,就让3D的整体效益大打折扣!

对拥有许多资源的大企业而言,要克服前述问题,已经相当困难,对台湾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型态的企业而言,显然需要更多的协助,其中具备IT及自动化基础较好的中坚企业,将会是生产力4.0优先的辅导目标,希望能逐步带动相关群聚的中小企业一起成长升级。

林恒育强调,全球竞争及少子化现像是台湾制造业面临的两大挑战,生产力4.0计划绝非一蹴可及,但在全球各国纷纷投入工业4.0之际,台湾不能不做。另一个产业面对的困难,则是人才问题,不只台湾开始面对未来十年没有人口红利的现象,就算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陆,现在也开始碰到缺工的问题。

林恒育更指出,虽然体系的运作及资源不足,造成人才培育的落差,但若以德国为例,企业不会把人才培育的责任,全部丢给学校,而是积极提供实习机会,帮助学校采取双轨教学,缩小学校培育的人才与产业需要的人才之间的落差,这是台湾可以考虑努力调整的方向。

回顾生产力提升的规划进程,林恒育指出,经济部的统计,台湾的人均产值在1982年为新台币118万元,到了2011年就已提升到500万元左右,产值增加的原因,主要是跟自动化及智能化有关,因此要持续提升人均产值,进一步追求智能化,已是必然的趋势。

林恒育指出,目前的工业化量产技术,模具应用仍是非常重要的关键,对终端产品产值的影响甚钜。如一辆车子需要的模具假设需要100亿,最终的产品价值可以到40倍达4,000亿,3C产品的倍率更惊人,最终产品的价值甚至高达58.8倍。

林恒育认为,要提升模具产业之竞争力,必须从设计、制造以及服务三方面着手。所需的技术涵盖层面非常多。最近有比较贴近生产层的技术在推动,如透过模具内测量系统实现「可视化」,包括压力、树脂温度、模仁表面温度、树脂流速等测量及树脂前沿检测等,有助于量产监控及不良品选别。

由于模具应用是产品均一生产的重要工具,对产业升级的影响至为关键,模具产业必须与其支持的产业同步发展。而3D打印确实会为模具产业带来影响,未来要如何整合3D打印跟模具应用,会是非常重要的策略方向。


图说: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产业升级服务处副处长林恒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