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EVmember
Event

数码分身的前世: 传真机

早期传真机。林一平摄

最近我到高雄市的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演讲,顺便参观其珍贵馆藏,无意间看到中华电信的骨董传真机TYPE LDI-3 FACSIMILE,颇有亲切感。科工馆的解说:「传真机为结合光学、电子、精密机械及通讯等多项技术的事务机器。由于网际网络通讯盛行,传真机市场逐步衰退,且单一功能传真机已不符需求,故厂商推出结合传真、扫描、影印及打印等多功能传真机来因应市场变化。」今日传真机被当成不符需求的事务机器,其实它可是1940年代的划时代创新。

数码分身是今日的热门话题,而传真机应该是最早期的线上数码分身产生器。传真机的前世可归功于伦杰(Richard Ranger)发明的无线传真(wireless photoradiogram或transoceanic radio facsimile)。这部无线传真机由纽约传送第一张照片到伦敦,照片是时任美国总统柯立芝(John Coolidge)的玉照。

伦杰于1930年成立Rangertone公司,位于纽泽西州的纽瓦克(Newark),这家公司在三号公路附近,我曾拜访过。伦杰一生多采多姿,有许多发明,还得过奥斯卡金像奖。直到今日,无线传真仍然用于传送气象图及信息。1924年,AT&T的艾维斯(Herbert Ives)完成第一张彩色传真。艾维斯是个特异独行侠,多次公开表示反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1925年贝尔实验室采用真空管技术和光电管技术研制出了实用型的传真机。1947年慕维廉(Alexander Muirhead)发明现代的传真机;1960年代,美国陆军首次以卫星传送照片到波多黎各(Puerto Rico)。早期的传真机采用阿摩尼亚水来作显影液,到后期才出现用特别热感纸的传真机。

中华电信总公司陈列一部早期的传真机,这部日本Toho Denki制造的传真机于1968年出品,将客户手写之电报稿,原样地发送或接收。1970年代中期,因传真机成本大幅下降,遂普遍被采用,尤其是数码传真机在日本率先流行,很快取代电传打字机(teletypewriter)。其主因是,在那个年代,以打字机敲打日文很不方便,远不如传真机的扫描快速。传真电报稿不必先译成电码再传送,而可直接送真迹到对方客户端。

1980年后,传真机已遍布全世界。1985年,麦格努斯基 (Hank Magnuski)制作第一张电脑传真扩充卡GammaFax,完成第一部电脑传真机。现在的传真机大多数都依此原理,采用喷墨或雷射打印。今日传真的服务已渐渐被网络上的服务取代,不过传真仍有优点,例如它不像网络产品那样容易被入侵或中毒。因此一些机密文件,仍然依赖传真机的传送。

林一平手绘之柯立芝(John Coolidge)。林一平
早期电传打字机。林一平摄

现为国立阳明交通大学资工系终身讲座教授暨华邦电子讲座,曾任科技部次长,为ACM Fellow、IEEE Fellow、AAAS Fellow及IET Fellow。研究兴趣为物联网、移动计算及系统模拟,发展出一套物联网系统IoTtalk,广泛应用于智能农业、智能教育、智能校园等领域/场域。兴趣多元,喜好艺术、绘画、写作,遨游于科技与人文间自得其乐,着有<闪文集>、<大桥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