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30年只是ICT供应链的铺垫期,未来十年却可能是台湾电子业的黄金十年!
从1992年康柏(Compaq)PC大幅降价,加上原本孤立的日本PC市场被DOS/V渗透之后,美日电脑大厂开始代工生产订单交给台系制造厂,1992~1996年间,台湾的电脑业扩张了10倍之多,那时我在资策会信息市场情报中心(MIC)担任副主任、主任,并负责整个台湾信息工业的统计工作,也见证了美好的时代转折。
从1992年开始算起,至今正好30年,台湾在承接这些OEM订单时,恰逢国内改革开放,政府补贴、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口红利通通到位,加上2007年以后可以双向互动的智能手机崛起,以品牌商马首是瞻的全球电子业供应链,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稳定扩张。
但我认为这只是全球供应链的铺垫期而已,2022年之后,我们将迎来多元变化的新商机,而这更可能是台湾的「黄金十年」。
手机、电脑的需求仍在,但趋于稳定的供应链与市场,加上中美G2对决的变量,以量产事业而言,新崛起,具有实力的角逐者不会太多,反倒因为分散型生产体系的形成,台商与在地电子大厂的结合、分工,将会是另一个重要的趋势。
我们相信印度、东协,甚至非洲的独角兽企业也会找上台湾寻找合作的商机,北美要重建供应链,这也少不了台商。我常说台湾是无害的夥伴,台商高效率的供应链,对想建立量产机制的新兴国家非常具有说服力与吸引力。
对台商而言,未来车、智能城市的商机都要接地气,我不会天马行空的希望台商将资源投入到不熟悉、不讨论、不与台湾社会连动的新兴产业,反倒认为「金山淘金,卖圆锹也是个不错的买卖」。
Google投资工业电脑(IPC)业者桦汉,成为仅次于富士康与富邦的第三大股东,这是网络巨擘投资台系供应链的先声。台商返台投资,智能制造是关键议题,三年来总共1.5万亿元返台投资的资金,背后也有庞大的工控商机。
IPC业者的优势是「多元生产」,如果背后还有量产体系的支持,可以想像台湾的IPC业者还有一波荣景。不仅IPC业者感受到新商机,传统的电子五哥,哪家不关注这些新兴商机呢?也许有人会关注车用电脑、电控系统,甚至往上游参与第三类半导体的角逐,但生产制造程序越复杂,台商就有更多不与国内业者差异化、短兵相接的机会。
对台商而言,未来的挑战不仅仅是多元量产,而是自家事业模式的定义、行销与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