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MongoDB
ADI

印度观察(4):政出多门,无所适从

印度电动车市场结构

在了解印度的电动车市场之前,可以先掌握印度人的交通模式。根据NSSO调查,印度人有62.3%的会选择巴士、火车等大型公共交通工具。会使用三轮嘟嘟车的有46.7%。平日以火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有15.6%,出租车有9.8%。针对印度人未来的交通手段,可以从「新科技」与「营运模式」两个角度来观察。

印度是个多元文化的圣地,但也因为政出多门,光是电动车也得区分为两轮、三轮、四轮,而四轮车当然包括一般观念的四轮电动车、电动巴士;两轮的则包括电动摩托车与电动自行车;至于三轮的电动车,在印度也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商机,例如在印度常被用成日常交通工具的电动嘟嘟车,以及电动三轮车。这六种不同型态的车辆,各有各的生态系,与营运模式交错运用,就足以让有意进军印度的相关业者不知从何下手。

前进印度最难的不是技术,通常是营运模式与合作夥伴的问题。其次,印度人习惯性的压低成本,让很多外商也望而却步。已经进入印度十大车厂之一的福特(Ford),宣布退出印度国内市场的经营,关键原因便是很难想像在人均所得只有国内20%的印度,营运成本甚至高于国内。

印度人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然后在各个单独的流程中挤出外国人不愿意参与、掌握的流程,以获取在地夥伴最大的利益,这与国内人想尽办法让「羊毛出在猪身上」的作法截然不同。印度营运模式也是繁复多元,创意无限。如果知道13.7亿人口的印度,已经有超过30家的独角兽企业,想像力丰富的印度将是国内之后,可望盛产独角兽的大国。

对台商而言,提纲挈领的了解营运模式,打蛇打七寸,专注与独角兽新创企业、信息服务大厂、电信服务商合作,大致就可以有效率的经营市场。我曾与国内已经布局印度进行量产作业的大厂负责人说,如果英国人管理印度两、三百年后,还是说印度是印度人的印度,那麽台湾人何德何能可以在短短一、二十年之内,掌握印度的商机呢?

其次,印度人出国比赛,能超越或错开台湾人、韩国人建立的供应链吗?答案当然都是否定的,既然如此,何惧之有,又何来经营策略上的困惑呢?

福特为何退出印度市场?经营成本过高,Expense高于国内,可能是最大的关键,一旦明白这个道理,那就把营运费用交给在地夥伴负责,外资企业只要控制好成本,就算不易获利,至少也就不会陷入泥淖,难以自拔。

为拥有近40年资历的产业分析师,一手创办科技专业媒体DIGITIMES,着有《决胜矽纪元》、《矽岛的危与机》、《东方之盾》、《断链之后》、《科技岛链》、《巧借东风》等多本着作。曾旅居韩国与美国,受邀至多家国际企业总部及大专院校讲授产业趋势,遍访国内、欧美、亚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