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EVmember
DForum0925

从打字机到键盘的输入方式

林一平手绘之休列斯与迭士谟。

手机的输入(Input)承袭传统电话设计,自然是阿拉伯数字的键盘。而要发展移动数据服务,就必须有英文字母输入,甚至是中文输入。而输入装置,则是传承于电脑,将之键盘简化。最早有打字键盘的手机是Nokia的产品,是当时最让人惊艳的设计。刚推出时,第二代移动数据GPRS正要起飞,键盘成为移动数据应用的重要输入工具。其实该键盘太小,不易使用。

打字键盘虽是手机的豪华配件,却是电脑最基本的配备,这是向打字机借用的点子。打字机是密尔(Henry Mill)于1714年的发明。百年后休列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将之商业化。休列斯原本是美国密尔瓦基(Milwaukee)的报纸编辑。某次印刷厂的排字工人罢工,让休列斯伤透脑筋,想要做出自动排版的机器,最后意外搞出商业化的打字机。

当时打字机被称为「文学的钢琴」(Literary Piano),因为第一代的雏型按键就像是钢琴,有黑白键。这雏型并无阿拉伯数字0与1,而是由英文字母O与I代替。改进版的打字机于1874年生产贩卖,标价125美元,共卖出5,000部。

早期由两只手指打字,直到1878年隆列(Margaret Elizabeth Vater Longley)发明十指打字法,不需目视,加速输入,结果却欲速则不达,造成卡键。在英文教师迭士谟(Amos Desmore)的协助下,休列斯将按键重新组合成有名的QWERTY排法,让打字速度减慢。经过百年的技术演进,「卡键」不再是问题,大家又拼命想点子增加打字速度。

1984年IBM为其个人电脑发明新的字键安排(Layout of the Selectric™ typewriter),提升打字速度,却不受青睐。原因是大多数使用电脑的人并不是打字专家,也不须加速的字键排列方式。直到今日,大家仍使用可笑的QWERTY排法。

现为国立阳明交通大学资工系终身讲座教授暨华邦电子讲座,曾任科技部次长,为ACM Fellow、IEEE Fellow、AAAS Fellow及IET Fellow。研究兴趣为物联网、移动计算及系统模拟,发展出一套物联网系统IoTtalk,广泛应用于智能农业、智能教育、智能校园等领域/场域。兴趣多元,喜好艺术、绘画、写作,遨游于科技与人文间自得其乐,着有<闪文集>、<大桥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