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Microchip
ST Microsite

米德教授奇人奇事

加州理工学院荣誉教授Carver Mead。

在Chris Miller所着《芯片战争》(CHIP WAR: The Fight for the World’s Most Critical Technology)一书中,多次提到Gordon Moore(1929~2023)与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米德教授(Carver Mead)的互动。

在1965年,当Moore还在快捷半导体(Fairchild),手绘出从1959~1965年每一矽芯片中晶体管成长数字,总计只有5点数据,并预测未来成长会依照每1.5~2年以1倍的速度增加。Mead教授当时是快捷半导体的顾问,随即将此称之为「摩尔定律」(Moore's Law)。

Mead曾回忆,当时他正在研究半导体内电子的量子穿隧效应(tunneling effect),在此事后没多久Moore就问他,穿隧效应要在很小的尺度才会发生,那晶体管可以做到多小的尺寸?Mead花了些功夫答覆此问题。

1968年,Mead提出晶体管尺寸微缩理论(scaling),也就是在MOS晶体管的闸极长度微缩同时,每一晶体管所需耗用的功率是与长度成平方的下降,同时晶体管速度却等比例增加—即晶体管效能是随着晶体管闸极长度微缩,而呈现3次方的改善。

当Mead在学术会议上,报告MOS微缩理论时,并预测未来1个芯片上可以有上亿个晶体管存在,并没有多少人相信Mead的理论。当时认为在这麽小的尺寸下,光是所产生的热即足以烧毁整个晶体管。事实证明Mead是对的,Moore's Law横跨超过50年时间,最主要的基石在于尺寸的微缩,而Mead的理论提供Moore's Law的理论基础。

Mead在1970年代初期,即洞悉未来芯片上可以制作出众多的晶体管,代表将拥有庞大的算力,其也因此建议英特尔(Intel)高层,发展电脑所需的芯片。

不过,如何有自动化的IC设计工具,处理日益复杂的电路设计,成为一个关键议题,Mead的研究随即转向IC设计。

Mead于1970年在加州理工学院开设VLSI课程,在课堂上并将学生所设计的各式IC,用统一的光罩,手刻出布局图,最后完成硅片的制作。这比国内芯片设计中心对学术界的服务,整整早了20年。Mead与Lynn Conway于1979年合着的Introduction to VLSI System,更是IC设计者手中的圣经。

Mead在1970年代初期,即投入Si compiler的研究,这是电路模拟及布局图自动化的滥觞,造就现在EDA工具的产业。Mead更于1979年提出未来半导体产业,会由多数的IC设计公司(fabless),及较少数目的晶圆厂(foundry)所组成。这与同时期张忠谋先生,在德州仪器(TI)内部所提出foundry概念,不谋而合。

笔者在美国求学时,即久仰Mead大名。因为笔者的研究题目是化合物半导体的微波高速元件及集成电路,第一个发明出此类元件(1965年出现的GaAs MESFET)的正是Mead。化合物半导体很难成长出优质的氧化层,不像硅片有高品质的二氧化矽,所以化合物半导体只能利用金属作为闸极,直接接触到半导体。此接触(junction)因为材料不同,衍生很多的界面缺陷,因此电子几乎无法在通道内(channel)运行。

Mead很技巧地利用此接触所产生的空乏区(depletion),来控制电子数量,也由于电子远离界面,所以能够自由地运行。至今我们在无线通讯所使用的高频元件,其运作方式依旧是使用Mead的原创。

Mead在2000年后,又回到基础物理研究,尤其是量子的电动力学及重力理论。Mead似乎可以在不同的学术领域,来去自如,悠游自得。

Mead于2022年荣获日本的京都赏,奖金是5,000万日圆。京都赏是由京瓷(Kyocera)已故创始人,稻盛和夫于1984年所创立,奖励全球对于前瞻技术、基础科学及人文艺术等3个领域有杰出贡献人士。华裔科学家邓青云博士,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材料,于2019年获得京都赏;国内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教授姚期智博士,也于2021年获此殊荣。

Mead的学术研究,由基础的半导体元件,到IC compiler的原创,以至于VLSI设计,对于半导体相关的领域做出重大贡献,在学术界还无人能出其右。他的洞察力及远见,更激发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终究造福大众。

曾任中央大学电机系教授及系主任,后担任工研院电子光电所副所长及所长,2013年起投身产业界,曾担任汉民科技策略长、汉磊科技总经理及汉磊投资控股公司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