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冀运用设计巧思 孕育有感的智能建筑
被喻为「科技厂房设计泰斗」的潘冀联合建筑师事务所,其客户涵盖晶圆代工、电脑组装、面板或IC设计等知名大厂;如今这个堪称全台最具规模的建筑师团队,也藉由参与设计研华林口园区,开始投入智能建筑领域。
造型特殊的台中图书馆,俨然成为中台湾的建筑新地标,其最引人瞩目者,乃在于不规则的白色曲线外墙,上头布满了犹如鹅卵石的马赛克磁砖,使整栋建筑就像一条凝固的河流,带出台中经由两河流冲积孕育的文化意涵。
台中图书馆的设计与监造,均由潘冀联合建筑师事务所负责,其主持人陈洁生强调,设计的背后一定有核心意念,如此才能让业主有感,结合了信息科技的智能建筑亦然,必须清楚告知业主,能够在功能、空间整合、效益性、使用方便性、实时性…等等各个面向带出何等应用价值。
因此智能建筑的重点,绝非盘算取得合格级、铜级、银级、黄金级或钻石级标章究竟该增加多少预算,而是借助一些设计创意,真正实现安全、舒适、效率、易于管理等诸多好处,才可望让智能建筑走出过往3A(楼宇自动化、办公室自动化、通讯自动化)或5A(3A再加上消防保安监控、信息处理)的格局,进而营造出人人有感的氛围。
科技与建筑设计 理应及早磨合
陈洁生认为,研华倾力打造为「新一代智能绿建筑标竿」的林口园区大楼,堪称是走得甚为前端的案例,只因它不再是停车场归停车场、门禁归门禁、一卡通归一卡通…,而是藉由一个开放系统平台,崭露出旺盛的整合意图,再由此带出智能建筑本应具备的舒适、便利等诸多效益。
综观研华林口园区iBuilding解决方案,其间不管是智能接待、智能会议室或是智能停车场等应用,虽然对于争取智能建筑标章,不见得具备强大的加分效果,但由于设计初衷源自「有感」,真正让大家看得到、感受得到,反倒绽放出更大亮点。
「不可讳言,科技与建筑语言差异甚大,欲将许多理想发挥到建筑空间,仍需仰赖建筑师。」陈洁生说,要让建筑迈向智能化,绝非堆叠一堆科技产品,重点是传达清楚意念,将原本艰涩的科技元素,整理得为浅层,引导使用者善用智能化功能,凡此种种,必然影响建筑设计思维,因此科技与建筑双方理当及早磨合;这个情况就好比绿建筑的推动,假使业主想要以自然进气冷却机房,则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时,即可事先规划管道风以利冷交换,运用地底较低温度来引导风流进出,整个设计的出发点,便迥异于一般建筑物,如今智能建筑亦有类似情境。
透过案例逐步凝聚 让价值浮出台面
以潘冀刻正执行的一桩办公大楼设计案为例,业主有意朝向智能建筑发展,期初亦基于成本考量,仍执着于如果达到铜级或银级标章究竟要增加多少预算,潘冀则从电梯内外液晶屏幕作为出发,阐述智能建筑的整合效益,因而让业主豁然开朗!
潘冀的说法是,电梯内外屏幕若能善加整合,就不仅能呈现无趣的广告内容,而是经由细腻的商业分析,为使用者提供餐饮特惠、停车位使用状况…等贴心信息,有助于业主吸引人潮、带动商业利益,所以屏幕是塑造吸睛效果的加值利器,价位多寡根本不是重点,且藉由事前的建筑规划设计,所有管线都埋设妥当,无需敲敲打打徒增施工成本;这般叙述,果真触动业主的心坎。
「现今智能建筑的『好』,仍是一种说不出口的『好』,有赖大家继续努力,让深藏在海底的好处,一一浮出海面,让人人一目了然。」陈洁生说,欲达此目的,别无他法,唯有透过一个个案例逐步累积与凝聚。
陈洁生建议,透过一些改变,其实可以加速智能建筑氛围的成形。首先,毕竟建筑师身系整合重任,因此科技产品提供者必须化繁为简,先让建筑师有感,才有助于设计出业主有感的应用情境;其次,现今智能建筑标章的设计,仍侧重基础功能的到位,而未融入鼓励创新的意涵,未来不妨考虑调整游戏规则,且可思考将智能建筑、绿建筑的资源合而为一,藉以强化推广力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