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院所投资智能化 首重提升营运效率与服务品质
很多人说,在数据驱动的创新时代,最适合台湾发展的智能应用,不在于B2C、而在B2B,主要就是智能制造、智能医疗两大项,这番论调也获得各界普遍认同;然而关于两大应用各自拥有多大市场,碍于缺乏量化数据做为佐证,始终没有明确答案。
为此DIGITIMES于今年(2020)分别针对制造业、医疗业展开智能化大调查。DIGITIMES事业发展中心副总经理黄逸平指出,有关医疗业智能化调查,系将医学中心、地区医院和区域医院列为调查范围,共计回收205份有效问卷,并透过9月18日举办的「2020智能医疗论坛」首度揭露初步结果。
黄逸平说,首先观察医疗机构发展智能医疗优先满足谁的需求,地区医院、区域医院两者意向一致,均重视「病患优先」,医学中心相对看重「医事人员优先」。
接着看「诊察与治疗能力」智能化程度,若从「设备联网」维度来检视,不论穿戴式、植入式、固定或移动等各类联网装置的导入比重,医学中心都呈现相对优势;地区医院、区域医院呈现两极分布,导入比重高低落差明显。「医院信息系统」部份,医学中心、区域医院多半已达「跨院数据共享、交换」阶段;地区医院普遍落在「同一医疗体系数据共享、交换」阶段。
关于「线上照护」主题,医学中心对于「线上会诊」和「健康照护」等两项的导入比重皆达100%水准;区域医院与地区医院则分别为45.2%、19.7%。当今炙手可热的「医疗AI应用」主题方面,均以「临床诊疗辅助」导入比重最高,医学中心、区域医院及地区医院的导入比重分别为100%、38.7%与24.0%。AI用于「用药、投药处方应用」、「社区或个人传染病预防」及的「AI虚拟助理」的比重相对较低,举医学中心为例,导入比重分别为57.1%、42.8%与14.2%。
针对「医疗机器人」主题,医学中心、区域医院对于「治疗型机器人」的导入都颇为积极,地区医院则相对偏好导入「支持型机器人」。而在「AR/VR应用」主题方面,医学中心重视「医学教育AR/VR」,但对其他AR/VR应用的导入意愿较低,甚至不如区域医院,好比说区域医院针对「诊疗辅助/心理谘商」及「线上照护/复健」等两项AR/VR应用的导入比重,至少都比医学中心高出6个百分点以上。
黄逸平归纳,总体来说,一如预期医学中心的智能化导入程度相对较高,但也有少数项目例外,譬如区域医院针对整体「病患服务」的指标,乃至于针对5G、AR/VR的指标,导入速度都快过医学中心。另外谈到智能医疗投资比重,则以「提升医院营运效率与服务品质」相关项目最获青睐,总体占比达到39.49%,明显凌驾于「发展院内、院外全周期健康管理」的11.42%,「透过医疗AI建立以病患为中心的精准治疗」的9.72%,以及「寻求跨界合作、跨域创新」的9.09%。
此外假使需要找外部合作夥伴,医学中心以「具备规模及信誉」为优先考虑;区域医院以「稳定服务品质」、「熟悉医疗产业Know-How」业者为优先考虑;地区医院以「稳定服务品质」为优先考虑。
黄逸平说,事实上智能医疗市场「看得到而吃不到」,甚至一些大企业已耕耘10年却仍未获益,其中限制来自于法规、价格上限(受制单一保险体系)、募资(医疗院所非营利机构、无法在资本市场挂牌);显见要让智能医疗市场活络起来,似乎还有诸多关卡必须打通。
- 科技与医疗跨界合作 加速驱动医院体系之数码转型
- 医电跨界 智能医疗大局水到渠成
- 医电跨界 促使精准与预防医疗加速落实
- AI临床决策辅助 不乏挑战、也存在希望
- 医疗院所投资智能化 首重提升营运效率与服务品质
- 藉助自动化平台 不谙编程的医生也能打造完美AI模型
- AI结合加速运算技术 助医疗产业实现精准医学
- 以数据驱动微服务架构 加速推进智能医疗落地运行
- 透过数据中台 实现以病患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架构
- 医疗照护走向分散趋势 华硕电脑以移动化技术布局市场
- 以轻量化系统强化硬件资源弹性 红帽软件大幅提升医疗系统效益
- 辅大医院打造模块化病房 快速拆装解决抗疫燃眉之急
- 整合区块链与医疗 民众取回病历自主权
- 善用Azure Sphere固态硬盘 实现医疗设备线上管理与数据安全
- 藉由动态医疗影像 将医术传承至世界每个角落
- 智能化医院汇聚智能医疗、照护及后勤
- 藉助AI与智能机械 创造以病人为中心的智能医疗服务
- D talk新创展现创意与技术 将脑中风机率与伤害降至最低
- 5G时代的机器人自动化服务 沛博科技为医疗院所强化工作效能